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主席珍妮特·耶伦谈及货币政策时打比喻说:“中性利率是既不踩油门让汽车加速,也不松油门让汽车减速”。而面对国内外诸多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因素,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远没有踩汽车油门那样简单。
近年来,货币政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什么是货币政策?简而言之,货币政策涵盖中央银行影响利率和金融体系的各项措施。货币政策应该做什么?美国国会40年就为美联储设定了两个基本目标: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这也称为“双重使命”(dual mandate)。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条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和金融市场的完善,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越来越大,备受关注也在情理之中。
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5次提到货币政策,强调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合理引导市场利率水平,疏通传导机制,促进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实体经济。下一步,货币政策将稳健的总基调下更加中性,更加审慎,更好地平衡稳增长、调结构、抑泡沫和防风险等多重目标。
在2015年“两会”记者会上,央行行长周小川指出,货币政策总体来讲有五个大的范畴:一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二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三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四是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五是从紧的货币政策。
2011年开始,我国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到目前为止,稳健的货币政策已经实施六年,总体而言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受经济下行压力、金融市场波动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时段的货币政策在实施上是稳健略偏宽松的,如2016年我国货币政策总体上是略偏宽松的。
那么,2017年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该怎么理解呢?所谓的稳健中性,简单而言就是“不松不紧”:为防止通货膨胀、资产泡沫,防控金融风险,货币政策不能放松;为实现全年发展目标,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货币政策不能从紧。
总之,“不松”是抑泡沫、防风险的需要,“不紧”是稳增长、调结构的需要。从实施方式看,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而是要力争“精准滴灌”。李克强总理在3月15日的记者会上也再次强调,我国经济增长不靠大水漫灌的强刺激。
具体而言,2017年货币政策稳健中性,将从总量、价格、结构等三个维度进一步实施和推进:
一是在总量上保持稳定。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余额预期增长目标,设定为12%左右。虽然比2016年增长预期增长目标的13%略有下降,但与2016年实际增长率11.3%相比仍然留有余地,在总量上保持了稳定。这充分体现了稳健的总要求,为经济增长创造基本稳定的货币环境。
当然,与2016年“略偏宽松”相比,今年将在稳健的基础上将更加中性,市场流动性将维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可能会有所收紧。近期,央行还通过宏观审慎评估(MPA)、窗口指导等措施,引导商业银行信贷增长保持在合理水平。
二是在价格上适时调整。今年以来,央行通过调节货币政策操作工具,适时对货币市场资金成本进行调节。如春节前推出临时流动性便利(TLF),上调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春节后上调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逆回购招标利率同步上扬。这既考虑到经济回暖相对脆弱,未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又向市场传递了推动去杠杆和防风险的决心。
随着美国加息节奏加快,我国货币市场利率还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而央行也会更多采取价格手段,对市场预期进行引导和调控,逐步实现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调控转变。
三是在结构上适当引导。发挥货币政策的结构引导作用,有助于对实体经济提供更精准的支持。近年来,央行推出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扶贫再贷款等,对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采取定向降准、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取得积极成效。下一步,央行应进一步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支持和服务。
不过,货币政策是总量政策,结构引导功能是边际的和辅助性的,“精准滴灌”知易行难。而且,频繁使用结构性工具可能导致总量偏多,影响稳健中性的基调。
1月18日,美联储主席珍妮特·耶伦在美国旧金山联邦俱乐部发表主题演讲时谈及货币政策,她打比喻说:“中性利率是既不踩油门让汽车加速,也不松油门让汽车减速”。
而面对国内外诸多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因素,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远没有踩汽车油门那样简单。下一步,我们应保持定力,灵活应对,让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更好发挥对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的促进作用。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近著《有趣的金融》。)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