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商业银行不良率下降 风险抵补能力加强

    张末冬 来源:金融时报 2021-05-13 09:21:19 不良贷款 银保监会 银行动态
    张末冬     来源:金融时报     2021-05-13 09:21:19

    核心提示数据显示不良贷款率较上季度末下降,同时,利润平稳,保持较强风险抵补能力

    5月11日,银保监会公布了一季度银行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其中,不良贷款率较上季度末下降,同时,利润平稳,保持较强风险抵补能力。

    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8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868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较上季末下降0.04个百分点。2021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正常贷款余额151.8万亿元,其中正常类贷款余额148.1万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3.7万亿元。

    针对不良贷款余额上升而不良率下降,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此前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和去年同期及年初相比,一季度贷款增长比较快,所以不良贷款出现了“一升一降”的现象。一季度人民币贷款新增7.7万亿元,同比多增5741亿元,增速为12.6%。

    “不良贷款率下降,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是国内经济延续良好复苏态势,银行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二是与往年经验较为一致的是,年初银行信贷集中投放,资产扩张较快,相当于不良率的分母变大;三是国内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并未松懈。不良贷款余额增加的主要原因则在于:一是国内经济仍处于恢复期,部分外贸、服务等行业、小微企业等尚未完全摆脱疫情拖累,银行资产质量表现一定程度反映实体微观经济状况;二是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存在一定滞后暴露风险;三是国内不良认定标准趋严。

    值得关注的是,不久前,38家A股上市银行全部公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从报告数据看,多数银行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增长,不良贷款率下降的“开门红”局面,这也与银保监会公布的行业数据相吻合。

    不过,市场人士表示,受各种因素影响,当前商业银行风险或未完全暴露,延后效应将逐步显现。

    今年4月,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2021)》指出,2020年银行业不良资产尚未充分暴露,不良贷款风险暴露存在一定滞后性,加之疫情时期商业银行对企业实施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2021年商业银行仍将承受不良贷款规模增加、不良率上升和处置难度加大的压力。

    为帮助小微企业缓解暂时流动性紧张,去年3月有关部门出台了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并在当年先后两次延期。2020年全年,银行业累计对6.6万亿元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本应于2021年3月31日前到期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自今年4月开始又迎来第三次延期,至2021年12月31日。专家分析认为,这一政策的延期在帮助部分企业缓解风险的同时,也将令一定量的风险暴露滞后。

    对此,肖远企也坦言,疫情给小微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仍不容忽视,有些企业可能因经营困难而造成信贷违约。当前不良贷款的反弹压力还是比较大的。要对未来不良贷款有充分的估计,提前做好准备。

    结合银保监会刚公布的数据以及上市银行一季报来看,商业银行风险抵补能力不断加强,逆周期调控也在加码。2021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5.2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2346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87.14%,较上季末上升2.67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3.38%,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2021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63%,较上季末下降0.09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91%,较上季末下降0.12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4.51%,较上季末下降0.19个百分点。另外,在38家上市银行中,29家银行拨备覆盖率较年初增加。总体来看,我国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仍处在较高水平,为未来银行业绩增长和风险化解都提供了充足的安全垫。

    与此同时,近年来监管部门引导机构强化风险防范,加大不良处置力度。根据银保监会数据,过去几年,我国银行业每年处置不良贷款规模达2万亿至3万亿元,累计处置规模超过12万亿元,既有效化解了银行信用风险,又为信贷增长腾出了新的空间。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周茂华认为,从利率市场化深化、金融业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国内金融业竞争加剧和监管环境变化看,商业银行需要不失时机地加快完善内部治理,加大风险处置力度,灵活运用资本工具拓宽融资渠道,夯实稳健经营基础,同时,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创新能力,推动银行服务高质量供给,增强竞争力。

    责任编辑:方杰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