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 图片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9月23日,第19届亚洲运动会将在浙江杭州隆重开幕。一大批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和工作人员正在进入我国境内。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他们在我国旅游观光、购物消费,将用什么手段进行买买买?
与国人习惯于使用非银行支付工具不同的是,多数境外人士并不喜欢买啥东西就扫二维码,而是更习惯于用现金和银行卡进行支付。我们时不时看到,部分境外人士通过社交平台分享在华消费支付经历,称一些原本支持海外信用卡支付的电子平台现在无法使用,电子支付需要绑定中国境内银行卡,但持外国护照在境内开卡十分麻烦而且流程较长。
欧洲央行2022年发布欧元区消费者支付习惯的调查报告显示,线下购物消费时,消费者现金消费占比为59%,银行卡支付占比增长9%达到34%。而盖洛普的调查显示,全美国有13%的消费者只使用现金或主要使用现金作为支付手段,49%的人主要使用电子支付方式,包括信用卡、借记卡、智能手机、支票等 。在亚洲很多国家,现金和银行支付是主流手段。也就说,对境外人士而言,除现金支付之外,更倾向于使用银行卡支付。
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国银联为全球三大卡组织之一,提供的银行卡服务因为方便、安全和创新,受到了境外人士的普遍欢迎,成为境外人士入境之后消费支付的首选。其实,对于提升境外用户支付体验,我国境内非银行支付机构早在2019年前后就开始探索,但进展缓慢且适用范围有限,主要涉及费率和安全等问题。而中国银联针对境外人士在境内的支付痛点,面向全球用户广泛发行的银联卡产品,成为联接与贯通境内外支付差异,弥合不同支付偏好的关键产品。
目前,中国银联已在境外78个国家和地区发行超过2亿张银联卡。在一些国家与地区,银联卡还成为当地居民的工资卡、学生卡和市民卡,融入其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境外人士进入我国境内,拿着自己的银联卡既可以在境内超过2500万商户无障碍地刷卡,还可以在境内88万余台ATM机支取现金,满足日常消费所需。从线上到线下,中国银联境内消费场景全面向境外持卡人士开放。特别是在线下,境内支持各类银联支付产品的商户已经全面覆盖一、二线城市,并深入县域农村市场。境外游客还有机会享受银联专属优惠,从北京、无锡等地离境的游客,更可享银联专属退税服务。
需要强调的是,境外人士使用银联卡支付,既可以直接使用实体卡片进行支付,也可以将银联卡绑定于各类手机厂商钱包使用手机闪付。我们看到,除发行实体银联卡之外,中国银联还广泛联合国内外主流手机厂商、国内外主流可穿戴设备厂商推出银联手机闪付产品。境外人士入境后,无需打开任何支付类APP,就可以可便捷使用已绑定银联卡的Huawei Pay,Apple Pay等,在交通出行、餐饮百货、旅游景区等场景便捷使用。“哒哒”双击电源键,贴近收银设备就可以直接支付的手机闪付2.0版本因为方便快捷,受到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商务人士、年轻客群的青睐。
二十多年来,中国银联在国际舞台上大显身手,由最初服务中国人走出国门,到拓展外卡本地化业务,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数据显示,目前境外181个国家和地区、超3800万线下商户和176万台ATM受理银联卡。今天,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中国银联推出的银联卡既能伴随国人的脚步“走出去”,也能服务越来越多的境外人士“走进来”。
不仅如此,中国银联还积极推广银行卡标准,参与国际规则制定。近年来,中国银联顺应消费者支付习惯变化,持续将境内移动支付的技术、标准、市场经验应用于国际市场。比如,基于线下二维码支付的市场需求与趋势,中国银联发挥自身产品、技术和服务优势,面向全球提出境外银联标准钱包的建设方案,彰显“中国方案”的优势。
以云闪付APP港澳版为例,用户只需下载一个APP,便可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任一银联受理商户无障碍支付,避免“一个湾区,三种货币”带来的支付痛点。除云闪付APP港澳版,中国银联与境外主流银行、支付机构等开展基于APP的移动支付合作,支持境外机构自有钱包绑定银联卡或发行银联虚拟卡,从而实现境外银联标准钱包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银联网络无障碍使用。目前境外已落地了上百个此类可扫银联二维码支付的钱包,其中既包括港澳居民熟悉的云闪付APP、八达通和BoCPay,也涵盖市场规模居前的马来西亚GoPayz、泰国开泰银行K PLUS和韩国NaverPay等主流境外钱包。
同时,境外人士还可以通过云闪付APP申领银联“旅行通卡”,绑定云闪付并充值后,享受在中国银联线上、线下商户的支付体验。
当然,受益于中国银联高效优质的支付服务的,不仅是与杭州亚运会相关的入境人士。随着取消入境人员申报行前48小时新冠核酸或抗原检测结果等多项措施的推出,入境客流正在有序恢复,境外发行的银联卡在境内交易量也在持续增长。顺应这一趋势,中国银联加快完善全球银联支付产品在境内的使用体验,不但擦亮中国支付品牌、服务更多的境外人士,还将进一步助推扩大消费、提振内需,更好地促进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持续好转。
此外,在服务境外人士境内消费支付方面,还可以发挥好数字人民币的作用。应进一步完善使用环境,更方便地支持境外人士入境后下载数字人民币APP,使用境外手机号码注册并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或者直接使用外币兑换数字人民币硬钱包进行消费支付,离境前可将钱包内剩余的数字人民币兑换回外币。
(董希淼系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国电子银行网专栏专家)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