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疫情导致绿色债券发行低迷 碳中和成拐点

    来源:和讯网 2021-01-22 16:43:39 绿色金融 债券 银行动态
         来源:和讯网     2021-01-22 16:43:39

    核心提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之一,目前以1.2万亿元的存量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之一,目前以1.2万亿元的存量规模位居世界第二。然而在遭遇疫情这个“绿天鹅”事件后,绿色债券2020年的发行数量和规模却有所回落。

    联合赤道研究显示,2020年全年境内绿色债券共计发行215期,总发行规模2228.26亿元,发行规模较上年减少两成。其中绿色金融债降幅最为明显,发行规模较2019年缩减逾七成。

    疫情导致绿色债券发行低迷 碳中和成拐点

    疫情是影响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的主要原因。早在2020年一季度,穆迪考虑到疫情引起的市场动荡,下调了对全年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的预测,从最初的3000亿美元下降至1750-2250亿美元。

    多名业内人士表示,当下焦点更多集中于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不过随着经济逐渐回暖,绿色债券发行也将回归正轨。

    抗疫优先 绿债发行放缓

    疫情当前,绿色复苏的呼声越来越高,实际行动似乎还未跟进。绿色债券发行规模降低总体上是因为市场受到新冠疫情影响较大,焦点更多集中于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

    这也使得抗疫债在2020年异军突起。兴业研究首席绿色金融分析师钱立华表示,抗疫债成为上半年全球可持续发展类债务中,发行规模仅次于绿色债券的第二大类主题债券。由此可见,抗击疫情被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

    从绿色债券的发行时点也可以看到疫情的影响。2020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全球绿色债券市场发行数量迅速减少,发行规模远不及2019年发行规模的一半,但从9月开始,全球绿色债券市场开始出现回暖迹象,得益于疫情防控初见成效,9月单月发行规模刷新历史记录。

    此前发行规模一直较大的绿色金融债,由于受制于资金使用范围,降幅最为明显。由于疫情对企业的冲击最先体现在流动性上,因此要求专款专用于绿色项目的绿债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发行周期也是影响绿色金融债发行的因素之一。联合赤道绿色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刘景允对此解释道,商业银行2016年至2017年发行绿色金融债较多,如今陆续到期兑付,并开始储备项目准备重新注册新一期绿色金融债券,因此导致2020年新发行的绿色金融债券减少。随着新一批绿色金融债券陆续获批发行,预计未来绿色金融债券发行量会逐步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非金融企业发行绿债的积极性更高。2020年,非金融企业发行绿色债券规模高达1614.1亿元,规模占比为72.4%,发行数量增长显著。

    疫情导致绿色债券发行低迷 碳中和成拐点

    和绿色金融债相比,企业通过发行绿色债券进行直接融资,可以将募集资金直接投放于绿色项目。

    刘景允补充道,地方政府绿色债券补贴奖励政策的陆续推出和落地实施,使得企业发行人得到了真金白银的实惠,这对于发展绿色金融直接融资和支持实体企业绿色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政策利好 创新层出不穷

    绿色债券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意味着更多实际的工作能够得到落地和推进。

    迎来多重政策利好。2020年初,银保监会印发《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发展绿色债券,探索气候债券、蓝色债券等创新型绿色金融产品。7月,人民银行、发改委、证监会更新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0年版)》(征求意见稿),对国内绿色债券市场的支持项目和领域进行了统一。人民银行近日也提出“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可以看到,绿债支持领域更加广泛,标准逐渐走向统一,和国际水平实现接轨。

    品种创新是一大亮点。2020年,中资机构陆续落地首单蓝色债券、首单绿色项目收益票据、首单绿色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绿色企业主体绿色债券等,今年一月还实现了首笔转型债券的落地。同时绿色债券大框架下的细分产品类型受到市场的关注和发行人的欢迎,创新能动性不断提升。

    发行工作进入常态化,创新空间也会随之缩减,当下更需要相关支持政策尽快落地。

    “随着初期绿债发行人追求首单效应和声誉宣传的动力逐渐消退,未来如何持续调动发行人的积极性选择绿色债券需要各个方面的政策共同推动,只有让发行人真正感受到绿色债券带来的明显优势才能推动市场规模的不断提升。”刘景允称。

    复苏在即 碳中和提供机遇

    现实中绿色融资的缺口仍然较大。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绿金委)主任马骏近日撰文称,未来三十年内,我国实现碳中和所需绿色低碳投资的规模应该在百万亿元以上。

    挑战和机遇同时而来,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意味着各个产业必须实现大幅度减排,绿色低碳发展成为长期且重要的工作,应对气候变化也由此受到更多关注。

    在刘景允看来,绿色债券市场面临更多的是重要发展机遇。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投入巨额资金,作为重要金融支持手段的绿色债券,在政策影响和市场需求的影响下,市场整体发展趋势向好,未来几年国内绿色债券市场规模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钱立华对此提出建议,要积极探索和试点发行气候债券。应当以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思路,在现有框架和标准下,进一步明确绿色债券框架中哪些是和气候变化最为相关的领域,并且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发行用于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债券。

    未来已来,在债券市场对绿色产业的支持下,通向碳中和之路终将绿意盎然,中国也在低碳转型发展中写出新的增长故事。

    责任编辑:方杰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