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IMF行业研讨会:金融科技为何能在中国实现快速发展

    来源:新浪财经 2018-06-22 16:37:39 IMF 金融科技 江湖
         来源:新浪财经     2018-06-22 16:37:39

    核心提示美国东部时间6月12日,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的邀请,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IDF)在华盛顿与IMF联合举办了中国金融科技内部研讨会。

      美国东部时间6月12日,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的邀请,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IDF)在华盛顿与IMF联合举办了中国金融科技内部研讨会。

      SFI是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旗下一家致力于新金融领域和国际金融领域政策研究的非官方、非营利性的专业智库。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IDF)由SFI等机构于2015 年发起成立,该中心致力于开展数字科技、普惠金融、金融改革等领域的学术研究。

    IMF行业研讨会:金融科技为何能在中国实现快速发展

    与会嘉宾合影

      来自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以及蚂蚁金服、腾讯、宜信、陆金所、微众银行、新网银行的十余位中国金融科技相关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这是IMF历史上首次就特定行业主题进行大规模的专题研讨交流,也是中国经验首次走入IMF,中国金融科技监管机构人士、学者、金融机构从业者共同在国际舞台上展开对话、分享经验。

      “中国有很多金融科技方面的成功实践,能够为世界提供极具参考价值的经验。” IMF第一副总裁大卫·利普顿(David Lipton)在致辞中表示,IMF期待听到金融科技领域的中国声音。(传送门:IMF史上首次行业研讨会:聚焦中国金融科技)

      以下为此次研讨会部分观点综述。

      中国实践:金融科技“整合”式发展

      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有多惊人?此次研讨会上,来自中国的金融行业实践者们为IMF专家展示了几组数据:

      根据毕马威与H2 Ventures于2017年联合发布的《金融科技100强》名单,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包揽榜单前三;

      2016年,中国的网上支付总额达37.1万亿元,是美国的50倍;

      中国的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稳步增长,2016年第四季度为12.8万亿元,2017年第四季度则上升至37.7万亿元;

      2017年春节期间,微信上发出的数字红包为140亿个;

      过去四年中,中国的ABS市场以每年约240%的速度增长,以蚂蚁金服为代表的新金融势力快速崛起,后者已成为2017年中国最大的ABS发行机构,发行总额占整个ABS市场比例从2015年的1%上升至19%;

      从2013年到2016年,中国的网络借贷总资产从40亿美元增长至1560亿美元,增长了36倍;

      ……

      得益于如蚂蚁金服、腾讯、宜信、陆金所等金融科技企业的不断探索创新,在今天的中国,无论身处城市还是乡村,只要拥有一部智能手机,人们就几乎能毫无障碍地获得大部分金融服务,包括支付、信贷和理财。不仅如此,在国内积累了丰富运营经验和先进技术优势后,中国的金融科技企业也在纷纷“出海”,东南亚和南亚市场成为他们拓展海外业务的第一站。

      值得注意的是,发展至今,中国的金融科技企业呈现出一个明显不同于别国同行的特点,即“整合”式商业模式。通过拥有整个供应链和生态系统,少数科技与金融混业机构开始引领潮流,并试图打造自身的闭环。与之相反,西方国家的公司往往专注于一个或者少数几个核心业务,诸如Visa和万事达,又或者PayPal和Lending Club。

      高盛发布的报告显示,在2016年年报中,阿里巴巴95次提到了“生态系统”,平安、腾讯、京东和百度在年报中也大量提及该词。高盛认为,这种“整合”思维体现了中国企业家对战略、竞争和盈利的不同视角。

      根据金融科技企业人士在此次研讨会上的介绍,整合式商业模式能够形成多种协同效应,如资产组合效应、财务协同效应、营销协同效应和管理协同效应,最终实现价值聚合和优势互补。

      但与此同时,“整合”式商业模式下复杂业务的风险交叉传染也成为企业和监管部门必须重视的问题。有专家建议,必须将大型金控集团纳入统一的监管框架内。

      有效监管才能带来长期繁荣

      金融科技为什么能在中国实现异常快速的发展?除了智能手机的普及和金融服务覆盖不足外,一个被多数人所认同的原因就是中国此前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

      和同为金融科技主战场的美国相比,中国的金融科技创新在发展初期几乎不受约束,没有监管机构“认领”,而美国的Lending Club等企业则较早就开始接受美国证监会的监管。

      在研讨会上,有人称中国为“扶持性”的监管政策,有人则认为是监管上的放松。

    IMF行业研讨会:金融科技为何能在中国实现快速发展

      会议现场

      实际上,宽松的监管环境也的确致使国内金融科技行业爆发了一些风险,并直接影响了消费者对于整个行业的观感。

      北京大学金融科技情绪指数显示,2015 年 12 月,“e 租宝事件”及人们对于 P2P 网贷的恐慌使得金融科技的正负情感出现断崖式下落。2017年5月之后,随着现金贷和ICO等风险事件的发酵,该指数再次下跌。

      “有效的监管规则才能带来长期繁荣。”有IMF专家在研讨会上强调。

      什么才是有效的监管规则?首要一点即“持牌经营”。2017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当中提到“凡是金融活动就需要获得牌照”。同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整治工作的通知》。这一文件主要是在前期打击无证经营支付业务相关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以持证机构为重点检查对象,全面检查持证机构违规为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机构提供支付清算服务的行为。

      微观功能监管和宏观审慎管理相结合至关重要。所谓微观功能监管,即采取穿透式监管,根据金融科技的金融特征,按照相关业务的类别由相关监管当局进行监管。宏观审慎管理则是把金融科技纳入到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当中,完善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制度,避免可能造成的流动性风险。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和证监会联手发布指导意见,从五方面规范货币市场基金(Money Market Funds,MMFs)互联网销售赎回,规定对“T+0赎回提现”实施限额管理,同时明确要求不得垫支。这一举措主要针对的就是一些基金销售机构以“实时大额取现”为卖点盲目扩张业务规模所导致的流动性风险隐患。

      监管科技(RegTech)也开始发挥作用。比如区块链可以应用于监管科技,提高监管透明度的能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基础设施本身就具有监管功能并可以实时访问最佳数据。再比如,原中国银监会此前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检查分析系统(Examination & Analysis System Technology,EAST)。EAST包含银行标准化数据提取、现场检查项目管理、数据模型生成工具、数据模型发布与管理等功能模块,其在实践中已改变以往主要依靠现场检查、手动翻阅卷宗的原始、低效检查方式,可以高效地对隐藏在数据海洋中的蛛丝马迹进行追踪和分析。

      隐私保护:技术本身会找到答案吗?

      生物识别、人工智能、大数据全维度画像……在研讨会现场,中国金融科技企业的老总们轮番展示着自家的先进技术。但IMF专家更关心的却是另一个问题——你们如何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类似的问题被频频提及,以至于有中国企业代表在会后感叹:“大家的关注点确实不完全一样。”

      今年5月,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GDPR)正式生效。GDPR被看作是“史上最严数据保护条例”,从某种意义上说,该条例试图实现对网络空间个人信息的“绝对保护”,其规定在欧洲地区提供服务的互联网平台在利用用户的数据时,需要获得每一位用户同意,用户也可随时撤销同意许可。违规企业最高将面临2000万欧元或全球年营业额4%的罚款。早在4年前,欧洲法院还曾做出普通民众享有“被遗忘权”的裁决,即民众可要求互联网公司从网络空间删除其不希望被展示的信息。

      比起欧洲人对于个人信息安全的无上重视,在中国,无论是消费者、企业还是监管机构,早期对于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确实没那么敏感。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大数据画像、算法推荐等功能在国内得以迅速普及的原因之一。但近两年来,这一状况正在改变。

      在今年3月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百度CEO李彦宏的一句“中国用户愿意用隐私换便利”招来舆论怒怼,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用户对于成为网络“透明人”的忧虑。2015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曾下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同意8家社会机构开展个人征信业务,但此后3年都没有给其中任何一家机构发放牌照,原因之一就在于个人信息保护这个难题。

      在信息技术时代保护个人隐私安全,靠的不是企业自律,也不是当下一些模棱两可的规范准则。尽管随着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深入,金融科技的监管框架也日益清晰,如央行负责第三方支付、银保监会负责线上信贷、证监会负责线上众筹等,但对于大数据征信的监管却始终缺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部门负责监管此业务。在这方面,监管部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容易。数据是用户的核心利益,同时也是金融科技企业发展的“地基”,如何才能既保证信息安全又不会限制创新发展?鱼与熊掌能否兼得?或许,技术本身能给我们答案。

      从华盛顿到上海外滩

      除了在国外分享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经验,接下来在今年7月7日(周六)—8日(周日),我们还将在国内就该话题召开一次金融科技行业的盛大峰会——“第八届上海新金融年会暨第五届金融科技外滩峰会”,聚焦“新金融·新科技·新趋势”。此次峰会由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主办。届时,来自国内外金融领域的多位监管层代表、学界专家、商界领袖及高管将出席本次峰会,共同探讨国内外金融科技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金融科技外滩峰会” 是目前国内最高端、最前沿的金融科技盛会,以高质量的研讨内容和高水准的嘉宾阵容享誉业界。金融科技外滩峰会由国内领先的金融智库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主办,至今已成功召开四届。自2014 年第一届峰会召开以来,吸引国内外来宾共计近2500 位,其中包括逾550 位来自国内外金融领域监管层代表、学界专家、商界领袖及高管,近百位知名媒体记者对峰会热门前瞻话题进行报道。

    责任编辑:松崎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