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是破解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难题的重要抓手。通过地方征信平台建设,激活沉睡在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的涉企信用数据,实现涉企信用信息依法归集共享,是央行落实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5月26日,央行印发的《关于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通知》指出,央行分支机构要依托地方征信平台建设,按照数据“可用不可见”的原则,在保障原始数据不出域的前提下,进一步推动地方政府部门和公用事业单位涉企信息向金融机构、征信机构等开放共享。指导市场化征信机构运用新技术,完善信用评价模型,创新征信产品和服务,加强征信供给。
“粤信融”征信平台就是央行广州分行按照央行总行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牵头会同省政府有关部门搭建的省级地方征信平台,旨在通过跨层级跨部门跨地域的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充分发挥征信以及数据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价值和作用,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企业融资发展,全力助企纾困。
数据挖掘信用
“我们通过粤信融申请融资,得到1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纳入风险补偿机制后,利率3.65%,解决了燃眉之急。”珠海市金钟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据了解,金钟罩医疗科技主要生产口罩,因为市场需求增加,企业急需资金增加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便通过“粤信融”征信平台向珠海农村商业银行申请融资。银行通过“粤信融”征信平台了解到企业税务、不动产、市场监管、司法等方面信用良好,结合线下有关调查情况,为该公司发放流动资金贷款。
在珠海农商行相关负责人看来,“粤信融”征信平台为银行提供了快速了解企业经营情况的便捷渠道,银企信息对称、透明,为银行防范信贷风险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促使银行对经营状况好的企业放心贷、大胆贷。
央行广州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信息不对称是导致金融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征信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中信息共享的重要制度安排,是缓解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主要路径,亦是抢占未来金融发展制高点的重要一环。“粤信融”征信平台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手段,对税务、不动产、市场监管、社保、海关、司法、科技以及水电气等不同数据赋予不同权重,通过特定评价模型,使各类数据聚焦在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两个维度,实现对市场主体信用的精准刻画,释放数据潜能,体现信用价值。运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信息共享、隐私保护等机制,确保信息主体合法权益。
据统计,截至今年4月末,“粤信融”征信平台共采集数据8.2亿条,涉及1400多万市场主体,基本实现广东全覆盖。
服务征信“白户”
佛山市领篮市场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今年年初,主要提供现代化市场管理服务,成立初期资金相对紧张。在顺德农商行组织的某次融资对接平台宣传活动中,了解到“粤信融”征信平台的首贷服务功能后,该公司主动在平台注册并向该银行申请贷款业务。
顺德农商行通过比对,发现企业为首贷户,结合佛山市首贷激励政策,便向领篮市场发放了300万元贷款。
据了解,开发“粤信融”首贷服务功能,指导金融机构开展首贷户拓展等工作,便利征信“白户”进行首贷申请,是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近期开展的一项重点工作,目的在于充分调动政府和银行服务的主动性,增强中小微企业获贷能力。
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粤信融”征信平台累计撮合首次贷款1.24万笔、金额407.57亿元。
促进金融普惠
目前,“粤信融”征信平台已经具备数字化支撑、多场景应用、全流程覆盖等特点,能够快速聚焦中小微企业融资慢、融资贵、申请难等痛点堵点问题,扩大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覆盖率,提升金融普惠性,实现各参与主体降本增效。
截至今年4月末,“粤信融”征信平台累计接入207家银行机构的1.3万个网点,发布信贷产品4378个,注册企业155.25万家,提供信用信息查询服务2736万次。2020年以来累计撮合银企融资对接27万笔、金额7200亿元。
与此同时,在“粤信融”征信平台和金融纾困等其他综合政策措施的带动下,广东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继续呈现“量增、价降、面扩”态势。今年3月份,广东商业银行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47%,同比下降0.27个百分点。
央行广州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该行接下来将坚决落实健全覆盖全社会征信体系的决策部署,把握数字经济时代征信业发展规律,高质量建设和完善“粤信融”征信平台,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全力助企纾困解难和融资发展,为稳企业保民生提供坚实的征信支撑。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