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互联网金融独角兽的京东金融正在计划20亿美元左右的融资,这几乎与蚂蚁金服和陆金所的融资同期展开,颇具较劲意味。
在此前流传的独角兽名单中,蚂蚁金服和陆金所分别以750亿美元和210美元列第一和第六名,而京东金融以100亿美元排在第二梯队的第十一名。
不过,根据界面新闻记者获知的最新消息,京东金融最新估值已达到200亿美元,蚂蚁金服更是高达1500亿美元,比原来估值又提高近一倍。因为在新一轮启动的融资中,京东金融的估值模型参照了阿里巴巴、腾讯等大型互联网公司更关注企业收入的P/S(市销率估值法)算法。目前,京东金融进行的融资中,领投方包括中金、中粮等超大型LP。
目前来看,京东金融尚不足以进入第一梯队。截至2018年3月31日,蚂蚁金服核心业务支付宝全球活跃用户约8.7亿,而京东金融的活跃用户仅有2.1亿。不过,京东似乎正在重新切换跑道。刘强东最新打出了“不做金融”的口号,这将意味着京东金融整个业务结构的调整和再定位。
梳理京东金融的发展逻辑,以背靠大树的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先发,条线不断扩展向各个领域,但由于支付业务和征信业务的滞后发展,京东金融整个业务显得后劲不足。在京东金融目前的业务板块中,除了消费金融,TO
C业务板块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
根据界面新闻采访的多位人士分析,京东金融所走之路和其他几家巨头的不同点在于,无论是蚂蚁金服的支付宝+、还是腾讯的金融养成系游戏都有强大的内生推动力,而除了托生于京东商城优势的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京东金融的其他版块均存在内外养分缺乏的情况。
京东金融已建立起的11大业务板块,分别是企业金融、消费金融、财富管理、支付、众筹众创、保险、证券、农村金融、金融科技、海外事业、城市计算。
消费金融撑起“半边天”
京东金融2013年脱胎于京东集团,最先兴起的板块是京东商城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一张保理牌照让京东金融有了第一个产品——京保贝,而供应链金融业务也是让京东集团决定将金融业务独立出去成立子公司的第一步,但京东金融发展的“爆点”则是消费金融。
消费金融的发展逻辑最为完整,走的弯路和解决方案亦最为详尽,是整个京东金融发展的一个小缩影。
2013年一度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这一年发生了太多后来再看都是带有阶段性标志意义的实践,巨头和传统金融机构纷纷起步。6月,余额宝横空出世;微信5.0上线,增加“微信支付”功能;支付宝钱包成为独立品牌;三马打造的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开业;在行业利好的刺激下,P2P网贷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也初现倒闭潮;建行、农行等成立互联网金融中心,传统银行转型互联网金融……
当整个行业都沉浸在余额宝、P2P、第三方支付的大发展时,京东金融成立后不走寻常路地选择了消费金融,2014年2月,国内首款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京东白条”上线也成为京东金融发展的“爆点”。
跟随白条脚步之后的还有财富管理、众创生态等业务线,而如今有存续力的似乎只剩下白条产品类。界面新闻获得的数据显示,在京东金融的收入结构里,2017年前三季度消费金融业务收入占比达到50%,亦是撑起京东金融的最大一个版块。
白条的出现填补了当时的市场空白,也燃起了京东集团对于金融业务的信心。京东金融消费者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区力此前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曾回忆说,“京东消费金融是2014年开始做的,那时候觉得随着中国的消费升级,以及整个金融工具的普及还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一定会迎来一个新的风口。事实上经过这3年的发展,也验证了当时我们推出这个产品是具有前瞻性的。目前消费金融完成了全业务的布局,包括白条、金条,跟银行一系列合作的联名信用卡产品,以及金融科技的能力输出。”
当时京东金融透露的数据是,京东白条客户分期的客单价比非白条用户购买的客单价要翻接近一倍,这种超预期的回报更是让集团给金融业务加码的决心增大。但白条的“爆点”并没能持续很久,和银行的竞合关系危机的端倪亦初现,2015年11月,招商银行和交通银行先后关闭了通过信用卡还款白条的通道。 京东金融用一张和中信银行联名的“中信小白卡”解决了初露的危机,这算得上是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首次合作,实现了金融线上线下真正意义上的贯通。当然,这还不足以打消银行相信白条不是来抢生意的想法,而这种想法也延伸到了其他的领域,亦是引发巨头们纷纷表态“不做金融”的“史前小火苗”。
2015年4月,白条开始走出京东商城,融入更多场景,如今覆盖了教育、租房、装修、汽车等众多消费场景。2016年3月,京东金融还发布了消费金融品牌战略,宣布消费金融业务要围绕“白条”品牌进一步走出京东,向更广阔的消费场景拓展;同时,向全行业输出“白条”的风控、系统性产品、品牌服务等核心能力。
但随着白条覆盖的场景的扩容,在风控端亦出现问题,比如此前打“白条”旅游和线下旅行社海涛旅游遭遇的风波。此外,随着白条业务量的扩展,由于缺乏消费金融牌照,消费金融类的ABS产品成为其融资渠道之一,但由于监管大背景下,此类产品亦遭遇发展放缓。
尽管如此,2017年开始,京东金融对外公布消费金融业务已实现盈利。界面新闻了解到的数据显示,2015年、2016年和2017第一到第三季度,京东金融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0.28亿元、44.65亿元和71.24亿元,但对应的净利润则为-12.56亿元、-10.73亿元和-0.73亿元。
界面新闻获悉,京东金融目前消费金融用户数量级大概在3000万+左右,虽然未有相关数据披露,但白条产品线其实是整个京东金融最成功的一条产品线,也是京东金融业务从进到退的一个缩影。在京东金融副总裁许凌看来,“我们不和传统金融机构抢生意,而是做他们做起来成本高或者做不了的事”。
防御式进攻能成功吗? 从营收结构来看,消费金融首位、支付第二、财富管理和供应链金融收入规模占比第三成为京东金融业务板块中的“重头戏”。
作为互金巨头们的必争之地,支付是京东金融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支付是支撑我们整个金融科技输出的一个支点。”许凌表示,而京东金融此前亦宣布和银联进行战略合作。
去年年初时,京东金融CEO陈生强的判断是,“新科技对支付行业的影响,也许是所有人都难以想象的,目前整个支付市场的格局未定。”
作为整个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性的支付,是每个巨头都不会放弃的角落,也是蚂蚁金服,腾讯金融业务崛起的关键点,而对于京东,却是“先天不足”的短板。虽然起跑晚,但京东金融绝不愿放弃在支付上的任何机会,京东金融不仅让曾一手打造出爆款产品“白条”的许凌主抓支付业务,还不断落地和各家的支付合作,最近还在地铁支付扫码进站上分得一杯羹。
许凌曾在公开采访时称,“大家都觉得京东做支付晚,我们确实起步晚,但京东的支付并没停滞。在过去三年,京东金融将网银在线这套系统重写,建立团队、优化风控。”
据界面新闻了解,京东金融宣布自己在2017年第三季度支付板块绑卡累计用户数超过1.8亿,而早在2012年京东集团就全资收购了网银在线。京东金融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京东支付线下交易规模增长近1000%。
但晚了十年的业务如何在一夕之间逆袭?从第三方研究机构艾瑞发布的移动支付报告来看,京东支付在前十之列增速明显,但想要在已经趋于饱和的市场上独辟蹊径逆袭还需要更多的出奇了,NFC或许能成为京东金融押宝反击的“利器”。
虽然占据营收的第三大块,但财富管理才是京东金融心中的“痛处”。财富管理无论是对于用户资金还是流量来说都是巨头们竞争的“高地”。但京东金融的财富管理一直平平,小金库和基金超市算是财富管理中的拳头产品,但在整个理财市场中声量亦不大。
而其他创新类产品在整个资产管理监管趋严的情况下更难发展,此前京东金融亦踩过线。
财富管理做规模,做营收,但京东金融并未披露盈利情况。实际上,整个京东金融在财务出身的“掌门人”掌控的背景下,追求营收的目标性非常鲜明。
许凌曾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京东金融对于技术驱动的执着在于,发现哪个版块的业务是靠线下驱动的、成本较高的就会及时叫停,而数据和技术类的服务则是主流业务,以财富管理的企业线下营销团队为例,靠铺团队可能会换来短时的业务增长,但往往背后也会隐藏诸多风险,这样的话就会及时停止这个条线的业务。
这个思路也体现在众筹、保险、证券等多个板块的业务上。从大拓业务线到由增变减,京东金融在科技能力的抗争至上颇费精力。
而在京东金融CEO陈生强眼中,这种转型也很难。他在采访时公开表示,“对于这个新方向,我花了一年多时间来说服团队。当一家公司有客户,又有做金融的能力,却放弃赚全产业链的钱,为金融机构做服务,这本身是一个很难的决定。”
不做金融并不意味着京东金融会放弃金融牌照,而是防御型的进攻。据一位金融科技公司高管分析,事实上走到“不做金融”这条路上是监管的指挥棒驱动的,巨头自己做金融业务的,希望和金融机构相互平衡合作,把金融业务还给金融机构。而所谓的金融机构赋能,更要看赋能的具体内容,以及不断赋能之后自身如何增值。
责任编辑:松崎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