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今日发布工作论文,宣布货币政策以控制通胀为主,兼顾转型发展和金融改革;应尽快明确新的短端货币政策利率和目标水平;要进一步完善公开市场操作一级交易商制度;应在一定标准下扩大公开市场操作和SLF对象范围。
中央银行必须明确短端政策目标利率,以此为中心确定利率走廊区间,结合日常的公开市场操作,有效开展市场利率引导。因而,应尽快明确新的短端货币政策利率和目标水平,在改进准备金付息方式和包括SLF在内的再贷款(再贴现)安排的同时,确定适宜宽度的利率走廊区间,形成具有公开、透明、可信的能够真正稳定预期的利率走廊操作框架。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公开市场操作一级交易商制度,在一定标准下扩大公开市场操作和SLF交易对象范围,完善操作流程,减少市场资金套利机会,降低市场结构因素导致的流动性冲击放大效应,有效开展利率引导。在均衡水平政策利率基础上,探索完善合格抵押品机制,结合MPA等宏观审慎政策,进行贷款便利操作,以确保中央银行资金安全,有效抑制金融机构道德风险。
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克服各种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及时总结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的宝贵经验,将具有全球增长典型范例意义的中国模式提炼上升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高度。当然,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即使是边际上的理论创新也是非常艰难的,而理论与现实的双重复杂性对决策者更是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这对所有研究者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机遇。特别是,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当下,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理论工作者和中央银行研究人员,如何紧盯国际货币经济分析理论的最新进展,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更好地服务货币决策,推动金融改革,通过学术繁荣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我们共同的历史使命。
责任编辑:方杰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