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勇,民生银行网络金融副总经理(主持工作)
提要: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线上金融需求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这意味着互联网金融不仅代表未来,更代表直接的生产力。如何在增势强劲、竞争激烈的互联网金融领域做大市场规模?怎样真正通过互联网金融新的商业模式,创造利润增长点?本人认为需要围绕平台,通过新的交易方式、新的客群贡献率来实现。
一、平台经济崛起并逐渐社会化
目前平台型经济深入到生活、生产、商业过程,以及大量独角兽平台的产生,让我们不得不承认——平台经济已经崛起,并逐渐发展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自身具备商流、物流、资金流的经济平台,成为银行不容忽视的客群。
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全球最大的100家企业, 60%拥有自己的平台商业模式;全球100家独角兽企业,有70%是利用平台模式助力企业商业模式快速转型和发展。由此可见,对平台型经济的应用,已经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发展范式。同时,这类平台的出现,对银行传统的获客方式和产品服务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传统银行的金融产品,无论是销售渠道还是产品供给,都比较单一,而且就产品卖产品。对银行业来说,如果能产生对应的平台型经济,提供创新型产品服务,一定能衍生出更多服务方案。
当供给模式从单一化、产品化转变为多元化、场景化,实现由传统银行向“贸易融资+网络融资+现金管理”相结合的交易银行转变,与交易型银行相对应的“账户支付+场景金融+金融科技”即交易金融轻资产模式便诞生了。
1、构建交易金融的基础设施
以“账户+支付+融资”为基础,打造闭环交易环节,构建新金融的基础设施
以支付为例,银行卡支付、P2C和P2B等商务支付都称为生意+支付1.0,属于“点”的范畴;围绕核心企业的熟人圈开展支付,称为生意+支付2.0,这还处于 “线”的范畴;而电商平台,通过自己的会员体系,构建全产业链支付收款的方式,可称之为生意+支付3.0,这就到了“面”的范畴上来了;通过产业中供应链平台的聚合,形成产业集群,这是生意+支付4.0的定义,属于“圈”的范畴。其讲究在某个交易节点上,交易体现非常强的控制力,有点类似于证券交易所的范式。可以看出,上面提到所有支付方式都突破了传统银行的范畴。
在打造平台型交易账户体系的过程中,银行需要充分利用账户优势,建立平台自由会员体系、银行多级交易账户体系、其他银行账户体系三大交易账户之间的有效协同机制。
2、交易银行实施路径
以“交易+数据+场景”为核心,构建产融结合的产业链金融服务体系。在场景平台互联过程中,最终形成三种金融服务范式:
第一,对于在关键节点尚未出现核心平台的产业链,以银行侧为主,打通产业链的关键节点,覆盖全场景,构建入驻式龙头的产融投平台。
第二,以平台侧为主,银行与平台间直连,输出金融服务能力,构建产业链上平台与平台之间相互嵌入模式。
第三,对已经形成生态圈的产业链,银行应开放合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当产业生态链的培育者。
3、交易金融的轻资产运作模式
以“资金+资产+撮合”为演进方向,打造贯穿全产业链的新金融生态体系。轻资产运作模式,要求互为平台、互为流量。要实现这种模式,需要分为三个过程。
其一,产业链加速垂直细分整合,天然聚合大量同类资金,构建非常清晰的资产池;其二、将金融服务提供者嵌入交易链条,成为交易平台的“内部人”后,容易达成共识,可以有效降低产品推广和KYC成本,大幅减轻金融产品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其三,物联网以及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了交易行为的信息化,提高了业务数据的完备性和可靠性,促使风险结构化管理成为可能。
通过这三大过程,建立新兴产业链,能有效实现价值流动的闭合化、交易活动的信息化、金融服务的自偿化、运营管理的垂直化和风险经营的结构化,这为提供资金和资产的撮合平台夯实了基础,也为聚集多样化的金融供给带来了便利。
京东和阿里很早就完成了资金、资产和撮合,这是银行应该学习的地方。银行业应该和优质的平台建立合作,构建银行的轻资产运营模式。
金融资产完成后,银行可通过自己的网联平台、手机、直销银行等渠道,把资产打造成专属产品和代销产品,通过ABS/ABN等模式形成一种完整的自循环销售。
这种撮合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第一,撮合1.0阶段更多地是聚焦在特定细分市场,构建网络融资在线平台,比如说,银行以放贷为主;第二,撮合2.0阶段,我们可以引入第三方进行资产对接,推动交易资产证券化发展,拓展轻资产运营空间;第三,撮合3.0阶段,在资产链稳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进行储价式ABS、ABN等整合金融产品,完善撮合平台金融服务链;最后,在撮合4.0阶段,应更多地创新科技支撑方式,掌握撮合平台关键节点和核心技术,再现ABS动态资产分析和监控。
二、交易金融的支撑:市场机遇、产品体系、交易生态
1、交易金融的三大核心竞争力
消费互联化+产业联网化+政务互联网化的时代来临,行业化、垂直化、场景化的金融服务模式越来越清晰,这些变化促使交易金融的三大核心能力,即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金融生态的构建能力、金融科技的运用能力更加凸显。
2、交易金融的三大模式创新
交易金融不以谁为主,也就是说无论是传统企业、传统银行还是核心企业,都不会成为交易金融的主体。在交易模式上,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获客模式创新、服务模式创新和产品模式创新。
第一,在获客方式上,银行切入对应的平台,能实现批量获客、平台获客,形成适应生态链(竖向)、产业链(横向)的批量获客方式;第二,在服务模式上,不是以面上的小B或者小C聚合,而是一种服务客户的客户的理念;第三,在产品模式上,改造存贷汇产品,嵌入到交易链条过程中,这将深刻改变银行的客群定位、产品服务、销售、获客。运用行业场景+金融科技,强调互为平台、互为流量,通过场景化的金融服务,更好的增强客户黏性。
3、交易金融的五大产品体系
五大产品覆盖支付存贷汇投,全方位满足客户线上金融服务需要。未来适合运用在交易金融服务的,首先是网络支付。以支付连接用户,结合运用金融科技会带来巨量的蓝海市场。
(1)支付是基础:链接客户
以结算账户和电子账户为基础,面向开放的全网用户,提供多种账户和介质,支持多样化的支付方式,建立开放、便捷、安全、高效的互联网支付业务体系。
(2)理财是手段:获取客户
提供丰富、便捷的线上理财和投资交易服务,特别是基于账户的交易服务,兼顾收益和流动性,创新资产保值增值服务手段。
(3)消费金融是根本:争夺客户
建立多维度、广覆盖的自动化客户评价和风险监测体系,以互联网大数据为决策基础,提供网络化融资服务,实现获客、调查、审批和贷后管理的批量化和自动化。
(4)产业金融是抓手:融入客户
为产业链集群客户提供集多种形式的支付结算、网络融资、投资理财为一体的圈链式、综合化金融服务。
(5)轻资产是撮合:撮合客户
构建银行-客户-第三方服务商三位一体的金融业务生态圈,形成互联网投融资撮合业务链。
4、金融交易的平台支撑
金融科技在所有平台互联过程中,需要大量使用新型技术。比如,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生物识别等能很好地应用于用户服务和应用界面;业务运营上需要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支撑;大数据及高级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有助于构建良好的风控体系;区块链可运用于IT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上述平台的支撑下,银行业可以输出能覆盖到小B与小C的普惠金融、助推反洗钱效率提升的监管科技以及能充分利用新型技术的金融科技。
5、交易金融的生态链
交易的生态圈是依托于特定的场景或者行业,有效的切入交易,与开放的商业和技术达成联盟,提供行业解决方案。与之相对应的,交易金融的生态圈应该是,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与深耕于各行业的专业系统的客户拓展商、与提供专业技术和运维服务的技术服务商、与服务于各行业的Fintech公司携手合作,完成交易金融的生态链构建。
实际上,在实现交易金融的生态链构建过程中,银行已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金融供给者或者金融服务者的身份定位,完成了身份上的转变,既可以充当投资者,也可以成为借贷者。
综上所述,银行业的最终目的,是要打造平台化、交易化、轻资产的全产业链新型财资管理和经营管理范式。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