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视网膜表面的光芒——关于《风暴之眼》系列的闲言碎语

    时向东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2016-04-21 11:41:42 风暴之眼 视网膜 时向东
    时向东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2016-04-21 11:41:42

    核心提示在历史长河中,2008到2009这一年,注定是难忘的。媒体一波又一波地渲染金融风暴的威胁,似乎一夜之间世界将被金融危机摧毁。

    视网膜表面的光芒——关于《风暴之眼》系列的闲言碎语

      在历史长河中,2008到2009这一年,注定是难忘的。媒体一波又一波地渲染金融风暴的威胁,似乎一夜之间世界将被金融危机摧毁。也正是在铺天盖地的宣传中,人们记住了“金融”这个词汇。且不管其具体含义和内容范畴,大家明白了一个小道理,金融就是与钱有关的一切交易和契约行为,善用金融工具可以促进社会发展,滥用则必走向毁灭。

      在股市跌破3000点,并持续快速下跌的当下,我参加了博士服务团到贵阳市金融办挂职,由于工作缘故。再一次深刻体验了什么是金融风暴。刚到岗的第二天,就被领导殷切嘱托,迅速整理金融危机应对材料,大会上要讨论、发言。房子卖不出去了,政府拿出补贴,鼓励大家买房(那时房价是真心便宜);企业停产了,政府想尽办法促生产、保就业;消费上不去了,市里天天开会讨论,各种应对措施纷纷出笼。

      下班后,一人住在宿舍,觉得是画画儿的好时机。没有家事干扰,晚上时间能充分利用,突然萌发想法,画一组跟金融危机有关的作品也挺有意思。但在具体入手时,却感觉:用文字和摄影体现金融风暴是非常适合的,具体、明确;而用绘画语言则难以找到表现对象。金融很抽象,金融风暴更是无形、无色。差点放弃这个想法。直到看电视时,看到格林斯潘出镜,突然受了启发,这就是我要找的切入点。

      古今中外人物画都有悠久传统,人物肖像、历史场景、风俗故事,各有各的路数,佛陀、耶稣、帝王、教皇、市井、美女,好的作品不胜枚举。从立体主义开始,对人物描绘完全颠覆了既有形式和审美观念,绘画开始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例如,在毕加索作品中,正面脸上却画着侧面鼻子,而侧面脸上倒画着正面眼睛。安迪•沃霍尔则打造了另外一个传奇,绘画与印刷融合,传统肖像开始被消解为大众消费的图式,他用流行的商业海报语言翻译玛丽莲•梦露和毛泽东,梦露变成了一种符号,毛泽东也成了一种西方认识中国的集体印象。当然,毕加索、安迪•沃霍尔的形式没法学,学得再好也是人家的标签,而且,也表现不了我自己对金融风暴的理解。

      事后来看,我觉得我选的几个人都很有意思,都是主导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关键人物,都带着一幅深度眼镜,镜片后面透出的眼神传递出诡异莫测的精神世界。我们看惯了他们在各种场合高大上的形象,仔细观察他们的眼睛和眼神,却是少有的,也很新鲜。我们会发现,去掉表象的标签化的外观,每一个人既是特定的,也是普通的,伟人和普通人的差别就是被标签化。我又给他们戴上一个新的标签,让他们观察世界,也让他们融入滚滚红尘。灵感由此而来!他们就是风暴的中心,他们的眼睛就是世界金融危机的风暴眼。

      《风暴之眼》系列一共10幅,2009年我画了7幅,分别是比尔盖茨、格林斯潘、保尔森、索罗斯和巴菲特以及王岐山、周小川。画之前,我选了很多人物,从新闻摄影中选取了大量照片,从整体感觉到细节的斟酌,最后为每个人选定了一幅照片。照片质量一般,有的像素很低,但从绘画角度看,感觉好。照片可以作为绘画素材,但拍摄质量越高的照片越不适合作为画画参照,这也是绘画和摄影追求的差异所致。

    视网膜表面的光芒——关于《风暴之眼》系列的闲言碎语

    视网膜表面的光芒——关于《风暴之眼》系列的闲言碎语

    视网膜表面的光芒——关于《风暴之眼》系列的闲言碎语

    视网膜表面的光芒——关于《风暴之眼》系列的闲言碎语

      接下来,是怎么画的问题。拒绝肖像画法,笔触上追求酣畅和抽象感,实际上,人物面部的每一个器官、每一块肌肉,都不是我的关注点。我就是想把它们作为画面的构成要素,用带有速度感的线条、色块,来表现视网膜背后的世界,以及整体面孔表现的刚毅和焦虑。从抽象角度看,它们就是分离的、碎片化的;从具象角度来看,人物的面部及眼神、眉头、鼻翼是生动的,似乎能隐约感受到它们在呼吸、在思考。另外,画面采用了小幅画面拼接的方法,也更增加了作品的抽象意味。

      今年年初,应朋友之约又画了三幅,分别选择了奥巴马、默克尔和伯南克。这三人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这几年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美国的经济复苏、QE3的推出和退出,德国经济的崛起,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演变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三个人在其中的作用尤其重要,也是媒体关注度最高的。

      《风暴之眼》这组作品较能反映我多年来艺术探索和工作环境影响的结合。同时,在这批作品创作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表现内容和形式探索的启发,如《人生百态》系列,也是表现人的神态。只不过画的都是普通人,取材于自己平时在街头、公园抓拍的一些瞬间。

      孟子云:“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圣人的话肯定有道理,但在现实中,根据眼神做出好恶判断,显然就像根据星座和血型判断所有人性格一样,难免会犯类型化错误。眼睛是人的面目器官,而眼神则是由一个人从心里所想而透露的神色,是看得见摸不到的,是人与人心灵交流。所以说眼睛只是人类观察世界的镜头,眼神则是人的精神通过大脑在视网膜表面的反映。画家的任务就是通过观察和感悟,抓住身边这些入微的精彩,映射到作品中。

      艺术家习惯于观察和捕捉每一个细节。文学家通过文字描述环境、人物,靠的正是日常观察和体悟,画家更是如此。形状、色彩、光线,透过这些表象,艺术家感受到的是精神世界与外在世界交融后的真实。出于本能和习惯,画家见到一个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从外在形象迅速聚焦至对方眼神、嘴角、鼻翼和眉头,总觉得这些细微地方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特点和感情。所谓深度,往往体现在对这些地方的观察和表现。

      绘画是一种精神进入和灵魂回归。我喜欢内省的艺术,它就像一面心灵的镜子,看到它我会感动,会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和震颤。画画出身,更愿意在绘画中寻找初学画时的激情,那是艺术的感召。但一旦进入所谓“当代艺术”的思维范畴,会发现迷失的惆怅,那种感召没有了,代替的是如何出新,怎样唤起关注,直白的讲是怎样成功,就像一次商业策划。

      孔子喟叹《诗经》之后天籁不再,“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木心先生借这三字评说现代艺术,在《一饮一啄》中写道:“现代艺术思无邪,后现代艺术思有邪,再下去呢?邪无思”。我觉得现代、后现代或当代、后当代都没有意义,“思无邪”才是主要的。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