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围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银行机构将持续优化资产布局

    赵萌 来源:金融时报 2022-08-19 09:20:13 贷款 信贷 银行动态
    赵萌     来源:金融时报     2022-08-19 09:20:13

    核心提示未来信贷增长将与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进程相适应,更加重视总量稳、结构优。

    8月10日,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出,未来信贷增长将与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进程相适应,更加重视总量稳、结构优。

    如何理解“总量稳、结构优”?接下来,银行机构信贷业务又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未来,我国信贷结构将顺应经济发展新形势,适应实体经济转型新需求,持续优化调整,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完善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郑忱阳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信贷结构优化源于经济结构的变化

    《报告》显示,今年以来,我国信贷结构持续优化。6月末,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6.2万亿元,在全部企业贷款中占比为54.6%。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29.7%,比全部贷款增速高18.5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8%,比全部贷款增速高12.6个百分点;普惠小微授信户数5239万户,同比增长36.8%。

    “信贷结构优化源于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郑忱阳对此分析认为,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结构转型、产业结构升级稳步推进,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普惠共享、数字技术等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新旧动能转换必然需要大量的金融资源支撑,信贷结构优化适应了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能够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当然,货币政策的引导是另一个重要因素。今年以来,货币政策从总量和结构两方面继续加码,总量上通过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利率持续下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结构上通过创新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为信贷做“加法”,相继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等专项再贷款工具,为银行业的新增信贷提供方向指引。

    “经济结构优化、发展质量提高是促进信贷结构优化的主导力量。”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影响贷款需求结构的变化;另一方面,金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促使金融机构根据实体经济发展需要加大对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二者形成良性互动。

    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7月份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报告》也在信贷上着墨颇多。《报告》认为,未来我国信贷增长将更加重视总量稳、结构优。

    《报告》进一步指出,未来信贷把握好传统驱动力和新兴结构性潜能间的关系,“破立并举、慢破快立”,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为新兴增长点的培育争取时间。受访专家认为,“破立并举、慢破快立”实际上涉及存量经济与增量经济的关系,是预测和理解未来信贷结构趋势的一个重要表述。

    “为了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未来信贷结构也将会根据经济发展实际需要进行进一步调整,比如在绿色发展、普惠养老、科技创新、高技术制造业等领域的信贷投放将呈现较快增长的态势。”娄飞鹏认为。

    “那些信贷重点领域无疑值得关注。”郑忱阳表示,在行政事业业务领域,特别是在基建贷款方面,信贷将存在较大增长空间,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能源基地和设施、城市燃气管道等管网更新改造、完善防洪排涝设施等是政府投资的重点方向,也是银行涉政类贷款的重点投放领域。

    在公司业务领域,制造业、绿色产业、保障性租赁住房、养老产业将是信贷发力的重点领域,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继续增加,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绿色信贷增量空间大,重点支持能源低碳转型;保障性租赁住房或成为房地产信贷发展新方向;养老产业将成为银行信贷投放新的增长点。

    在普惠业务领域,银行信贷投放将更加聚焦小微和涉农领域,服务普惠小微企业迈入由量到质的发展关键期,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将进一步直击根本矛盾,建立长效机制,增强小微企业硬实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益,数字普惠金融和供应链金融是重要的发展方向;支持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保证信贷投放的连续性、稳定性;涉农贷款快速增长,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精准把握信贷政策优化资产布局

    在目前我国经济形势以及央行货币政策导向之下,未来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开展将呈现怎样的趋势?银行机构又该如何布局?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报告》再提“加大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力度”。专家认为,在信贷总量方面,仍然需要维持信贷资源投放力度以提振实体;在信贷结构方面,人民银行将致力于进一步优化信贷规模结构和期限结构,信贷资源更多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降成本则仍然需要通过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等手段实现。

    “银行机构自身要主动优化资产布局、调整信贷结构。”郑忱阳表示,精准把握信贷政策,扩大新增贷款规模,提前规划信贷投向,调整信贷结构,确保信贷资金平稳、均衡投向实体经济是下半年银行机构的主要功课。

    就信贷结构而言,银行机构将继续加大对普惠、绿色、科创、农业等领域的信贷支持,用好再贷款、再贴现等专项信贷政策工具,创新融资模式,加大信用贷款、投贷联动、无还本续贷等模式的支持力度,构建“信贷+”综合化金融服务链条;进一步细化投向领域,例如,绿色信贷重点支持能源转型、科创信贷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涉农贷款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此外,继续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提供连续性、稳定性的信贷支持,与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协调配合,联合政府、保险、企业等共同构建风险分担机制,帮助其搭建信息沟通与共享平台,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贷款积极性和主动性。

    责任编辑:方杰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