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万亿元碳市场开启 金融机构如何参与

    左希 来源:金融时报 2021-07-23 10:07:09 碳市场 绿色 银行动态
    左希     来源:金融时报     2021-07-23 10:07:09

    核心提示全国碳市场的设立,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双碳”目标的实现、金融机构未来发展规划的制定,会产生哪些深远影响?

    主 持 人:《金融时报》见习记者 左希

    特邀嘉宾: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曾刚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鲁政委

    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 吴琦

    7月16日上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首日成交量410.40万吨,成交额逾2.1亿元。

    全国碳市场的设立,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双碳”目标的实现、金融机构未来发展规划的制定,会产生哪些深远影响?《金融时报》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业内权威专家。

    主持人:全国碳市场设立的意义是什么?它的存在又有哪些重要作用?

    吴琦:全国碳市场设立的意义,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促进绿色发展。作为一种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碳减排目标的机制,全国碳市场对于推动企业减排、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有利于促进碳排放的隐性成本显性化、外部成本内部化,优化碳排放的空间和时间资源,激励排放实体低成本完成碳减排目标,并且由于全国碳市场需要设定强制性的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并允许进行碳排放配额交易,因此同时具备了政策工具和市场工具两方面的优势。与行政指令(比如碳税)、经济补贴等手段相比,全国碳市场是成本更低、更可持续的碳减排工具。

    二是促进创新发展。全国碳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组成部分,可以将技术和资本引入绿色低碳领域,促进先进节能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并与围绕碳排放权交易、碳减排项目交易以及各种衍生品交易开展的碳金融相结合,有利于缓解企业节能减排、转型升级的融资难题。

    三是促进协调发展。全国碳市场建立的抵消机制,有利于促进林业碳汇和新能源发展,由于很多的林业和新能源项目在中西部地区,可以通过林业碳汇和新能源项目获得收益,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四是促进开放发展。我国的碳市场是全球碳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启动和顺利运行,有利于我国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升话语权和影响力。

    鲁政委:全国碳市场设立的最重要意义在于其信号显示机制,具体来说,至少有以下两重含义。

    第一重含义,它是向全社会乃至全世界,以持续的信号来显示我国减少碳排放的决心和努力。因为全国碳市场上的交易是持续的,因而相关报道也会是连续不断的。这对国内社会来说是一个持续宣传过程;而对于国际社会,全国碳市场的推出,标志着我国在采取一系列的、持续的减少碳排放行动。

    第二重含义,它是一个价格信号,会对各方形成激励和约束,调动社会资源配置向低碳领域倾斜,使得企业自觉地采取行动,不断迈向碳中和目标。因为在碳价水平确定后,碳排放较高的企业就不得不通过减少旧产能或增加对于减少碳排放技术和替代技术路径研发投资的方式来降低碳排放。有了这样的碳价,金融机构就可以进行压力测试,可以预判不同企业在预期减少碳排放路径的要求下,其成本的增减情况,从而判定企业所面临的财务状况的改变和违约风险的大小。这些判断会引导金融机构自觉去平衡风险与收益,引导金融资源主动向低碳项目进行配置。

    主持人:未来全国碳市场发展的关键和前景是什么?

    曾刚:目前来看,在统一市场建成之后,之前分区域试点时市场分割、参与者较少的局面会有所改观。此外,管控趋严(强制减排)也有助于高耗能企业(项目)对排放权配额需求的提升。虽然目前仅在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之间开展配额现货交易,但碳排放权交易是实现“30·60目标”的重要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预计未来对其他高耗能行业的管控也必将趋严,将逐步纳入碳排放权交易范围。

    我们必须意识到,要建设全国统一的碳市场,但在市场运行机制的设计上不能“一刀切”。因为我国东—中—西部至今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发展较早的东部地区显然对工业的依赖程度更低,中西部也因此面临更大的碳减排压力。在制度适用前提不一样的情况下,完全一致的规则设计必然使资源优势向东部地区倾斜,同样会加剧发展的不平衡性,使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更加缺乏公平运行的大环境。

    此外,减排过程对不同产业的冲击和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而产业应对冲击的能力也各有不同。简单对所有产业施加相同的约束,也有可能导致潜在的风险。

    总体上看,未来全国碳市场的发展,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完善政策框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应当考虑制定碳排放权交易法,通过专门立法更加明确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发展的目标,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更加稳定的投资预期;有效防止“碎片化”发展,增强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稳定性;通过立法对交易中可能出现的情形进行标准的统一,并在具体立法中明确责任边界,针对全国碳市场的参与者与市场行为来明确政府监管的范围与具体的监管职责、处罚权。

    同时,要加快技术标准、信息披露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确保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等金融产品对减排、绿色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支持。强化信息报告和披露。有必要在全国碳市场建立强制的信息披露制度,覆盖各类交易机构和融资主体,统一披露标准等。

    二是有序推进顶层设计。充分考虑区域差异,正视经济水平、社会环境、产业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设计整体公平下的差异化市场运行机制。

    三是鼓励金融创新,形成金融市场与排放权交易的良性互动。目前,由于全国碳市场仍未被视为金融市场,因此,碳金融产品工具依旧处于零星试点状态,尚未形成从点到面的规模化发展和普及,不能满足相关企业的碳资产管理需求。产品和市场的匮乏也导致专业投资者不足,碳金融市场发展缺乏专业的资金支持。随着统一的碳市场建设,我国碳金融体系的市场规模和流动性都将大幅提高,交易主体和需求种类也将更趋多元化,可交易的碳金融衍生品有望迎来井喷,全国碳市场将为碳金融体系的发展提供重大机遇。未来要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全方位介入统一市场建设,支持碳金融市场的发展。

    鲁政委:全国碳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会有越来越多的特别是碳排放量比较高的钢铁、有色、石化等行业被陆续纳入全国碳市场。更多发电行业之外的其他用能行业企业被纳入,会诱导这些企业更多采用煤炭替代技术、循环经济技术等。同时,也会让一部分行业在新建产能时,重新考虑地理区域的选择,而绿色电力丰富的地区会更有优势。

    第二,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市场会出现。自愿减排市场可以动员没有纳入强制减排范围的更为广泛的主体参与,不仅能够普及应对气候变化的知识,也能够广泛动员零散社会资金,参与到减排行动中去。

    事实上,市场未来向何处发展,其实更多取决于政策设计部门对于市场会寄托怎样的期望。目前全国碳市场是作为电力行业中强制减排企业履约的现货市场。如果希望它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那么,就可以考虑其不只是少数高碳排放行业的碳排放权履约市场,而是可以引入更多的金融元素,允许其能够产生连续、透明的价格,并以其为基础发展出金融衍生品,这样交易会更活跃,流动性也会更好。当然,价格的活跃也意味着波动会更为频繁,需要平衡好配额的履约需要与金融市场上可能存在的囤积、投机行为之间的关系,把碳汇价格调控在合理的区间范围内,既要避免碳汇价格过低,又要防止短期内价格飙升。

    主持人:现在和未来,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应该如何参与到全国碳市场交易中来?

    鲁政委:根据目前的碳市场制度,金融机构尚不能直接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也不能代理客户进行交易。银行业目前可以做的仍然是一些传统的基础性工作,比如为企业客户提供碳达峰、碳中和和碳市场相关的知识培训,为进入碳市场的企业开立进行交易的银行账户,为全国碳市场提供结算清算服务等。

    考虑到全国碳市场开市之后,碳汇具有了可观测的价值,银行可以为拥有碳汇的企业进行碳资产质押融资。传统的、常规的业务,诸如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等,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条件,给减碳企业项目融资不仅可以有之前的常规收益,还可能有碳汇收益。纳入碳市场的行业,往往进行技术改造进行减碳的压力更大,技术进步会产生融资需求,这是银行可以加强对实体企业支持的地方。

    未来,我们希望能够循序渐进地允许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机构进入碳市场,首先可以允许银行进行碳资产质押的平仓交易和代客交易。在碳资产质押融资方面,如果银行不能取得碳资产抵押品的控制权和处置权,在面对碳汇价格波动、价格碰到警戒线或者平仓线的时候,银行如果无权直接平仓,就会使银行的碳资产质押融资面临巨大的信用风险。同时,银行对资产价格更为敏感,如果能够取得代客交易资格,就能够帮助客户做好风险管理。

    曾刚:目前看,由于碳排放权还不是一种金融资产,金融机构还不能直接参与碳排放权的交易和直接投资。不过,虽然不能直接参与,但银行围绕全国碳市场还是有很多可以开展的工作。现阶段,银行主要是围绕整个市场的支付结算和托管等业务,慢慢可以形成一些底层的基础设施,包括账户的管理到交易结算,也包括相应的全国碳市场基金的建立和开展,这些实际上都是银行可以参与其中的。

    从长远看,随着全国碳市场发展的成熟以及其金融属性逐渐明晰,未来围绕着碳排放权进行的金融创新,也就是所谓的碳金融体系,是有可能逐步完善起来的,这样能够给银行提供新的业务机会。

    吴琦:从银行业开展碳金融业务的情况来看,商业银行在碳金融领域的发展上具有信息与渠道、风险控制、资金和公信度等先天优势。

    因此,围绕碳排放权交易、碳减排项目交易以及各种衍生品交易,商业银行可以从以下方面参与全国碳市场。

    第一,发展碳信贷,为开展碳减排的企业和碳交易项目提供直接融资支持。

    第二,参与碳交易。目前,并不排除未来商业银行获准参与相关业务的可能性。商业银行可以设立专项碳排放交易基金,充当碳配额做市商角色,通过买卖差价获取收益。

    第三,发展碳中间业务。商业银行可以发挥客户基础、渠道资源、信用中介等优势,大力开展碳中间业务,为企业提供碳减排和交易项目的咨询和财务顾问服务,帮助企业进行账户管理,提供登记、托管、结算和清算等服务。

    责任编辑:方杰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