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银行集团(以下简称“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宏观策略主管刘立男近日发布研究报告,展望2023年中国关键领域的政策、法规和改革举措,涵盖反垄断、债务风险管理、绿色金融和人民币国际化等话题。
以下为报告关键摘要:
2023年对中国而言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首先,自2023年1月8日起,中国正式将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这意味着中国已取消大部分新冠疫情防控措施,重新向全世界开放。对“动态清零”政策的迅速调整,标志着中国向常态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将为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带来动能。
其次,当前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加剧,地缘政治不确定性陡增。为实现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宏观政策调整显得更加紧迫。2023是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二十大”)后的“开局之年”,预计中国将在今年开始落实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未来十年的发展规划。
反垄断
刘立男认为,历经两年的监管调整后,针对平台经济的监管环境在2023年将逐步趋稳。截至目前,约14家平台企业的金融业务专项整改已基本完成,待整改全面完成后,预计平台企业将重新聚焦业务增长。
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大幅增长。未来十年间,中国将继续遵循以创新驱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也仍将是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二十大报告里也提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并将其作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目标之一,承诺在未来五到十年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若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平均每年增长10%,预计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在2025年底将增长至66万亿元,占中国GDP的比重将升至45%。刘立男预计,2023年中国政府将批准若干平台企业的资本融资和投资项目。此外,平台企业在研发投资、跨境及出海业务、运营成本和人才政策方面也有望获得融资便利。
债务风险管理
2022年,影响中国金融市场稳定的主要风险来自于房地产企业信贷违约及其对金融行业的溢出效应。去年11月下旬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以应对房地产市场风险,其中包括:
Ÿ 承诺调整政策以恢复市场对房地产行业的信心;
Ÿ 提供各类融资方案,帮助开发商管理流动性和负债风险,并加速行业整合;
Ÿ 允许地方政府下调抵押贷款利率以提振房地产需求。
2023年, 化解债务风险仍将是中国金融稳定管理的优先事项:
1. 房企违约风险依然存在。成功筹资的开发商或将在短期内缓解流动性挑战,无法获得融资支持的开发商可能发生违约。
2. 融资监管有望放宽。“三道红线”政策有放松空间,以进一步提高企业债务上限,支持规模较小的开发商渡过难关允许地方政府下调抵押贷款利率以提振房地产需求。
3. 出台更多措施,推动房地产需求回暖。政府有望进行更多货币政策调控。财政政策有望支持公共住房和租赁住房,以吸收过剩的商品房库存。
4. 成功完成债务重组的违约开发商将提振信贷市场信心。信用违约风险仍将集中于规模较小但杠杆率较高的私营企业。
5. 随着政府逐步加大对房地产行业的政策支持,预计2023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地方政府的违约风险将整体可控。
绿色金融
2022年, 中国在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
Ÿ 构建 “1+N”政策体系,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持续完善重点领域的绿色产业政策。
Ÿ 推出更多财政及货币政策工具,以支持绿色发展,如中国人民银行于2021年11月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
Ÿ 绿色金融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中国绿色债券市场的绿色债券存量规模为1.26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
Ÿ 中国人民银行与欧盟联合发布了《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为促进中欧绿色债券市场的绿色投融资提供了重要参考。
刘立男认为,在2023年转型金融将引领中国可持续金融市场的融资需求。
1. 预计中国将制定一套转型金融分类法,并协同更多国家共同制定绿色和转型金融的共同分类目录。
2. 绿色股票、转型股票等股权融资领域有望取得重大突破,气候投融资也具有增长潜力。
3. 完善宏观政策:预计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采用结构性工具,并继续完善政策工具,以降低融资成本,支持可持续发展和转型融资。
4. 应用《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预计更多发行方将发行基于《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的绿色熊猫债和转型熊猫债。
5. ESG信息披露,ESG统计报告及碳核算标准化有望进一步完善。
人民币国际化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45周年,也是推行“一带一路”倡议的10周年。刘立男认为,中国今年将继续稳步推进资本项目的高水平开放。
首先,内地和香港金融市场之间的互联互通机制有望进一步扩容,包括股票互联互通、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互换通,以及人民币债券期货。
第二,中国将继续完善外汇管理政策,促进人民币跨境结算、跨境融资流动和外汇风险对冲。刘立男预计,中国将扩大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优化中小企业外汇套期保值服务,并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维持人民币汇率的总体稳定。
第三,随着人民币在贸易结算中的广泛应用、中国金融市场准入自由化程度提高,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RCEP伙伴国的经贸合作的加深,人民币国际化将在未来几年稳步推进。预计2023年人民币跨境支付规模将增长15%;未来五年间,预计人民币结算量平均每年将增长10-15%。(稿件来源:机构投稿)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