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艾瑞咨询发布《2017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研究报告》。报告认为,2016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仍然处于较快的发展态势中,其市场推广的速度、急速扩张的影响力甚至成了一种现象级的社会事件,出现在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中,但业内仍需清醒地认识到国内移动支付发展仍然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并且应谨慎对待繁荣背后出现的安全合规等问题。
2016年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增长近三倍
艾瑞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58.8万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比增长381.9%。艾瑞分析认为,这可以归因为以下三点:
首先,移动设备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提升为第三方移动支付提供了必要的发展环境;
其次,现象级产品的出现使得移动支付用户数大幅提升;
第三,移动支付对用户生活场景的覆盖度大幅提升使得用户使用频率增加。
但很多业内人士认为,任何一个行业规模的高速扩张都不可能永远在进行,所有的行业在规模充分发展后都面临玩家洗牌和自我变革的挑战。在移动支付行业中,随着移动设备渗透率和生活场景覆盖率的日趋饱和,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从新的发力点进行推动。
腾讯支付宝“双雄”垄断加剧
报告指出,截止2016年末,支付宝的市场份额达到了55%,财付通市场份额约为37%,其他支付企业的市场份额总和约为8%。值得注意的是,财付通前三季度市场份额增长十分迅速,但四季度开始行业格局趋于平稳,支付宝市场份额出现反弹,整个第四季度,支付宝市场份额约为61.5%,财付通约为26.0%。
分析人士认为,在行业整体规模增长迅速的同时,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出现了市场份额集中的现象。支付宝和财付通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丰富的支付场景,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优势,并且仍在不断培养用户粘性、开拓新的支付场景以巩固行业地位。而“双雄”之外的其他支付企业在未来将面临更加残酷的生死竞速,马太效应之下,大范围的淘汰出局将成为市场常态。
“无现金化”跑得快但差距仍然明显
艾瑞估算,2016年我国非现金支付渗透率为42.2%,其中线下扫码支付的渗透率为1.9%。
我国的无现金社会进程在线下扫码支付的推动下正快速地增长,但是相比于无现金社会已发展多年的瑞典仍有很大的差距。从2008年开始,瑞典流通现金量就开始逐年减少,2016年流通现金量更是同比减少了15.6%。反观我国社会流通现金量虽然增速放缓,但总量仍是缓慢增加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我国的无现金社会程度并不高,线下支付的市场仍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同时央视2套《环球财经连线》节目也于6月12日播出专题报道,指出丹麦政府近期公布了一系列方案,大力推进丹麦全球进入无现金时代。在哥本哈根和其他几个主要城市,传统现金的功能正在被电子支付方式取代,超市,餐厅和小商铺已不再接受现金。从今年的一月一日起,丹麦中央银行已经关闭其在丹麦境内所有的印钞部门,今后不再印刷和制作包括纸币和硬币在内的丹麦克朗现金,无现金生活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由此可以看出,尽管我国线下移动支付和无现金化进程有着较快的发展速度,但整体发展情况仍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各省市发展也不平均,因此大众和业内人士对于我国移动支付和无现金化发展仍然要保持一个清醒的认识。
责任编辑:Rachel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