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21金融研究:信用卡不良飙升,何时到头?

    周炎炎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0-11-16 08:33:56 信用卡 信用卡不良 银行动态
    周炎炎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0-11-16 08:33:56

    核心提示多数银行信用卡不良率较去年末有较大幅度抬升,银行顺势收紧风控要求,叠加线下消费场景受到冲击,信用卡透支余额增速放缓。

    新冠肺炎疫情对于银行个金业务的影响毫无疑问。2020年银行业半年报显示,多数银行信用卡不良率较去年末有较大幅度抬升,银行顺势收紧风控要求,叠加线下消费场景受到冲击,信用卡透支余额增速放缓。

    但根据各家银行半年业绩发布会上阐述的情况,最危险的时候就是今年上半年,下半年随着疫情好转,以信用卡为突破口的零售业务依然会重回增长正轨,零售银行转型并不会因此转向。

    目前商业银行处置信用卡不良资产主要依靠清收以及核销,而将这块不良资产出表,对于盘活存量资产、释放信贷规模、降低不良资产、改善流动性状况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是处置信用卡不良资产的重要补充手段。

    21金融研究院观察到,今年前三季度信用卡不良ABS已经发行超过45亿元,而去年全年为57亿元。其中,发行金额最大的一单是建行的“建鑫2020年第四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金额为4.72亿元。此外,“零售之王”招商银行以及今年发力零售端的浦发银行较为积极,分别发行了4单。

    疫情挤出信用卡泡沫

    “之前一季度很多原本优质的零售客户,比如月薪3万-4万元、房贷2万元左右的客户突然出现了周转困难,导致还本付息存在难度。不过随着疫情影响减弱,这部分人的工作和生活回归到从前,逾期情况好转。”一位华东城商行管理人员表示。

    根据21金融研究院统计,今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中的大行和股份行多数信用卡不良较去年末飙升。

    大行之中,工行、建行、农行、中行、交行、邮储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分别达到了2.65%、1.17%、1.81%、2.57%、2.90%和1.99%,较上年末分别攀升0.44、0.14、0.24、0.35、0.52、0.25个百分点。

    其中,交行信用卡不良率偏高,不良增长势头略强一些。

    一位接近交行信用卡中心人士透露,交行信用卡从去年以来进行战略收缩,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外部风险,叠加今年疫情会使得当期指标不太好看。但信用卡风险一般会滞后6-9个月,对于收缩战略的银行而言,资产规模作为分母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而风险指标是上一期风险的体现,并不会随之收缩。分子增长而分母下降,对应的就是不良率上升。

    简而言之,前期风险完全暴露之后,由于不擅自扩量,信用卡新增不良会逐月减少,最终带动不良率整体下滑,实现“安全着陆”。

    数据显示,交行信用卡透支余额在去年末的基础上收缩了4.73%。上述信用卡人士表示,近年来部分银行为了掩盖不良飞速上升的事实,会在发卡端采用维持增长速度的做法,“发展速度不敢慢,不然就要‘爆仓’”。

    建行信用卡不良为大行之中最低。建行副行长吕家进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建行信用卡不良率仅为1.17%,在行业内处于领先位次,另外不管是发卡量、贷款规模,还是交易结算量,都保持了一定的增长。但他坦言,目前客户中年轻客户占比少,“在适用于网络社会,Z世代青年的一个成长系列的产品、场景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在上市股份制银行之中,7家披露了信用卡不良率数据,其中浦发银行不良率最高,达到3.31%;民生银行次之,为3.23%。中信银行、华夏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不良率均在2%以上,分别为2.5%、2.44%、2.35%、2.01%。近期高呼“反思零售”的招商银行不良率为1.85%,为股份行中较低水平。另外,不良率增长最高的是浦发银行,上升了1.01个百分点,其次是中信银行和民生银行,分别增长了0.76和0.75个百分点,仅有华夏银行不升反降。相对于大行而言,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不良率普遍攀升势头更猛,6家披露机构超过0.5个百分点。

    招行半年报称,受疫情影响,迭加国内宏观经济低位运行、结构调整深入推进等多因素作用,信用卡贷款资产质量呈现一定的短期波动。信用卡贷款一季度的早期逾期规模阶段性上升,部分关注类贷款于二季度进入不良。

    招行行长田惠宇在业绩推介会上表示,今年不良贷款额比去年末增加了30.53亿元,这里面主要来自零售贷款,尤其是信用卡贷款。今年新生成的不良贷款主要是来自零售,这是招商银行面临的个性问题。

    由于疫情导致居民消费力提升困难,再加上银行信用卡部门主动提高风控要求,信用卡发卡和透支余额两项数据悄悄发生了变化,均与往年动辄两位数增长的景象大不相同。

    21金融研究院整理的披露透支余额数据的14家银行中,7家较上年末上升,7家下降。而且,即便实现增长的银行,也没能突破10%,增速最高的是兴业银行,达到8.64%。近年来较为专注零售业务的招行、浦发、平安三家股份行此项数据均为负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建行管理层在发布会上称其已经成为“最大零售信贷银行”,透支余额也超过了工行和招行,排在第一位。

    从流通卡量/累计发卡量这项数据来看,上半年多家银行发卡较为审慎。披露此项数据的14家银行中,有一家出现负增长,工行仅上升0.14%,招行仅上升1.14%,浦发仅上升0.13%,平安上升1.90%。超过10%的仅邮储银行一家。

    疫情的确延缓了银行信用卡扩张的脚步。

    不良生成高点已经过去

    多家银行表示,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取得成效,在国家有关企业纾困和复工复产政策支持下,从二季度开始信用卡先行指标已逐步好转,入催情况趋于平稳,回收情况逐步恢复。

    招行首席风险官朱江涛指出,一季报披露时就判断6月份将是今年信用卡不良生成的最高点,8月份将是次高点。

    “为什么会这么判断?主要是因为受到疫情影响后,我行按照监管的要求执行了信用卡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但从5月份开始,已经逐月收紧了这一政策。目前仍处于延期还本付息状态的贷款中,信用卡贷款余额已经为零。所以我们判断,如果客户在5月份申请信用卡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往后延3个月,8月会是不良生成的次高点。总体来看,信用卡贷款的不良生成后续还会维持相对高位。整体的风险判断,后续还要看两个因素:个人居民收入变化和就业形势变化。因此,我们对信用卡贷款资产质量的整体判断是:不良生成还会维持高位,之后可能还会有一些不确定性的因素,但是个人判断,总体的高点已经过去了。”

    虽然今年零售业务颇受打击,但是多家银行仍然坚持零售转型战略不动摇。

    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对上半年零售发展较为满意,“虽然信用卡信贷增长速度慢,那是主动为之,我们2017年底就收紧了风险政策,提高了客户准入门槛。零售在今年疫情情况下,全行受影响,但是我们比较起来好像轻一点,恢复得好像快一点。未来零售的增长速度仍然要快,(零售与对公比例)6:4不变,信贷额度优先照顾零售。我们这个行战略方向没有变,就是成为一个全球领先、中国卓越的智能化零售银行方向不变。”

    平安银行行长特别助理蔡新发称,疫情一发生的时候,平安银行就把风险政策大幅收紧,包括信用评分都要求提高了,所以贷款发放也减慢了,这是保护策略。

    “疫情发生之初,当时分别预估过一个乐观、悲观、中观的预测,经过我们风险控制,疫情快速应对,快速线上化增加量,现在结果达到了我们乐观的范畴里面。”蔡新发表示。

    招行副行长王良称,信用卡贷款二季度还处于水位以下,但是判断三季度应该能够浮出水面,它的上升有利于拉升招行资产端的收益。

    交行首席风险官张辉在业绩发布会上解释称,疫情暴发对于银行业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交行上半年信用卡产生的不良占整体新增不良的26%,随着策略模型优化,6月份开始出现不良率回落,预计三、四季度会回落到疫情前的水平。

    交行副行长殷久勇表示,该行信用卡透支余额在二季度实现了净增长,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仍可以延续快速增长的势头。从全年增长计划来看交行,继续坚定零售银行转型导向,疫情之后消费恢复性反弹,计划全年安排个人贷款占比超过40%。

    从全国数据来看,信用卡的确出现恢复元气的苗头。8月20日,央行披露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占比1.14%,较一季度末的1.27%,下降了0.13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增长仍然乏力。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银行卡人均消费金额为2.04万元,同比上升0.59%;银行卡卡均消费金额为3291.36元,同比下降7.01%;银行卡笔均消费金额为671.73元,同比下降9.24%。

    不良ABS迅速“补血”

    为弥补信用卡不良带来的资本占用问题,银行开始寻求在清收、核销之外的出表方式。

    不良资产证券化就是资产拥有者将一部分流动性较差的资产经过一定的组合,使这组资产具有比较稳定的现金流,再经过提高信用,从而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流动的证券的一项技术和过程。以信用卡不良贷款作为基础资产的,就是信用卡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化。

    我国银行业最早发行信用卡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始于2016年,当年,监管层在多个重要文件或讲话中明确支持、提及ABS产品。2016年4月份,交易商协会发布了《不良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指引(征求意见稿)》,对不良贷款ABS选择了部分银行进行试点。首家发行信用卡不良ABS的机构为招商银行,发行总额为2.33亿元。

    从今年前三季度的情况来看,最大的一单信用卡不良ABS是今年9月建行发行的“建鑫2020年第四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金额为4.72亿元;其次是交通银行在同月发行的“交诚2020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金额为4.5亿元;单笔金额较高的还有中信银行4月发行的“惠元2020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为4.1亿元。

    发行频率较高的是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分别发行了四期。招行发行了四期“招银和萃”系列ABS,总计金额5.338亿元。浦发银行发行了四期“浦鑫归航”系列ABS,总计金额6.247亿元。此外,建设银行今年发行了两笔,共计8.43亿元;工商银行今年也发行了两笔,规模共计7.15亿元。

    总体看来,今年前三季度信用卡不良ABS已经发行超过45亿元,去年全年为57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发行量已经达到去年全年的八成,呈现发行加速的特征。

    虽然信用卡不良转表外较为积极,但正如中诚信对农盈利信2020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信用评级报告中所说,需要关注的有三点:

    1.单笔债权的回收不确定性较大。交易现金流主要依赖于入池不良资产的未来处置情况。本交易入池资

    产为信用卡不良债权,无抵押或者质押等担保措施,单笔不良债权的回收不确定性较大。且不良资产催收处置过程复杂多变,处置结果易受到系统性风险和偶然因素的影响,因此未来现金流回收具有一定不确定性。特别是在近年来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金融监管趋严的背景下,信用卡应收账款催收环境逐渐恶化,不良率提升,不良资产处置难度加大,处置价值和处置时间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不利影响,或将对优先档证券本息的按时足额偿付产生一定影响。

    2.模型风险。本交易基础资产为信用卡不良贷款,影响不良贷款处置回收的因素较多,定量分析时采用的数学方法和相关假设可能存在一定的模型风险。

    3.新冠肺炎疫情或将加大回收风险。疫情的持续升级对交通运输、旅游、餐饮商业等服务行业都有一定的冲击,短期内对国内经济产生一定影响,或将加大不良资产的回收难度。

    监管警惕信用卡风险

    监管也注意到了信用卡不良攀升的风险,多次发文警示。

    6月24日,中国银保监会在《关于开展银行业保险业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的通知》中提到,信用卡业务虚增客户偿债能力或违反“刚性扣减”规定,突破总授信额度上限管控;预借现金业务额度设置过高,不符合审慎管理要求,资金用途管控不力,违规流向非消费领域。

    仅过了5天,6月29日,中国银保监会消保局在《关于合理使用信用卡的消费提示》中指出,有些消费者过度依赖信用卡透支消费,背负了超出其偿还能力的大额信用卡贷款,甚至陷入“以贷还贷”“以卡养卡”的境况,导致资金紧张、还款压力倍增等问题。消费者应当正确认识信用卡功能,理性透支消费,不要“以卡养卡”“以贷还贷”,更不要“短借长用”,合理发挥信用卡等消费类贷款工具的消费支持作用。

    近几个月来,广发、平安、中信、中行、农行、华夏、兴业等多家银行陆续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信用卡资金用途的公告》。规定持卡人不得通过非正规交易渠道或其他手段恶意套取银行资金、积分和权益等,并对信用卡用途做出明确限制,持卡人若不规范用卡,银行或终止全部功能。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