•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常熟农商银行:新市民信用评分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2024-06-14 17:02:55 数字金融创新案例征集 常熟农商银行 金融为民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2024-06-14 17:02:55

    核心提示新市民贷款难的问题是普遍现象,极具推广价值。金融行业是强监管行业,政务数据要素流通优先和金融业开展合作有利于保障数据安全。

    第七届(2024)数字金融创新案例征集

    案例名称

    常熟农商银行:新市民信用评分

    案例简介

    新市民贷款难的问题是普遍现象,极具推广价值。金融行业是强监管行业,政务数据要素流通优先和金融业开展合作有利于保障数据安全。而本产品基于政银合作,有成熟经验案例,有利于促进政府与金融业的合作。

    新市民信用分产品运用政务数据与金融数据相互融合,运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算法模型而研发的首款数据产品,对于每个新市民,根据其相关生活工作、社会贡献、荣誉表彰、在常时间等情况,形成一个常熟的“芝麻信用分”,为常熟新市民群体量身打造一款个人信用评分服务,为新市民在我市提供更加便捷的社会服务与更加优惠的金融信贷政策,提升新市民群体在我市的幸福感与归属感。

    创新技术/模式应用

    (1) 金融产品创新,利用政务数据、金融数据打造新型金融产品。

    应用政务数据与金融数据,共同打造新市民信用体系。结合央行与银保监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国常会关于新市民金融服务》等政策文件,支持新市民在当地消费、经营、住房和子女入医等一系列的场景需求。围绕为“新市民”提供服务的企业加大金融支持,包括提供差异化的住房信贷政策、扩大创业担保、做好金融产品创新,打通“数据—模型—场景”,让数据“跑”起来,让信用能“变现”,让新市民服务再升级。

    (2)组织创新,成立政银数字化共创共建实验室。

    为加速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扩大服务范围、降低服务门槛,让广大人民群众受益。常熟农商银行与常熟市大数据管理局成立了政银数字化共创共建实验室,深入打造政府、银行交流互动的平台,持续深化金融服务工作,推动金融+政务、金融+数据、金融+科技、金融+产业升级等工作紧密融合。

    (3)产品特色,评分维度全面、适用范围广泛、产品使用便捷。

    产品数据维度覆盖全面、综合化评估新市民信用评分:评分包含了新市民以“基础属性、社会属性、资质情况、社会贡献、负面信息”等维度的全方位数据。产品适用范围广泛,应用领域多样:适用范围可涵盖医疗、旅游、交通、养老、就业、入学、金融等各领域。产品使用方便:产品对结果进行接口封装,以数据接口形式对外输出评分结果,便于使用方多渠道多维度使用。

    项目效果评估

    我国新市民群体约有3亿人,占全国总人口比例超20%。服务好新市民群体,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由于新市民的信用信息缺失或不完整,导致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难以准确评估其信用状况,从而限制了新市民在金融、就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机会和权益。新市民的金融需求往往得不到很好地满足,成为金融服务覆盖的边缘客户。

    为助力新市民个人、中小微企业拓宽创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依托政银数字化共创共建实验室的合作模式,利用政务数据,联合建设了新市民信用评分项目,对新市民进行金融信用分析,更好地服务常熟新市民,帮助其在常生活的高质量发展。

    常熟新市民信用分目前已在金融领域投入使用,助力常熟农商行市民贷业务发展,同时嵌入信贷业务流程,为行内模型新增政务通道,银行通过政务APP接入新市民信用评分接口,根据接口返回信息为客户提供预授信基础额度,提供信贷业务线上化办理,使客户办理业务更加便捷。

    以常熟农商行贷款产品“市民贷”为试点,首批实践数字化运营,为9万新市民预授信53.34亿元,截至今年1月末,为新市民提供贷款授信4.3亿元,用信超1.7亿元,通过政银共创共建模式,新市民金融服务待遇得到显著提升。

    后续将根据个人信用评分情况提供各类便民惠民服务如“先诊疗后付费”“景区门票优惠”“租借车辆免押金”“子女优先入学入医” “金融信贷优惠”“平安校园”等。

    项目牵头人

    阮岳荣 常熟农商银行政银数字化共创共建实验室负责人

    项目团队成员

    黄星宇、支宇航、张颖、糜浩宇、瞿佳瑜、朱铖、周默涵苏阳


    责任编辑:陈爱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