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冠状病毒疫情持续蔓延大大提升了「零接触」的环境及消费体验之需求,国际发卡机构Mastercard表示,随着各国实施更严格的限制措施以保障其公民的安全,Mastercard亦积极与亚太区各个政府及业界伙伴紧密沟通,以确保消费者以感应式支付方式付款时有充裕的交易限额。
Mastercard指出,设定足够的交易限额有助持卡人在每次外出时能购入更多日常必需品,并减少接触有机会传播病毒的表面,例如输入信用卡PIN码、使用现金或签名结帐。对于商户和消费者而言,信用卡交易毋须签名,这能进一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同时加快结帐速度。
消费者只需留意其支付卡正面或背面印有之感应式标志,便代表他们购物付款时可使用一拍即付功能。而限额调整不会影响利用流动装置所进行的交易及其安全性,持卡人付款时仍须进行指纹、人面或PIN码验证,不过接触仅限于其个人装置。
Mastercard亚太区产品及创新部门行政副总裁Sandeep Malhotra表示,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期,面对面的交易仍然在所难免。因此,尽可能调高交易速度和使用感应式支付为其中一个可行的方式,协助消费者履行社会责任,并在本地商户及社会大众最需要的时候提供支援和保障。
截至2020年2月,感应式支付占Mastercard全球(美国除外)通过出示支付卡以进行付款(card-present purchases)的交易量约五成。
感应式支付正在整个亚太区内快速发展,然而其应用率则各有不同:感应式支付在澳洲、新加坡、中国香港、纽西兰和马来西亚广泛使用,并在印度迅速普及。在中国、日本、印尼和越南的应用率则从较低基数中录得稳定增长。
责任编辑:Rachel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