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伴随央行力推金融去杠杆,公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将会承压。业内人士认为,“稳健中性”仍将是未来一个季度货币政策的主旋律。
2017年春节假期前,中国人民银行上调中期借贷便利(简称MLF)利率10BP,春节后,央行又上调逆回购利率、常备借贷便利(简称SLF)利率。
由央行上调货币市场的利率开始,从春节前至今,市场热议央行是否已进入加息周期。
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多位经济学家表示,目前并不具备对存贷款利率加息的条件。货币市场利率上调的主要逻辑仍是央行推动金融去杠杆,抑制金融资产泡沫。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央行通过上调逆回购利率,当然是货币政策的临时边际性收紧;然而,在经济复苏基础不稳、通胀压力有限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尚不具备掉头转向的基础。“稳健中性”仍将是未来一个季度货币政策的主旋律。
除了金融去杠杆,央行或有意抑制一季度信贷天量投放。多位银行业分析师预期今年1月信贷投放将超过去年同期,这与央行1月流动性紧缩导向存在一定的矛盾。
货币市场利率调整并非“加息”
“(央行上调逆回购和SLF等货币市场利率)等于加息的说法是很不对的。”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连平表示,加息的影响是全面和直接,要么不动,一动就是25个基点。基准利率的调整会立刻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货币市场利率的调整是否一定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影响幅度是否那么大都很难讲。
春节前后,央行先后调整多个货币市场工具的利率,一度被市场解读为央行加息,“变相加息”、“等同加息”等说法甚嚣尘上。
连平表示,去年底到今年初市场流动性比之前要紧张,短期的货币市场利率已经在上升,央行提供的融资工具的利率如果与市场利率不一致就会产生利差,利差就会产生套利。央行并非较大幅度提升货币市场利率来引导利率上行,而更多是伴随市场利率的上行而同步提高。
春节前,1月24日,央行对22家金融机构开展MLF操作共2455亿元,其中6个月1385亿元、1年期1070亿元,中标利率分别为2.95%、3.1%,较上期上升10BP。
春节后,2月3日,央行进行的7天、14天和28天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均比节前小幅上调了10BP,至2.35%、2.50%、2.65%;上调SLF隔夜利率35BP,至3.10%;上调SLF 7天、1个月利率10BP,至3.35%、3.70%。
连平认为,央行上调货币市场利率的逻辑在于去杠杆、抑制债市、房地产市场等泡沫。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含义是向稳健偏紧调整方向,但还是温和、渐进的,目前还看不到货币政策大幅收紧的可能性。
此前,汇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行如果加息,政策效果将会适得其反。经济下行压力下,加息会进一步抑制需求,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进一步加大资金外流。所以加息并非较好的选择。另外一方面,受美联储加息等因素影响,央行降息的窗口期已过。
招商银行总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表示,春节前央行上调了MFL利率,为上调中长端利率,节后上调逆回购和SLF利率,为上调短端利率,相当于央行全面调升了向市场融资的利率曲线,利率走廊出现了整体上浮,显然,央行对货币政策的定调正趋向于中性偏紧,且步伐快于市场的预期。
或为防止一季度信贷再放量
伴随央行力推金融去杠杆,公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将会承压。
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2月4日,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余额规模1.63万亿元。其中,下周逆回购余额规模6250亿元(含周日顺延300亿元),下下周逆回购余额规模9000亿元。此前1月20日,央行通过临时流动性便利操作(TLF)为几家大型商业银行提供了临时流动性的支持(约6000亿),期限为28天。
未来两周,将有15250亿元逆回购和1515亿元MLF到期,另有约6000亿TLF到期。在去杠杆逻辑下,资金回笼将导致资金面的波动加大,短期债市调整尚未结束。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从最近几年的历史来看,每年1月份均是1年里新增信贷量最大的月份;自2013年以来,下一年1月份的新增贷款量都必然会超过上年同期。1月新增信贷“量最大”和“超上年”的两大特征,不能说完全没有其现实的合情合理之处,但其也的确可能诱发市场预期偏离政策当局之所期。
如,2016年1月贷款投放量超过2.5万亿元创下贷款单月投放量记录,各地房价也由此急剧升温。如果再创新高的情形在2017年继续重演,很可能令楼市“防泡沫”的工作更为被动。
去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17年的工作时曾明确要求,“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在此背景下,除了必要窗口指导,央行显然必须得“公开”出手,以全市场都可见的实际行动,来有效引导和管理市场预期。
鲁政委认为,在此情况下,与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刚性不同,逆回购利率的上下调整更为灵活,其变动向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传导更为间接、所需时间更长,非常适合作为临时性的手段采用。实际上,从当前的宏观经济状态来看,目前经济企稳的基础仍不稳固,货币政策并不具备进行方向性调整的条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位银行业分析师预计今年1月信贷投放将超过去年2.51万亿元的规模,有可能达到2.7万亿元,创下新高。
中金公司认为,按揭不会像市场预计的过快断崖式调整,预计缓慢回到2015年月均2000亿的规模;调研发现,明股实债类加快投放,产业基金相关信贷配套估计迟滞6个月。
国泰君安分析师邱冠华在其报告中认为,节前上调中长端MLF利率,节后短端SLF和逆回购利率跟进上调,一是消除银行为降低资金成本而缩短负债久期的道德风险,二是保持紧平衡货币政策和去杠杆主基调的连续性。据传闻,SLF利率或承担一定的惩戒功能,上调幅度与MPA考核结果挂钩,该举措主要制约流动性紧张的金融机构,而对流动性良好的金融机构信号意义比较明显,因其可选择不申请SLF。
鲁政委表示,“稳健中性”将是未来一个季度货币政策的主旋律。随着前期去杠杆、去泡沫行为的持续,泡沫的风险会逐渐下降,而稳增长的重要性则可能再度上升,由此将令未来政策重心再度发生转换。
责任编辑:方杰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