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资管新规下表内外理财分道扬镳 一季度1.5万亿流入结构性存款

    辛继召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8-04-20 08:10:27 资管新规 表内外理财 银行动态
    辛继召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8-04-20 08:10:27

    核心提示资管新规静待落地,保本理财产品渐告消失;结构性存款、券商收益凭证开始受追捧。二者被视为“保本保息”的替代渠道,实际上均非理财产品,而是各自机构凭借信用发行的一种负债产品。

      资管新规静待落地,保本理财产品渐告消失;结构性存款、券商收益凭证开始受追捧。二者被视为“保本保息”的替代渠道,实际上均非理财产品,而是各自机构凭借信用发行的一种负债产品。

      华宝证券在4月17日发布的《2018中国金融产品年度报告》中称,资管新规清晰地表明了未来金融机构的格局和监管思路——突出表内与表外的差异化运作。表外统一划为“资管业务”,适用资管新规;表内以机构信用为基础,以充足的资本金或准备金为保障,从事的业务如商业银行的各类存款、证券公司的收益凭证、保险公司的人寿保险等。

      结构性存款成为表外理财转向表内负债的主要载体,已成为中小型银行负债端增量的主要贡献力量。2018年一季度,四大行、中小银行总计新增结构性存款1.58万亿元,而2017年全年规模为1.50万亿元。

      对于券商收益凭证,2017年总计发行2.23万只,发行规模8182.66亿元,较2016年分别增加110.0%、80.1%。收益凭证主要投向券商融资业务和股票质押等,但资金端来源仍以银行理财资金、公司资金为主。

      万亿结构性存款入银行

      2017年以来,中小银行开始大力推动发行结构性存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央行《金融机构信贷收支统计》统计,中小银行是结构性存款的发行主力。2018年一季度,中小银行(央行口径指2008年末时资产总量小于2万亿元的银行,包括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新增发行结构性存款超1万亿元。一季度逼近结构性存款规模去年全年的规模。2017年,中小银行发行结构性存款1.3万亿元,2015年甚至不足千亿。

      四大行2018年一季度也加大了结构性存款的发行力度,共发行结构性存款5564亿元,远超2017年全年不足2000亿的规模。

      央行上海总部统计显示,2018年上海地区一季度存款主要由个人存款拉动,且个人高收益存款增加较快,其中结构性存款新增超全部个人新增五成。而个人定期存款已连续13个月下跌。

      结构性存款中,中小银行面向个人和公司的结构性存款大幅增长,四大行面向个人的结构性存款也大幅增加。

      华宝证券表示,保本理财由于与资管本源背道而驰,被划出银行理财产品已是板上钉钉,未来将向结构性存款转型。

      此前,银登中心相继发布2016及2017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明确保本理财实为国际通行的结构性存款,在法律关系、业务实质、管理模式、会计处理、风险隔离等方面与非保本理财的资产管理属性存在本质差异,已纳入银行表内核算,视同存款管理,相应纳入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基金的缴纳范围,相关资产已按银监会规定计提了资本和拨备。

      目前,近30万亿银行理财中,7万亿保本理财在会计上仍计入银行表内。若未来被划出资管产品,华宝证券认为,其中同业部分可能继续缩减,非同业中剩余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属于技术性保本,其存在具备合理性,未来可以直接向结构性存款转型,但在转型过程中该如何处理与结构性存款间存在的认购起点、风险评估、双录要求等方面的差异,还需等待监管细则的落地。

      收益凭证发行翻倍

      除结构性存款外,近期,多家机构开始向客户推广券商的收益凭证,将其作为保本理财的替代产品。

      根据证券业协会《场外证券业务开展情况报告》数据,2017年四季度以来,券商收益凭证发行规模持续上升。2017年11月,券商收益凭证发行规模达年度高点,当月新发收益凭证2728只,发行规模1029.69亿元。12月柜台市场发行规模再创年内新高,当月新发收益凭证2811只,发行规模1061.95亿元。

      一直以来,券商收益凭证存在明显的“季末效应”,每年3月末、6月末、9月末,其新增发行规模环比大增。如2017年9月末,收益凭证新增发行规模环比增长54.00%。不过,2018年1月,收益凭证发行显著回落。当月新发收益凭证2670只,发行规模662.82亿元。

      某券商营业部人士表示,收益凭证一般是按月发行,分30天、60、90天。发行要看券商有对应的融资融券业务及股票市场行情。

      根据证券业协会数据,截至2018年1月底,未兑付的收益凭证发行期限以6个月以上为主,收益结构以固定收益型为主。某券商人士表示,券商通过收益凭证募集的资金,主要用来做融资融券等“两融”业务和股票质押,目前以融资业务为主,质押较少。模式是给客户做融资,券商赚取一定差价。

      券商收益凭证于2014年9月开始试点,是约定本金和收益的偿付与特定标的挂钩的有价证券。特定标的包括但不限于股权、债权、信用、基金、利率、汇率、指数、期货及基础商品。

      “最近质押业务下滑,收益凭证明显少了。”一位券商人士表示。收益凭证的利率与金融市场利率相关,一般在4.5%-5.2%浮动。另一小型券商人士表示,不同券商发行利率不一致,期限也不同。其所在公司每周一发行上限15万、14天,年化利率6.6%的产品;周二到周四,发行期限28天/60天/89天不等,规模无上限,年化5.0%-5.2%的产品。

      不过,券商收益凭证发行规模受限。根据规定,收益凭证发行余额不得超过券商净资本的60%。

      与结构性存款不同,从收益凭证的资金端来看,券商收益凭证主要由银行理财、上市公司等购买。“有客户需要,我们这边可以安排定制。但要提前说,有时候没有。(券商收益凭证)有时候需要钱,才会适当放开给大客户。钱紧张的时候才会有,基本上很少。因为行情好的情况下,大家肯定买股票。”一位机构人士表示。

      

    责任编辑:晓丽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