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名称
招商局集团数字化灾备管理平台
案例简介
本案例旨在为招商局集团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的探索过程中的数据资产保驾护航,在与招商局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招商局数字化转型中心等主要牵头部门的合作下,极大地提升了招商局集团在金融领域的数字化安全和业务连续性。通过云原生、微服务设计理念,实现集团云灾备的云化交付与使用,有效缩短灾备建设周期,降低成本。该灾备管理平台具备多数据中心、多云环境的统一灾备管理能力,支持快速容灾演练与自动化切换,大幅减少人工操作,确保业务在遭遇灾难时能快速恢复,有效保障金融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案例项目不仅提升了招商局集团的整体灾备水平,也为其在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图表1 逻辑架构
创新技术/模式应用
1. 云原生微服务架构
本次项目采用了基于云原生和微服务的架构设计,实现了灾备资源的云化交付与使用。通过容器化部署和微服务化拆分,智能灾备管理平台能够快速响应业务需求变化,灵活调整灾备策略和资源分配,为数字金融业务提供了更加高效、可靠的灾备支持。
2. 自动化灾备流程管理
通过引入自动化流程引擎和预配置预案体系,智能灾备管理平台实现了灾备演练、切换等流程的自动化管理。这不仅大幅减少了人工干预,提高了切换效率,还降低了人为错误的风险,保障了数字金融业务的稳定运行。
3. 异构混合云灾备管理
智能灾备管理支持对异构混合云环境的统一灾备管理,打通了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间的数据通道,实现了数据的实时同步和灾备。这种跨云灾备能力,使得招商局集团能够充分利用不同云服务商的优势资源,构建更加完善、灵活的灾备体系,支撑数字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
4. 数字化预案与演练
智能灾备管理支持预案的数字化管理,通过结构化、逻辑化的预案设计,实现了预案的快速创建、修订和部署。同时,平台还提供了在线演练功能,支持模拟真实业务场景进行演练,帮助用户验证预案的有效性和完备性,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5. 安全可信的自研技术
智能灾备管理平台依托自主研发的数据保护工具、业务连续性管理工具等核心技术,构建了安全可信的灾备体系。这些技术不仅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还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恢复能力,为数字金融业务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
通过上述创新技术及模式的应用,招商局集团数字化灾备管理平台实现了对数字金融业务的全方位支持,有效提升了业务的连续性、安全性和服务效率。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信创能力建设,探索更多创新技术和模式,为数字金融业务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支撑。
项目效果评估
在解决业务/行业痛点方面,该项目有效应对了招商局集团在信息化进程中面临的海量业务数据保护、多数据中心及多云环境下的灾备体系构建难题。通过两地三中心总体灾备规划和灾备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实现了数据备份、灾备演练、灾备切换的集中式管理,大大提升了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在满足用户需求方面,项目提供了云原生、微服务化的灾备设计理念,实现了集团云灾备的云化交付与使用。用户通过简单的容灾策略配置即可创建容灾任务,实时监控任务状态,极大提升了灾备服务的易用性和效率。同时,项目支持多站点资源的容灾备份,灵活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确保了业务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在关键成果达成情况方面,项目成功实现了应用级容灾和数据级灾备的建设目标。在数据中心发生灾难事故后,灾备中心能够在1小时之内启动相关服务与应用,满足了集团对于业务连续性的高要求。此外,项目通过数字化灾备流程管理,缩短了建设周期和灾备接管时间,有效降低了管理成本和维护成本,为集团及同类客户带来了良好的经济价值。
在平台、方案版本迭代升级方面,相比旧版本,本项目在效率提升、体验优化和新功能实现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引入流程化引擎、自动化资源调度等技术手段,实现了灾备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度,提高了业务系统的切换效率。同时,项目还提供了可视化的灾备数字化流程展示和灵活的容灾演练/切换支持,为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使用体验。
综上所述,招商局集团数字化灾备管理平台项目的实施,有效解决了企业灾备管理的痛点,满足了用户对高效、安全、可靠的灾备服务的需求,取得了显著的业务效益与行业价值。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提升了企业的业务连续性和安全性,也为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项目牵头人
唐苏 高级工程师
责任编辑:陈爱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