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名称
运维流程及配置管理系统项目
案例简介
福建海峡银行以“夯基筑台、精耕细作、提质增效”三大路径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通过构建一体化运维平台,实现了IT运维配置数据的集中化管理和运维流程的标准化管控,有效解决了行内运维工具分散、系统间集成成本高昂、配置管理质量差、流程迭代周期长等业内普遍痛点。极大提高了行内配置管理效率,减少运维人力隐形支出成本,提高业务拓扑分析效率,满足监管对系统风险分析的指导要求。同时,通过敏捷运维流程提高运维规范化、标准化,提升运维效能,促进持续运维转型。
创新技术/模式应用
1、打造一体化运维PaaS平台:
通过PaaS平台+SaaS场景的方式构建一体化运维管理体系,1个基础平台融合了公共能力,支撑场景应用的运行、协同、服务。基于PaaS底座,建设以“管控一体、平台一体、联动一体”理念为核心的运维工具体系。
管控一体:所有上层场景,如监控采集、自动化执行等场景,基于单一Agent实现,避免多Agent对服务器性能造成的性能损耗。
平台一体:通过PaaS架构实现能力的治理和沉淀,包含作业、自动化编排引擎、工单流程引擎、容器管理等底层能力,使运维系统避免烟囱模式和重复投资建设,实现可持续建设。并通过平台的运维开发能力助力团队实现运维自主可控和能力升级。
联动一体:以运维基础平台为底座,CMDB配置管理库为基础,IT管控流程为支撑,构建联动一体的运维工具体系,提升运营保障效率,打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2、建设以消费为核心的CMDB:
遵循“以应用为中心、最小化设计、自动化替代、配置流程管控、任务责任制、构建循环体系”六大原则,以“数据消费”为导向,使用“统一模型、集中存储、自动采集、流程联动、线上消费”作为主要手段,实现统一的配置管理系统,确保IT运维主数据的“可视、可管、可信和可用”。
统一模型:在中心层面统一配置管理的拓扑层次、模型类型、属性字段、关联关系,实现中心级配置管理数据模型的一致性。
集中存储:针对各应用系统、各运维团队、各类型资源的IT运维配置数据,通过API网关集成实现与各团队现有配置库的打通。按照统一模型和最小化原则,以CMDB为核心骨架,进行统一存储和集中管理,并作为对外数据消费与数据回填的统一出入口。
自动采集:建设配置数据的自动发现、采集中心。通过自定义扩展采集插件的方式实现尽可能多的软硬件对象配置信息的自动采集,提升配置项自动采集比率。提高数据准确性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维护成本。
流程联动:依托敏捷流程,实现运维审批流转、自动化运维操作及配置管理数据读写的一体化联动整合,确保数据准确并可跟踪闭环。
线上消费:提供在线、易用的API接口体系和说明文档,方便第三方系统集成消费。
3、建设敏捷IT服务管理工具:
以“平台数据互通、流程编排敏捷、系统开放集成”为原则,构建敏捷型运维流程引擎、流程自动化执行、运维场景串联等能力。
敏捷型运维流程引擎:支撑多团队工作任务的流转与协作;通过轻量级流程解决基于用户请求与团队协作的过程场景,提供面向发布、变更、配置、事件等场景的运维流程管理。
运维场景串联:具备统筹人工审批、数据消费及流转与驱动自动化执行三大领域的综合性能力,并提供充分的对外流程服务能力,支持监管控各类运维场景的充分嵌入和联动,如故障转事件单、待办信息推送等。
流程自动化执行:底层提供充分、完整、灵活的自动化能力作为支撑,能够实现流程本身对于各种场景的结构化、定制化、敏捷化的支撑能力,同时支持两者基于一套平台框架体系,进行流程与自动化执行的融合。
项目效果评估
1、运维人员向“运维+研发”的复合型人才转型:依托平台完善的前后台开发框架、服务总线(ESB)、调度引擎、公共组件等模块,运维人员可在平台上快速、低成本地构建支撑工具和运营系统,满足长期建设要求,运维团队逐步具有较强的运维开发能力。
2、配置信息的电子化集中管理,实现了数据标准和模型统一:基础架构资源层面建模覆盖率达到100%。借助自动发现、采集技术,配置数据自动采集比率提升50%,数据准确性提高,人工维护成本降低。在运维体系中形成了单一、可信的运维配置数据库,为科技信息报送、设备维保到期提醒、监控分析等各类消费场景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3、实现运维流程的敏捷化、自动化、可视化和可量化管理:IT服务管理打通了11套行内系统,通过自动化生成的ITSM运营报表,对运营指标多维度分析,促进流程优化。据上线运营统计,工单日活量峰值400+,关单率接近95%,平均解决时长缩短至23.54h,我行运维服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显著提升。
项目牵头人
吴宁 信息技术部副总经理
项目团队成员
信息技术部:陈志声、何茂忠、林锋、刘涛涛、林雷宇、廖晓峰、陈佳、黄锴、许文言、林明、朱正珊、薛建荣、林修浩、陈益磊、陈勇辉
责任编辑:王煊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