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恋爱险”“忘穿秋裤险”诸如此类脑洞大开的险种,虽然顶着“保险”之名,但更像是一种娱乐化的噱头。此类保险普遍存在着产品简单、交易数额小、交易频度高等特点,这实则对消费者构成了很大的迷惑性。
不久前,明星鹿晗和关晓彤公布了恋爱消息,粉丝沸腾。网上马上有商家开始销售“鹿晗恋爱险”,每单保费11.11元,承诺如鹿晗关晓彤一年后仍保持恋爱关系,商家便支付双倍金额,不少粉丝竟然投保。如今,网络世界无所不包,“奇葩”险种层出不穷:违章贴条险、熊孩子惹祸险、扶老人被讹险、忘穿秋裤险、美厨娘关爱险、肠胃险、痘痘险……可是,对消费者来说,某些互联网保险,其实并不保险。(本报今日13版)
层出不穷的互联网奇葩险种,无疑正在消解“商业保险”作为复杂金融产品的严肃性。而与此同时,这种让人眼花缭乱的产品创新,似乎自一开始就伴随着重重质疑。“明星恋爱险”“忘穿秋裤险”诸如此类脑洞大开的险种,虽然顶着“保险”之名,但其实更像是一种娱乐化的噱头。此类保险普遍存在着产品简单、交易数额小、交易频度高等特点,这实则对消费者构成了很大的迷惑性。正是在不知不觉之间,市场的整体风险被不断累加。
“明星恋爱险”等奇葩险种,实则根本算不上是保险。其中“明星分手即赔偿”的关键条款约定,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场对赌游戏,这完全与商业保险的保障属性毫不沾边。不少人之所以愿意为此买单,想必也只是出于粉丝情结或八卦围观之心而已——如此这般,当保险被玩成了博彩,并且被买卖双方包装在所谓“互联网保险”的概念之下,便注定会造成某种市场错觉,给消费者传递一些错误信号。
一段时间以来,互联网保险在求新求异的路上越走越远,甚至一些不具备经营资质的第三方平台以及非持牌机构都踊跃进场、浑水摸鱼。现实中,各种资质可疑、名目繁多的小额互联网保险竟然供需两旺。从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上剑走偏锋的“奇葩”险种,最终通往的很可能是累积式金融风险的集中爆发。更不要说,此类保险本身就存在主体模糊、理赔困难等天然弊端。
当然必须承认,近些年来互联网保险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也同时应该看到,各类奇葩险种频频出现的背后,恰恰暴露了某些由来已久的行业思维误区。比如说,保险产品过度的“场景化”。须知,并不是所有的生活场景都适合设计专门的保险并“嵌入”:网购运费险固然是绝佳的创意,而“忘穿秋裤险”就显得有些哗众取宠了;而除此以外,互联网保险过于依赖所谓大数据工具而轻视传统精算理论的倾向,也同样需要被重新审视。
创新型互联网保险产品,至少也要是真正的“商业保险”才是。各式各样的奇葩险种,并没有让消费者的生活变得更有保障,而只不过是在变相敛财而已。对此,既要有清醒的判断,更要有足够的警惕。
责任编辑:陈爱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