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而国有大型银行要率先做到,实行差别化考核评价办法和支持政策,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
在11月23日的银行业例行发布会上,中国银行作为银行业普惠金融业务的样本模式被详细解构。
中国银行副行长高迎欣介绍:“中国银行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最大的特点就是全集团实施,普惠金融事业部涵盖的主体不仅仅包括我们商业银行法人机构,还包括专门从事普惠金融服务的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以及中银消费金融公司,我们把它称为‘1+2’的普惠金融事业部实施架构。”
大行普惠金融业态布局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目前商业银行从事普惠金融业务,大体可以分为三种模式。一是大型商业银行建立普惠金融事业部;二是城商行、农商行从事的关于小微和农村金融的服务;三是市场本身定位为支农支小的村镇银行模式。
目前,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四家国有大行都相继成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意在提升对小微、三农、双创、低收入人群等的金融服务。
比如,工商银行珠三角地区某分行副行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今年以来,工商银行内部已经将资金配置价格向小微企业倾斜。
“目前我行对小微信贷的平均利贷款率是基准利率上浮18%-19%,即年化利率5.2%左右。”前述工行分行副行长表示。
农业银行则建立了“三农金融事业部+普惠金融事业部”双轮驱动模式,即三农金融事业部维持现有的体制机制和服务的边界不变,普惠金融事业部以服务小微企业为主,两套机构并行,形成有别于同业的覆盖更加全面的普惠金融服务模式。
而中国银行的特色是,通过发起、整合村镇银行,成立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和中银消费金融公司,在集团层面建立了“1+2”的普惠金融事业部架构,来将普惠金融业务下沉到更低位置。
“村镇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本身的客户定位就是天然的普惠金融的客户定位,而且比五大行主力军所做的普惠金融的定位还要低,客户群体更加弱势,也更加庞大。”中国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王晓明表示。
大型商业银行做普惠金融有天然的优势,也存在弱势。
第一是五大行在机构网点、信贷能力、经济资本等方面拥有庞大的资源优势;第二是五大行已经在普惠金融上做了大量实践和积累,有一定的经验,如五大行的小微贷款余额加起来就超过了7万亿。
但另一方面,更加严格的监管机制和庞大的客户资源,也让小微贷款在银行基层员工眼中显得有些“鸡肋”。
“一是小微企业风险大,出了事同样问责;二是做一单小微贷款拿的奖金不如大贷款多,但时间成本相同;三是小微做起来十分繁琐,单个业绩又小,累得慌。”一位国有大银基层信贷经理表示,“如果真要大银行去做普惠,希望将小微企业不良率作为单独考核指标,实施‘尽职免责’,并调整一下员工待遇,切切实实落实好‘五专’。”
由此来看,如果将更基层的三农、超小微等普惠信贷业务从大银行中剥离,单独成立附属公司,既可让业务定位更精准下沉,也可实行完全不同的经营管理模式,并规避对大型银行法人本身监管考核指标的影响。
解构中行“1+2”普惠金融事业部格式
目前,中国银行在集团层面建立中国银行法人、村镇银行与消费金融公司“1+2”的普惠金融事业部架构,在分工、定位、经营模式上都做了适当隔离。消费金融公司和村镇银行是独立的附属公司,中国银行法人是按照普惠金融事业部的条块结合的管理方式实施。
通过发起、收购控股村镇银行来实施普惠金融战略,是中国银行在普惠金融领域的独特之处。
2010年,中国银行和新加坡淡马锡下属的富登金控,探讨了一条通过成立村镇银行来实现国有银行发展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的批发性普惠金融道路。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目前中银富登已经在全国12个省发起了82家村镇银行,成为全国最大的村镇银行集团。
“我们村镇银行的定位是户均贷款只有二三十万,消费金融公司的户均贷款金额更小,贷款金额的不同说明客户定位的差别。”王晓明表示,“目前不光是中国银行,实际上工农中建交,大行的法人银行的普惠金融的户均水平都是五六百万,所以准确讲是中小微企业。”
截至目前,中银富登的户均贷款仅22万元,不良率1.71%,关注类贷款比率1.1%,拨备覆盖率226%。从这一数据来看,中银富登在发展规模和控制信用风险方面都有一定成效。
“中银富登的发展依托的是良好的顶层设计机制。”王晓明说,“第一是找准定位,要‘支农支小’,做到小而散。第二要真的能够下沉乡镇,填补县域的空白。目前三个业务线:公司、零售、三农,公司户均贷款110万,零售和三农户均贷款10万,所有中银富登贷款户均只有22万,从户均贷款金额可以看出来‘支农支小’的定位在实践中得到有效落实。”
“接下来中银富登将继续扎根县域、农村市场,首先在支付结算手段方面将银联、大小额支付,第三方支付,二维码支付有效贯彻和实行;其次关注新的金融科技的发展,比如大数据等,希望为农村金融探讨一条科技金融的道路。”王晓明表示。
责任编辑:方杰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