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名称
小科惠万家——普惠金融服务平台
案例简介
当前,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不仅是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更是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力举措。作为地方银行,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科技银行)聚焦“金融科技”“科技金融”,加快转型发展,以普惠金融服务平台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升级数字化运营平台2.0,依托数字技术助力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做好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文章。
创新技术/模式应用
平台以“信贷工厂”创新服务模式为驱动,以提升业务效率和客户体验为目标,以安全自主可控的技术底座为支撑,采用松耦合式模块化设计,构建了相对独立的移动展业平台、数字风控平台、智能尽调平台、电子签约平台(CFCA)、外部数据服务平台和综合运营管理平台在内的六大应用服务平台,打造数字普惠金融一体化服务,推动“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模式转变,实现客户营销、产品创新、风控能力、智能运营、内控管理全面数字化的转型目标。
图1 普惠金融服务平台业务架构
(一)平台架构实现高内聚、松耦合
系统具备先进的技术理念,采用分层和松耦合设计思想,底层采用Spring boot + Spring Cloud微服务架构体系,支持服务注册与配置中心、容器化部署、负载均衡、消息中间件RocketMQ、调度中心、流量控制、搜索引擎ES、OSS存储、日志管理ELK等技术栈,提供统一项目构建、统一服务监控、统一安全策略、统一配置管理等开发与运维基础,应用部署采用私有云部署,在服务部署、计算与存储资源等方面具备横向扩展能力,保障系统的高性能与稳定性。
图2 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应用架构
(二)外部数据实现一点接入、即取即用
通过整合外部数据接入接出,提供安全、统一、便捷的外部数据查询服务,支撑业务运营、风控决策、智能尽调等数据需求,平台支持服务商管理、接入管理、API接口管理、路由配置、计费管理、数据缓存、流量控制、权限管理、密钥管理等功能,满足数据采集与清洗、整理与加工、整合与分析的需要,为平台提供有效的技术和数据支撑。
(三)模型建设实现实时分析、智能风控
系统风控模型引入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技术,通过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方法,对海量的客户数据和交易行为进行实时分析和挖掘。提升了平台风险识别的精准性、有效性和系统性,大大缩短风险响应时间,有助于针对小微企业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策略。
项目效果评估
普惠金融服务平台的建设,将互联网、大数据和AI等技术手段与金融服务创新深度融合,构建“敏捷反应、全面触达、良好体验”的经营新模式:
(一)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打造数字化服务体系。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质效为落脚点,围绕客户需求变化,实现从“客户线下跑”到“数据线上跑”,大幅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和客户体验度。
(二)以数字技术为依托,打造数字化产品体系。建立了运营服务完善、客户体验便捷、安全能力稳固、产品创新持续的小科惠万家平台,支持更多场景化的金融产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三)以数字风控为突破,打造数字化智能决策。引入征信数据、政务数据、社会化大数据等,建立覆盖贷前准入、贷中审批、贷后预警的风控体系。目前,平台已部署1000余条指标和28个风险模型,有效支撑了客户准入、授信、贷后等各环节风险识别与量化,实现一站式风险管控。
(四)以科技赋能为引领,打造数字化技术底座。数据整合方面,实现了数据采集、清洗、加工等全自动化,满足数据挖掘创新产品的数据基础要求;数据运用方面,研发了独立自主可控的风险准入模型和利率定价模型,有效提升授信时效和数字化风控能力;技术平台方面,构建了渠道入口统一、数据接入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应用架构统一的技术构架,筑牢了数字化技术底座。
自2023年10月上线以来,普惠金融服务平台较好地支撑了普惠抵押类贷款、担保类贷款、中小企业税贷等产品的数智化运营,在客户申请、业务审批、合同签署等方面结合人脸识别、电子签章等技术,完成1分钟在线申请、全流程线上审批、电子化签约等功能,实现从贷款申请到资金放款的无纸化服务,使小微企业融资效率单位由“天”加速为“分”。目前,平台审批户数近2000户、审批金额近20亿元,大幅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充分践行了服务中小、服务实体的使命。
项目牵头人
张景运 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行长
项目团队成员
董恺、倪玮、童晓宇
责任编辑:方杰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