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金融科技在荣耀和争议中迅疾前行

    钟伟 来源:第一财经 2019-08-13 10:32:55 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
    钟伟     来源:第一财经     2019-08-13 10:32:55

    核心提示在金融领域,也有好奇者和冒险者不断从技术角度试图重塑传统金融。

    人类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推动着我们向前,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技术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同样地,在金融领域,也有好奇者和冒险者不断从技术角度试图重塑传统金融。金融科技在荣耀和争议中迅疾前行。

    首先,金融科技的称谓多种多样。金融从业者愿意将其称为科技金融(TechFin),即金融为本,科技为用。而来自非金融领域的颠覆者则愿意讲金融科技(FinTech),强调技术是根本,金融只是其中一种应用领域甚或场景。近年来,有一些几乎拥有全部金融牌照的金融科技巨头索性自称为“技术公司”,以强调金融科技的技术特性,而不是金融特性。这既有科技公司估值远远好于传统金融企业的原因,也有科技巨头对传统金融监管采取隐约回避姿态的原因,但其本质仍在于,闯入金融领域的冒险者,更多秉持技术创新思维,而不愿沿袭金融定势。

    其次,金融科技的未来路径呈多样化。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数字经济”的概念,金融产业也在数字化、场景化和网络化之中。通俗地说,金融科技已从较为宽泛地讨论互联网金融,或者较为微观地讨论移动支付、P2P、众筹等具体业态,转为讨论ABCD等技术路线。A是指人工智能(AI),B是指区块链(Block&Chain),C是云计算(Cloud),D是大数据(BigData)。目前这些技术的竞争和融合似乎仍在不断风起云涌之中,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融合在形成智慧云。未来会涌现出怎样的新型金融科技?当下确实难以看清楚,但现有的金融科技应用已经展示了其未来巨大的潜力。

    再次,金融科技的冲击富有争议。回顾中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科技对金融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人们的设想。在腾讯和阿里如日中天之前,中国国有银行已在近20年的实践中,以科技引领金融、引领创新,在以数据大集中为特征的IOE进程中,中国银行业早已从亚洲金融危机时的步履蹒跚中,从“背水一战,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毅然决然的改革中,一跃成为全球银行业不可忽视的主导力量。应当说,传统金融机构对金融技术并不陌生也不抗拒。次贷危机之后,以移动支付为突破口,新一轮金融科技席卷而来,它带来了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工具的创新;同时,一些漠视风险管控、牟取监管套利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也带来了诸多风险甚至犯罪。由是观之,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不是金融科技的绝缘体,BATJ(百度、阿里、腾讯、京东)等巨头也不是金融科技的舍我其谁者,金融科技有创新也有泡沫。科技金融有争议,但却不可抗拒。

    最后,金融科技的监管要收放自如。难以承受科技冲击的一些金融机构可能会强调“收”,而试图颠覆传统金融的科技巨头则不断谋求“放”。当下对金融科技如何监管,令全球金融监管当局头疼不已。过度监管可能抑制了金融科技的创新活力,使技术进步推动金融体系提质增效的节奏太慢;放任自流则有可能使金融泡沫多过创新,酿成竞争失秩甚至金融风险。如何做到对金融科技监管的收放自如,兼顾传统和创新、线上和线下、当下和未来,创新收益和泡沫风险平衡的监管框架,或者说,创新和监管需要良性互动,不能误以任性挑战理性,监管必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金融科技对金融体系乃至于未来有多重要?传统的经济学道理告诉我们,经济增长要靠自然禀赋、要素投入和比较优势,要靠改善全要素生产率等。这些都正确。但从历史的长河看,邓小平同志1988年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意味深远,金融科技对于重塑金融、焕发金融活力是不可或缺的。同样地,除了专业研究之外,对金融科技的普及也十分重要,马克思曾指出,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

    廖岷同志长期置身于制定和执行金融改革、金融监管和宏观政策的第一线,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亲历者、思考者、参与者和奉献者。今有廖岷及其团队关于金融科技发展的力作问世,本书既有专业研究的深度,也有利于公众的知识普及。嘱予为序,让我既感阅读学习之欣然,更觉行文为序之惶恐,勉力为文,期待与诸君共飨。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长沙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本文系廖岷等著《金融科技发展的国际经验和中国政策取向》一书代序,该书获评2018“第一财经·摩根大通年度金融书籍”年度中文书籍奖)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