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提速 理财子增配权益类资产是大势所趋

    高萍 来源:财联社 2020-11-20 09:22:40 银行理财 净值化 银行动态
    高萍     来源:财联社     2020-11-20 09:22:40

    核心提示随着老产品的压降以及符合规定的净值型产品的发行,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的速度也不断加快。

    11月19日,青岛银行理财子公司青银理财正式开业,开业理财子公司达到19家。其中,包括6家国有大行、6家股份行和6家城商行以及1家农商行。

    伴随理财子公司的陆续获批开业,银行理财产品向理财子公司迁移成为各大理财子公司的首要工作。随着老产品的压降以及符合规定的净值型产品的发行,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的速度也不断加快。

    自首家理财子公司独立运营已经一年多,银行理财子公司作为大资管行业的新贵,如今发展已初现成果。发展情况如何?又如何突围?未来的发展大趋势怎样?

    根据中国理财网,下半年以来理财子产品发行明显提速。不可否认的是,银行擅长的固收类产品是理财子产品主流,纯权益类产品相对较少。

    业内人士分析,首家理财子开业至今也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对于理财子而言处于初期发展阶段,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也在加速推进。短期来看,固收产品仍是主流,长期而言,增配权益类资产是大势所趋。凭借母行的优势,理财子在资管行业中的发展值得期待。

    净值型产品发行提速 存量迁移尚需时间

    根据中国理财网,截至11月19日,理财子存续产品共计2358只,在售产品81只,另外还有20款产品预售。运作模式方面,这些产品均为净值型。

    从光大证券发布的研报来看,理财子公司产品发行速度肉眼可见的加快。光大证券研报显示,截至6月末,11家理财子公司共存续理财产品1652只。

    另外,9月工银、中银、建信、交银、农银、中邮、光大、兴银、招银、杭银、宁银、徽银、渝农商13家开业理财子公司登记发行理财产品共计449只。8月份,同样是13家开业理财子公司,共计登记发行理财产品386只。此外,7月工银、中银、建信、交银、农银、中邮、光大、兴银、招银、杭银、宁银、徽银12家开业理财子公司登记发行理财产品共计261只。

    一边是新产品的发行加快,另一边存量理财产品迁移工作也在有序进行中。第三方机构普益标准统计显示,截至9月30日,已有11家银行陆续开启母行产品向理财子公司迁移的工作,6家国有控股银行已全部开启迁移工作。

    一家股份制银行理财客服人员对记者表示,根据资管新规,随着不断的整改,总行逐步会不负责理财业务。但总行有理财子公司代销产品,同时也有代销其他银行理财子的产品。提及总行存量理财产品问题,该人员表示,部分产品整改后迁移至理财子公司,但也有部分会留在母行,理财子公司因为业务发展和规模的扩大,一方面迁移存量产品的同时也会不断加大新产品的发行。一家国有银行理财客服人员同样也表示,母行部分理财产品也在迁移到理财子公司中。

    正如记者通过银行理财客服人员处所了解到的,一家城商行理财子负责人员对记者表示,目前各理财子公司均在积极推进母行存量理财产品的迁移工作,推动理财业务转型。产品类型上看,主要为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及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从目前同业机构迁移进度上看,预计一家银行完成全部迁移工作需要约两年时间。“在客户端、系统、合规性方面均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该负责人如是表示。

    一位熟悉理财子的银行人士亦表示,从原有银行资管部,到单独成立子公司后,转型难点既表现在存量业务的处置上,也体现在新业务的转型中。银行要不断压降保本理财规模,同时要将预期收益型产品向净值型产品转化。

    理财子初具规模 盈利能力待观察

    随着理财产品迁移工作的推动,以及理财子自发产品数量越来越多,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现也初具规模。

    从今年上市银行半年报数据可窥见一二。截至上半年末,11家披露具体数据的理财子中,招银理财、建信理财、中银理财、交银理财和兴银理财的管理规模均已突破2000亿元。招银理财管理规模最大,达2.38万亿元。相应的,招银理财也成为11家理财子中净利最高的,达到15亿元。

    另外,建信理财、交银理财和兴银理财理财产品余额均未超过3000亿元,分别为2238.23亿元、2703.83亿元、2603.82亿元。其中,建信理财、兴银理财上半年净利润相当,分别为1.31亿元和1.03亿元。交银理财净利润明显要高,达到3.04亿元。

    相比较而言,杭银理财实现净利处于垫底的状态,为0.07亿元。截至6月末,杭州银行存续的各类理财产品规模2324.58亿元(含杭银理财)。

    光大证券发布的研报指出,上半年,理财子公司均实现盈利,但是由于统计口径不一、成立时间较短、成本收益划分等因素,盈利能力尚待观察。

    “理财子公司与母行资管部并行期间,委托管理规模、成本收益划转、费率收取标准等具有较大差异,口径也并不完全可比。” 光大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表示,另外,各家理财子公司成立时间不同,第一家理财子公司成立也仅一年多的时间,且初期主要是完成从银行资管部门到理财子公司的转型,并逐步完善产品布局,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不能通过当前可得数据简单判断。

    光大证券研报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理财子公司共存续理财产品2769只。其中,工银理财(857只)、建信理财(481只)、交银理财(383只)及中银理财(323只)存续产品数量超过200只。

    固收类产品仍为主 权益类布局加速

    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11月19日,理财子公司存续产品共计2358只,其中,固收类产品1812只,占比达到76.84%,配置部分权益类资产的混合型产品541只,占比22.94%,纯权益类产品仅为5只,其中四只募集期为下半年。

    不难看出,从理财子公司产品投资性质上看,银行理财擅长的固收类产品仍占主流。

    上述城商行理财子负责人直言,理财产品过去面向的客群主要为中低风险偏好客群,该类客群对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已形成较为稳定的购买习惯,且银行系理财子公司在固定收益领域具备投研优势,所以初期理财子公司依然延续了其在固定收益领域的投研及客户优势,发行产品依然以固定收益类为主,以维护存量客群,实现理财业务向子公司的平稳过渡。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也表示,目前,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权益类产品相对较少,一方面是由于行业自身尚处起步阶段,无论是在人才储备、投资经验、研发能力还是技术架构方面都与传统的公募基金存在一定的差距,可能导致其对权益类产品收益率波动性的控制能力相对欠缺;另一方面,银行理财子的客户很多是从“刚兑”文化中走出的大众群体,缺少类似公募基金客户多年以来受到的市场涨跌带来的投资者教育,他们对风险和价格波动更为敏感、对纯权益类产品缺乏足够兴趣和容忍度,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银行理财子公司开发权益类产品的积极性。此外,近几个月市场一直处在震荡行情中,也加大了银行理财子公司投资的难度,使得其对权益资产的配置更加谨慎。

    虽然纯权益类产品较少,不过加速布局迹象显现。

    光大证券研报数据显示,8月份,13家理财子公司登记发行理财产品共计386只。其中,固定收益型327只(占比84.7%),混合型56只(占比14.5%),权益型3只(占比0.78%)。

    9月13家理财子公司登记发行理财产品共计449只。其中,固定收益类385只(占比85.75%),混合类53只(占比11.80%),权益类11只(占比2.45%)。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6月18日在第12届陆家嘴论坛上曾表示,支持理财子公司加大权益类理财产品发行比重。

    上述城商行理财子负责人表示,混合类和权益类产品的发行,需要以完善的投研体系、充足的人员配备、系统搭建及投资者教育等为前提,产品发行前期投入多、工程量大,需要一定时间。目前,各家理财子公司已在积极完善其架构及提升投研能力,逐步推出混合类及权益类产品。

    展望未来,陈雳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短期来看,银行理财子公司出于稳定净值表现及产品规模的需要,短期内可能仍会将配置的重点放在以固收类产品为主的资产上。

    “长期来看,理财子公司有望通过加强投研团队、技术架构的搭建,加强权益类产品研发,不断加大对权益资产的配置权重,从而在供给端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货架供投资者选择。同时,还可以通过FOF、MOM、指数投资等方式布局权益市场,强化产品创新能力。”陈雳补充道。

    王一峰也认为,在投研短板现实约束下,预计后续理财子公司将加强与其他资管机构合作,增强大类资产配置及权益资产投资能力。

    实际上,从下半场的转型路径来看,多家银行已释放了增配权益类资产的信号。诸如,在兴业银行举办的“2020年下半年理财子公司投资策略”线上会议上,兴银理财研究总监徐寒飞曾表示,兴银理财已将权益产品作为理财子公司重要的布局方向。


    责任编辑:Rachel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