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资产变局
“区块链支持实体经济可能性的很多讨论,其实也是在监管趋严背景下一种拥抱政策方向的表态,但技术能否投用到实体经济则需要具体场景验证,目前还只是一种可能性,现实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3月22日,北京一家代币交易平台运营总监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另外目前实体行业是否真的需要区块链来确权,和传统模式比多了哪些好处,还缺少足够的论证。”
经过2017年的暴涨,以比特币为代表的代币资产(亦指加密资产或Token)正在进入一个长达三个月的调整期。
据OKcoin行情报价显示,比特币在去年底达到2.03万美元/个后一路震荡走低,截至3月22日20:30分,比特币跌至约0.87万美元/个;更多新上线的代币价格也在不断走低。
更重要的是,代币资产正迎来更明确的监管表态。央行前行长周小川日前在参加G20会议时就明确表示代币对实体经济的作用“存疑”,并表示中国支持将就代币、数字货币等问题在G20框架下加强政策协作。
而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代币生态所基于的区块链行业人士正在更多探讨如何与支持实体经济“沾边”;不过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这一方向也隐含着当前区块链企业主动迎合政策及监管趋势的意志。
监管频表态
“中国一直强调,金融部门要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目前看加密资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存疑。”这是周小川在卸职前最后一次国际活动——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的表态。
这一表态并非偶然,今年两会期间周小川也就代币的投机问题进行了强调。
“考虑新技术的同时,在服务的方向上要清楚,不喜欢创造一种可投机的产品,让人都有一夜暴富的幻想,这个不是一件好事,而是要强调你要服务实体经济。”周小川两会期间说。
即便在不少代币投资人士看来,币圈、链圈与实体经济“脱节”问题的确客观存在。
“至少在‘炒币’的场景里,目前区块链对实体经济是无益的,大量资金用于炒币,同时挖矿也导致大量电力的损耗。”比特币投资者杨静远认为。
在监管层频频表态的背后,业内预期针对ICO(首次代币发行)等活动更严厉的监管措施正处于酝酿之中。
“ICO很大程度上依赖广告的获客,所以针对发布代币广告的行为有必要进行整顿。”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代币交易平台人士称,“和当年管理互金和P2P一样,不排除会对ICO的海外网站、ICO和区块链广告采取更多监管手段。”
事实上,不少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已在整顿ICO信息上抢先一步。
日前,海外社交媒体巨头Snapchat日前决定禁止发布有关ICO的广告,这并非第一家杜绝ICO广告的互联网媒体平台——3月14日,谷歌公告称从今年6月起禁止网络广告推广ICO及其他投机性金融产品;更早前的1月30日,Facebook也宣布禁止关于“二元期权、ICO和加密货币”的广告,原因正是“为了保护用户免受加密货币领域的金融欺诈”。
支持实体之惑
无法对实体经济构成支持,确是当下代币及区块链行业所面对的尴尬。
而在监管日趋收紧的预期下,区块链企业在监管升级的当下也在摸索新的方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不少区块链行业人士正在探讨技术服务实体的可能性,而更有部分企业正在将新的区块链技术与服务实体经济“联系”在一起。
例如北京的区块链技术服务企业黑派科技CEO郭鹏举就向记者介绍,其研发的第三代区块链技术能够实现服务实体经济之功能——该技术拟提供引入发债概念和准入系统,即对不同行业的价值用“价值-债务网络”实现联通。
郭鹏举以农业举例称,假如一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包括农户、商家、流通企业等部门)可以发起自己的‘区块链+’生产网络,彼此不同的部门在联合体内部实现价值流转外,还可将整个农业联合体的价值映射进底层的“价值-债务网络”,由此与其他行业区块链实现价值交换。
在其看来,反映实体经济的生产流通会促使代币具有自我调节能力,避免沦为投机品。
“根据接入生产网络的流动性需求,自动调整链上Token的‘弹性’与价值的相对恒定。这样即使实体经济与区块链的数字资产形成映射,又避免Token被过度炒作。”郭鹏举表示。
据悉,黑派科技目前正在对该区块链进行研发,并有望于今年下半年使主链完工。
但一些业内人士则认为,即便能够映射实体经济活动,但区块链本身作为网络基础设施,其应用于现实场景只是诸多阻力中的第一道“关卡”。
“区块链支持实体经济可能性的很多讨论,其实也是在监管趋严背景下一种拥抱政策方向的表态,但技术能否投用到实体经济则需要具体场景验证,目前还只是一种可能性,现实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3月22日,北京一家代币交易平台运营总监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另外目前实体行业是否真的需要区块链来确权,和传统模式比多了哪些好处,还缺少足够的论证。”
事实上,基于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应用化也是监管层对数字货币等区块链技术的要求。
“你既然想搞数字货币,要考虑确实给消费者、给零售市场带来效率、低成本、安全、隐私保护,另外要考虑大局,不要跟现行金融稳定金融秩序直接的相冲突。”周小川在两会上指出。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