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2013年6月全国首家社区支行开业算起,社区支行已经走过了近五年的历程,不过,起初的“爆款”在银行互联网转型等冲击下逐渐沉寂,门庭冷落、网点关停成了现今社区支行比较普遍的现象。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截至5月8日,年内全国共有125家社区支行终止营业。社区支行正在经历转型调整期。业内人士认为,对于中小银行而言,社区支行仍然是完善网点布局的重要依托,未来应进一步加强联动,还可向三四线城市或线上业务开展水平较低的区域布局。
年内关停数达125家
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各地银监局发布的行政许可发现,截至5月8日,年内有125家社区支行终止营业,其中,广东、湖南两地关停数量上双,分别为34家和10家,更不乏像珠海一地单日关停8家的情况。
社区支行数量由做加法变为做减法的转折始于2017年。尤其是在最后两个月,社区支行曾出现过一波密集关停,引发市场关注。分地区来看,铺设较早的北京地区,2017年终止营业的社区支行的数量约70家。
时间再向前推移,自2016年开始,社区支行数量增速便明显放缓,将银行近三年年报数据连起来看也能发现这一趋势。
例如在2015年末、2016年末和2017年末,兴业银行社区支行数量分别为772家、971家和981家,2017年只新增了10家,远低于2016年新增199家的规模。民生银行2015-2017年末的社区支行数量分别为1576家、1694家和1622家,三年增幅分别为112.11%、7.49%和-4.25%。
即使是仍在营业的社区支行,提前“打烊”的情况也愈发普遍。2015年,有不少社区支行会营业到19时甚至20时,迎合上班族时间以谋求获客。但在日前的调查中,华夏、中信、光大、民生四家银行社区支行的员工都介绍,该支行营业结束时间为18时,仅有华夏银行石景山区一社区支行营业时间至19时。另外一家银行的社区支行员工还介绍,18时结束营业是夏令时,冬令时结束时间更早,为17时,这与传统银行物理网点已无差别。他也坦言,这一时间比2015年有所提前。
这一景象与社区支行最初的火热形成鲜明对比。2013年6月,兴业银行福州联邦广场社区支行开业,成为全国性商业银行首家正式获准经营的社区支行。彼时银行业传统存贷差盈利模式初遇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的双面夹击,社区支行作为银行物理网点的延伸被寄予厚望。加上2013年底原银监会出台相关政策,对社区支行行政审批流程进行简化,多银行纷纷启动社区支行战略。
客流冷清难获利
关停或缩短营业时间都是为了止损做出的一个选择。有银行人士介绍,一个标准型社区支行的初期投入相比一个大中型支行成本,大概只是后者的1/10-1/8,但据粗略测算,一个社区支行从店面租金(平均20万-50万元)到人员配备(一般2-4人,每人年薪按10万元计算),从店面装修到设备置备(二者总计50万元左右)等,一年成本至少要100万元上下。
按照目前2.85%的利差计算,要覆盖100万元的成本,需要存款约2.85亿元才是不赔的底线,很多社区支行都难以完成这个目标。一位社区支行员工透露,该网点所在的社区较为高档,但开立四年多的时间尚未有存款超千万元的客户,发掘到百万元存款的客户也寥寥可数。
虽然也有部分社区支行能实现盈利,但整体看还是亏损居多。获利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社区支行业务相对单薄导致的客流冷清。在北京商报记者的走访中,没有看到任何一家社区支行有排队现象,接受电话采访的多家社区支行员工也表示,办理各项业务基本都不需要预约。
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赵卿分析称,社区支行发展受限,一方面在于定位尴尬,受监管限制,社区支行实行有限牌照经营,不开展现金业务,一般也不开展对公业务,主要是开展一些渠道业务和自助业务,所以与一般支行相比,社区网点盈利能力弱。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也表示,社区支行功能相对单一,服务人员较少,在客户金融需求综合化的趋势下,难以一站式满足客户需求,存在服务短板。且部分银行没有做好顶层设计和合理规划,社区支行未纳入全行渠道战略统一考量,未与普通物理网点、线上渠道形成有效联动,其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近年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快速发展,也对线下业务起到了极大的代替作用。赵卿表示,个人业务线上化趋势明显,社区支行主要面向个人客户,业务量越来越少。
未来应加强联动
事实上,不只是社区支行,北京商报记者梳理今年各地银监局发布的行政许可时发现,终止营业的支行网点数并不少于关停的社区支行数量。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3月中旬发布的《2017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显示,2017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达2600.44亿笔,同比增长46.33%;离柜交易金额达2010.67万亿元,同比增长32.06%;行业平均离柜业务率已达87.58%。
社区支行转型已是大势所趋。董希淼认为,对于中小银行而言,社区支行仍然是完善网点布局、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小微大众的重要依托,重点是要做好顶层设计、合理规划,让社区支行、小微支行成为渠道战略的毛细血管,与普通网点、线上渠道形成有机联动,提高辐射能力和服务张力。
“未来银行网点不应该只是一个点,而应该是一张网。”董希淼进一步指出,社区支行主要负责人对社区支行发展至关重要,应加快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力度。此外,未来社区支行规划和设立应处理好轻型化、智能化、场景化三者的关系,三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如果社区支行的设立只求低成本的轻型化,但是没有跟客户需求的场景联系起来,成本再低也是不容易盈利的。有些银行社区支行只讲智能化,投入成本很高,偏离了轻型化的要求。部分社区支行未体现社区的特色和优势,未融入社区小微企业和个人的场景。这些都是未来社区支行网点布局需要注意的。
赵卿则指出,对于社区支行未来发展,地域布局上可向三四线城市或线上业务开展水平较低的区域转移,突出社区支行网点轻型化、智能化的优势,形成互补。
从各地银监局披露的数据来看,北京、深圳等地今年以来关停社区支行的数量都明显多于设立或开业的社区支行数,北京地区没有新设立或开业的社区支行,深圳有4家,但远少于终止营业的19家,除深圳外的广东其他地区也没有新开的社区支行。与之相反的是,福建、内蒙古等地社区支行关停数为零,新设立或开业的社区支行则在5-10家。
责任编辑:松崎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