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工行专家胡稚弘:物联网金融创新 助力工行智慧转型发展

    胡稚弘 来源:中国金融电脑 2018-02-11 08:40:26 工行 胡稚弘 银行动态
    胡稚弘     来源:中国金融电脑     2018-02-11 08:40:26

    核心提示随着物联网关键技术的成熟,物的壁垒被打破,物联网感知技术产生的“触脚”,使网络世界进一步延伸到物理世界。未来万物均可以自主感知和智能互联,现实世界不再局限于信息模拟,而是通过万物真实数据的感知和融合,进行完整的数字化重塑和互动。

    工行专家胡稚弘:物联网金融创新 助力工行智慧转型发展

      文|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高级专家 胡稚弘

      党的十九大提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是国家金融发展的重要任务。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物联网等技术的出现为提升金融风险控制能力、加强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促进金融向“智慧+”发展提供了有力手段。

      工商银行秉承以客户为中心,以科技创新推动业务经营发展的理念,持续推进“科技兴行”战略。2017年初,在软件开发中心珠海本部成立“数字化银行创新实验室”,强化物联网等方向研究工作,积极研究物联网技术特征和发展趋势,深入探索物联网和金融的融合应用,不断推进课题研究、原型构建、应用落地等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万物智能互联,引发数字世界智慧变革

      1.万物互联,未来一切皆为数据

      互联网让人与人在数字化虚拟世界中建立了各种关系,但是人与实物建立联系,依赖人的操作,容易产生错误,甚至产生虚假数据。随着物联网关键技术的成熟,物的壁垒被打破,物联网感知技术产生的“触脚”,使网络世界进一步延伸到物理世界。未来万物均可以自主感知和智能互联,现实世界不再局限于信息模拟,而是通过万物真实数据的感知和融合,进行完整的数字化重塑和互动。

      全球物联网将会是一个由人、机、物组成,一体化集成、无处不在、始终在线的世界上最大系统。据统计,2016年全球有64亿物联网设备联网,到2020年将达到500亿左右。未来物联网设备的应用将进一步呈现爆炸性增长趋势,产生真实世界的海量反馈数据。精准定位、环境感知、状态识别等将全方位反馈物理世界的真实状况,包括人在内的万物将产生“无微不至”的数字信息,成为数字化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2.融合协同,数字世界孕育智慧

      物联网带来与众多创新技术融合运用的基础,与云计算、人工智能构成云智能服务中心,成为万物互联的神经中枢,提高科学决策能力;与边缘计算构成万物的神经末梢,提升协同分析和快速响应能力;与大数据和云平台构成数据处理和网络延伸,提供无所不在的交互服务能力,将会带来一次新的技术浪潮,进一步催生强大的智慧物联网业态发展,改变人类赖以生存的学习、生活、生产状态。

      物联网大系统、大平台、大数据,构成万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打破物理世界的“信息孤岛”,使原本无生机的物体之间可以协同思考和智慧决策,产生自主学习、自我反馈、智能控制的能力。物联网将孕育深刻认知洞察力,构建万物行为决策力,形成改变世界的生产力。

      3.飞跃发展,掀起技术创新浪潮

      我国2015年工业物联网规模已接近1500亿元,预计2020年将突破4500亿元。美国2015年宣布投入1.6亿美元推动智慧城市计划,物联网成为世界各国竞相追逐发展的战略高地。物联网广泛应用在智慧工业、智慧农业、智慧城市、智慧家庭、智慧医疗等各领域,从而在全球开启一个崭新的数字智能时代。

      金融领域目前也受到物联网的影响,物联网应用将极大推进金融科技变革,促进智慧金融发展。物联网打破银行现有线上线下客户接触模式,扩大金融服务边界和触角,建立更广泛的客户互联,构建物联网金融新业态。金融机构将摆脱主观信用体系风险桎梏,带来更便捷的客户服务,提高实体经济服务能力,促进金融创新发展。

      二、物联智慧金融,开拓创新经营服务模式

      1.重塑金融信用体系,铸就有效精准风控

      物联网金融采集更丰富、客观、真实的客户数据,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实体流的“三流合一”,促进金融机构建立客观信用体系。目前,金融机构面临诸多信用困局,信息孤岛、信用缺失、监管困难等问题制约金融业务进一步发展。物联网金融能够全面反映物理实体自然属性和行为属性,带来客观数据和金融业务交叉印证,获取更广泛的客户行为信息,实现客观信用体系。金融机构可避免虚假数据和主观判断带来的影响,提高提前发现、预警风险、精准决策的风险控制水平,打破原主观粗犷的风险管理方式,提高风险管控的可靠性和实时性,推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2.促进智慧金融转型,提升客户服务能力

      物联网金融使金融机构能够依托物联网技术创新金融业务模式,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带来金融服务的一些变化。

      物联网金融创新金融业务服务模式。物联网金融赋予动产具有不动产属性,银行能够及时感知动产的事件发生和状态变化,开拓动产融资领域市场前景。物联网金融为企业供应链融资提供完整、闭环的贷前贷后服务,通过联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供应链企业的信用信息库,为企业提供更便捷的融资、支付等基础金融服务和其他增值服务。

      物联网金融促进银行普惠服务发展。中小微企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缺少信息共享,无法有效判断企业风险,困扰金融机构服务发展,导致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金融服务困局。物联网金融模式下,金融机构可以实时动态掌控贷款企业的全部运营生产过程,充分有效地交换和共享信息资源,降低企业贷前评估、贷中控制和贷后管理等成本,促使金融服务向普惠化发展,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物联网金融提高金融精细化服务水平。物联网金融数据带来更完整、更真实的客户画像,准确根据客户行为特征重新定义客户分类和等级,为客户提供更精准、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同时,物联网金融根据客户行为信息数据,为客服提供主动、预测性服务,进一步提升客户金融服务体验。

      3.实现科学运营管理,助力银行降本增效

      物联网金融为运营管理智能化、实物管理自动化、设备运维主动化及信息传递共享化等提供技术支撑,提高科学智能运营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

      物联网金融支撑内部运营自动化。金融机构运营管理涉及实物品种多、数量大,人工管理成本高。库存现金与贵金属保管、调运、企业上门服务等环节,交接管理复杂、身份核验困难、监控手段匮乏等问题;核算要素及各类档案管理,缺少实物与货架货位对应关系,查找、分拣、提取工作量大,人工成本高。物联网金融采用物品标识、智能容器、智能货架、生物识别、追踪监控等技术手段,围绕实物操作出库入库、调运交接和定位盘点等场景,可实现自动化和智能控制,推进业务流程改革,提高物品操作效率,降低业务运营成本,大幅提升智能化运营管理水平。

      物联网金融助力运营管理智能化。智能POS、自助设备等金融服务外设,根据监管要求,需要对布放行业、使用区域、风险交易进行风险控制。物联网金融通过设备自带的定位技术,设置地理围栏、定制监控规则,可视化地图,实现移动外设的资产管理、风险控制。

      物联网金融带来设备运维主动化。智能网点建设和ATM投放增长,带来设备可用率与科学维护管理的挑战。物联网金融定期采集并上报部件状态或指标信息,进行维护精准预测,推动定期保养向按需保养转变,降低人工维护成本,减少因故障引发的服务中断,提高设备服务能力。

      三、工银物联网金融,探索实践初见成效

      1.探索物联网金融体系,开创智慧金融新格局

      工商银行围绕提升银行风险管控能力、创新客户服务模式、实现科学智能管理等方面,持续开展物联网技术在银行不同业务领域应用场景的研究,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各业务领域落地应用(如图1所示)。针对物联网适用领域的业务痛点,从物品识别感知、位置定位、跟踪监控等方向提出应用解决方案,制定了物联网金融在消费金融领域、信贷融资领域、运行管理领域、基础设施领域应用体系的整体规划。

    工行专家胡稚弘:物联网金融创新 助力工行智慧转型发展

      物联网金融体系整体把握了工商银行物联网金融研究方向,分别规划四个领域主要适用技术和应用场景,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推进实施工作。

      消费金融领域,利用物联网技术对个人抵押贷款押品监管、消费支付服务、网点营销服务、智能POS管理等场景,提供有效监管手段和便捷服务,提升风控能力和客户体验;

      信贷融资领域,利用物联网技术收集融资押品情况、企业经营情况关键监控数据,在商品融资、供应链融资、企业信贷等领域有效管控押品安全、企业经营状况、供应链资金等风险,提高风控能力;

      业务运营领域,通过使用物品标识、智能容器、智能货架、生物识别、追踪监控等技术,围绕物品操作场景,促进业务流程优化革新,可大幅提升实物风险防控能力和智能化运营管理水平;

      基础设施领域,推动设备运维管理主动化,降低运维成本。

      2.搭建物联网金融平台,构建万物互联金融生态

      2017年6月,工商银行自主研发的“工银物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成功上线。该平台通过构建具有感知传输层、物联网服务平台层及业务服务层架构体系(如图2所示),采用分布式架构技术,分层混合数据架构,基于云平台应用双活部署,建设接入安全、入侵防护、应用隔离的立体式安全防护体系,打造开放性、高容量、易扩展、安全稳定、便捷研发的平台。

    工行专家胡稚弘:物联网金融创新 助力工行智慧转型发展

      物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提供完整的金融业务领域服务,实现行内外海量设备和第三方服务的注册管理、连接鉴权、协议转换等处理。支持对采集数据进行清洗、聚合、加工处理,为业务系统提供信息订阅、监控报警、数据可视化等服务。支持行内各业务领域应用快速接入,面向行外开放金融服务,实现跨行业信息联动和共享,助力金融打破垂直领域的数据壁垒,构建信息融合共享、资源优化配置、降低服务成本的物联网金融服务生态,为万物互联时代金融创新提供支撑服务。

      3.落地物联网金融,引领智慧金融服务创新

      (1)建立客观信用评价,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物联网金融实现“三流合一”,构建客观信用体系,解决银行风险控制手段不足,促进金融融资业务实现金融服务创新。据世界银行统计,我国目前的动产资产达到50万~70万亿元,动产担保贷款只有5万~10万亿元,我国动产融资的市场潜力巨大,物联网金融将焕发金融融资业务的生机。

      物联网金融有效实现动产融资风险防控。以汽车消费融资为例,工商银行物联网金融通过“追踪监管”模式,在车辆上安装防拆的基于GPS定位的追踪器,日常对客户车辆行驶轨迹进行监控和数据分析,发现异常、风险及时预警,有效控制贷后风险。在陕西分行成功试点,投产首日共几千台存量车辆接入物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监控抵押车辆价值超亿元。物联网金融破解了动产消费融资抵押物易变现性、可动性、藏匿性的监管难题,确保工商银行资产安全,实现押品有效管控,促进动产融资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

      物联网金融实现信贷抵质押物远程直接监管。工商银行创新使用物联网技术,在四川分行某企业原酒融资业务风险管理中,通过部署抵押物RFID封签报警,押物变化报警,抵押物周边区域出入监控报警,实现报警信息自动收集和风险监测预警;同时,为信贷管理员提供通过PC、手机实现对融资押品的远程、实时、直接监控。破解抵押融资监管难题,有效控制高价值抵押品的虚假抵押、重复质押、违规挪用等风险,有效提升信贷风险防控水平。同样,物联网金融通过感知定位、轮廓建模、周边环境监测等方式,在条件成熟下,可以应用在钢材、橡胶、光伏等高价值抵押品融资金融服务,增强商品融资押品管理效能及风险控制能力。

      (2)打造企业数据共享,破解金融服务难题

      物联网金融获取企业真实数据,打通企业数据壁垒,建立客观信用体系,破解普惠金融服务、供应链融资服务难点,拓展金融业务发展。

      物联网金融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工商银行在四川分行某小生产企业的融资业务,采集企业开工情况、车间人员密度、企业水电表信息,准确掌握中小微企业授信“三表”和“三流”信息,为信贷准入、尽职调查、贷后监测预警提供客观及时手段。物联网金融破解小微企业信用评估的难题,进一步助推普惠金融发展,服务实体经济。

      (3)优化内部管理流程,提高智能运营水平

      物联网金融丰富内部科学管理手段,实现智能运营。目前,工商银行在江苏分行推进金库智能化建设,通过在金库综合运用RFID等电子标签、容器货架等智能设备,使用身份认证、定位物联网技术,引入新型货架,支持实物查找、盘点、交接、流转全过程智能管理,提高库房存储能力和工作效率。实现押运交接、现金清分、实物上下架等环节的自动化、安全管控、科学高效处理,降低银行现金中心运营成本,提高智能化运营水平。

      物联网金融提高收单业务智能POS的管理水平。根据监管要求,银行需要对智能POS使用行业、风险交易控制管理。物联网金融采集智能POS的地理位置、状态信息等,为业务实现定位管理、可视化展现、风险报警等服务,截至2017年底,工商银行4万余台智能POS上线,实现了智能POS终端安全、布放行业、风险交易等有效管理,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四、展望未来,推进智慧金融发展

      未来已来。工商银行将抓住全球物联网正在蓬勃发展的机遇,依托国家信息科技发展战略,继续坚持“融合创新、引领发展”,加强物联网金融应用的深入探索,推进向智慧金融的转型发展。

      一是持续深入研究物联网技术应用,推进物联网金融在更广泛领域的推广使用,为客户提供更便捷、普惠、安全的金融服务。

      二是推广工银物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开放金融服务能力,促进物联网金融向标准化发展。参与跨行业领域金融服务和信息联通共享,形成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产能输出的物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建设完善物联网金融生态。

      三是深入研究物联网技术,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合创新。使物联网金融在新一轮的智慧创新浪潮中保持先进性,助力银行向智慧金融转型发展。

    责任编辑:韩希宇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