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两项政策工具延续 精准助力中小银行 输血直达小微企业

    杜冰 来源:金融时报 2021-01-15 08:42:50 中小银行 小微企业 银行动态
    杜冰     来源:金融时报     2021-01-15 08:42:50

    核心提示央行行长易纲近日在谈到2021年如何继续支持好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时明确:“继续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个工具支持力度保持不变。”

    “通过全力用好、用足专项政策工具,我们不仅确保政策‘雨露甘霖’直达受困企业,同时,专项政策给予的激励资金也将为2021年北京银行自身转型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北京银行相关负责人近日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去年6月以来,北京银行对普惠型小微企业延期还本101亿元,12月份延期率达71%;同时,截至去年12月末,北京银行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余额62亿元,较年初增加48亿元,增幅高达343%。

    这正是两项货币政策直达工具实施以来,通过充分调动中小银行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资金压力、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一个缩影。

    央行行长易纲近日在谈到2021年如何继续支持好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时明确:“继续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个工具支持力度保持不变。”

    “两项工具的延期不仅有助于延缓企业财务负担、进一步改善经营业绩,也有助于银行延缓资产质量下行压力,起到‘以时间换空间’的效果。”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助理总经理李茜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两项政策工具均延期至3月31日

    “继续实施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并保持支持力度不变,不仅是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还是推动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以及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1月4日,央行等5部门联合发布通知,明确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延期至2021年3月31日,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政策延期至2021年3月31日。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结合当前经济形势来看,延续两项货币政策直达工具,对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缓解小微企业资金压力、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虽然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但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仍然存在;另一方面,考虑到企业还本付息期限过于集中,易对金融体系造成一定的压力。”李茜分析认为。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佩珈也强调,“从纾困政策自身特点看,考虑到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将于2021年初开始陆续到期,或加大金融体系流动性被动收紧压力。与此同时,在经济尚未全面回暖背景下,如果没有相应的政策续接,部分企业可能会由于资金偿还压力出现违约,将增大金融体系风险。”

    进一步激发中小银行活力

    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是两项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的重要落实主体。前期的实践表明,两项工具以“真金白银”的激励精准激发地方中小银行活力,最终在支持普惠型小微企业的精准性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业内专家表示,两项定向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之处在于采用类似于无息逆回购的方式,向中小型、地方银行业金融机构释放资金,有助于缓解中小银行吸储的压力,一定程度上能够助力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发展,缓和银行业的尾部风险。

    “两项工具实际上是定向为地方中小银行提供了两个低成本的资金来源,通过降低小银行的资金成本,从而有效传导到贷款端的定价。也正因如此,达到了支持普惠型小微企业的精准性效果。”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延续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最终受益者必然是小微企业。

    “从前期效果来看,两项工具的实施有效加快了信贷审批流程、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缓解了小微企业的资金压力。”李茜认为。

    从数据来看,两项工具为不少小微企业解决了现金流的难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据央行此前披露,截至去年末,银行已累计完成对6万多亿元贷款的延期还本付息,累计发放3万多亿元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3000余万户经营主体,实现1.5万亿元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目标。

    用好政策精准输血小微

    “银行业金融机构需要充分把握货币政策直达工具的特点,在提高政治站位的同时,更加注重从中长期转型发展的角度,加大对民营、小微、‘三农’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李佩珈认为。

    专家强调,普惠金融是“十四五”时期和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方向,也是中国金融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基调之一。加大对民营、小微、“三农”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既是银行充分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净息差、打造业务发展 “新蓝海”的重要领域。

    专家认为,中小银行需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继续用好两项工具精准支持小微企业。

    “让直达实体经济的政策工具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银行业需要坚持市场化原则,做好客户选择和与客户的自主协商,真正让资金流向小微企业,流向符合经济发展趋势、发展前景看好而暂时遇到困难的小微企业,做好贷款流程管理、贷后管理、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管理。”娄飞鹏认为。

    “尽早启动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全面摸排,对尚未走出疫情影响但自身经营向好的企业,积极采取针对性办法协商延期的时间和方式;对本身已经出现较大经营问题、不符合政策支持且无法缓解风险的企业及早采取措施,做好潜在不良资产的应对和清理。对于延期的方式和期限,采取一户一策政策,银行和企业协商确定,加强自身资产质量管理的灵活度,平滑资产风险的暴露。此外,多渠道补充资本,适当提高拨备覆盖率,增强对不良资产的损失吸收能力。”李茜进一步建议。


    责任编辑:王煊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