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智能风控官视野:金融搭乘5G未来长啥样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9-07-31 07:12:43 智能风控 5G 金融AI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9-07-31 07:12:43

    核心提示年中以来,银行5G网点纷至沓来,工行、建行、浦发银行等多家银行推出嵌入5G元素的“网红”网点。商用5G完全落地后,究竟会否在金融行业掀起“核聚变”?

    “下一代的智能终端是什么?不一定还是手机,万物互联之下,可能是耳环首饰,可能是眼镜,可能是皮下植入的芯片,也可能就是你的头发,人群使用习惯变化后,导致流量入口再次洗牌。”施奕明表示。

    5G概念横空出世后,金融圈首先试水的是银行业。

    年中以来,银行5G网点纷至沓来,工行、建行、浦发银行等多家银行推出嵌入5G元素的“网红”网点。商用5G完全落地后,究竟会否在金融行业掀起“核聚变”?不防随着中国平安旗下金融壹账通智能风控总经理、加马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施奕明,对5G金融开个脑洞。

    施奕明认为,目前看到的5G银行网点改造只是初步应用,未来5G会更深入地从流量入口、智能风控、移动支付等方面瓦解和重构目前的金融行业现状。金融机构面对的,会是非结构性数据指数级增长带来的存储、调用考验。

    渠道、风控重构

    不少读者也许会困惑,2G时代说3G,3G时代又说4G会带来重大变革,但不就是速度快吗?5G的速度是4G的8-10倍,又能如何?

    但其实2G到3G,3G到4G已经发生了流量入口的重新分配。3G催生了互联网巨头,以前金融机构、零售机构、电信公司、保险公司直接接触B端客户,顾客也习惯去银行办理业务,无论是开卡、交易、存款还是中间业务。但是3G打造了互联网世界,很多线下业务线上化后,BAT等成为了新的流量入口。而4G又催生了移动支付,直播、短视频成了新的流量入口,“李佳琦”们直接受益。

    没有广告费让“李佳琦”帮忙带货的品牌方也不用慌,因为5G时代硬件重构之后,他还能找到新的合作伙伴。

    施奕明认为,新的流量入口直接决定金融公司的获客从哪里来,渠道将重新定义,这对金融行业来说是个颠覆性的进展。

    支付行业也有可能被重塑。施奕明介绍,5G应用结合比较广泛的是生物识别技术,下一代支付工具可以搭载在对于眼动的检测,脑电波的检测,人脸微表情的识别,姿态的识别,包括个人的生物芯片的识别上。

    “你的一个表情,一次眼动,甚至于一次脑子里思考的脑电波,都可能成为你的一个支付凭证。钱包不用带了,手机不用带了,你只要带着你的身体,你身体里的任何一部分都是包含着你特有的信息,这些特有的信息就是下一代支付的密码与支付场景最主要用的工具。”施奕明表示。

    对于金融科技公司而言,除了获客,风控也是生存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科技圈普遍认为,在万物互联的情况下,零售和对公业务都会产生巨变。

    就以对公客户而言,施奕明介绍说,银行风控最重要的就是获得真实的经营数据和行为信息,来判断它的风险构成,但痛点在于很多信息是缺失的。但5G情形中,生产机器上会安装感应装置,生产过程中的数据会实时被搜集和上传,包括货物加工量、质量、运输目的地,这样银行就可以掌握物流、生产、库存情况,对生产经营有更深刻的了解,便于普惠金融进一步推进。

    另外,金融门店越发成为年轻人不太看好的渠道,但是咖啡店、饭馆和商场依旧是心头好。施奕明认为,未来金融机构的门店的一种形式是咖啡馆,只要信号安全、加密,就可以直接安装金融业务办理设备,“金融门店会更加社区化、小型化、微型化和智能化,无处不在。这也是5G带来的生态变革”。

    至于现在出现的很多银行5G网点,施奕明认为,这只是探索阶段的初步尝试,未来门店可能没有客服,但会出现全息投影的服务员为顾客服务,这也符合人不喜欢与冷冰冰的机器人打交道的共性。

    高热度中的冷思考

    目前各行各业对5G热度空前,不防冷思考一下,5G对金融业的挑战在何处呢?

    有金融科技业内人士表示,银行、券商、保险机构当前的痛点在于认为自身数据不够,仍需外部采买,这一方面是因为没有做数据治理,一方面的确因为非结构化数据缺失。比如金融机构的CRM系统其实并没有记录过客户经理和客户的每一次沟通,系统内只有客户经理填写的潦草的访谈记录。

    施奕明介绍,对于银行的科技部门来说,巨量的、指数级增长的非结构化数据,包括影像数据、脑电波数据、声纹数据会囤积在后台。这些数据形式都是从前不可能产生,或者从未想过需要搜集的。

    正如上面的例子,5G环境中可以记录客户经理与客户对话中,对方的声音和语气,目光在某一页产品介绍停留了多久,是否对某项服务感兴趣,这都会形成CRM系统中的数据池。如果借助数据治理的方案,这些数据经过重整和加工,这家金融机构的获客能力会有大幅提升。

    “数据吞吐量一下子多了一千倍、一万倍,银行科技部门必须想方设法重构信息存储、加工以及使用的方式,再者,原先都是结构化的数据,现在统统变成了非结构化数据,如何提取和采用?这对银行科技部门产生大量的挑战,但也是转型的机遇。”施奕明说,银行的云计算、云存储需要重构和发展,AI也需要迭代。AI是由数据、算法和算力构成的,5G使得数据维度更加丰富,算法、算能亦需要跟上脚步。

    “算法重构体现在,原先我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本人,靠的是验身份证、人脸,而5G环境中可以验虹膜、脸纹、骨架,甚至是DNA。”施奕明称。

    金融场景中,对人脸识别的要求更加细致、具体和严苛。比如在机场、火车站和酒店,基本上都是固定的摄像头,但金融用户主要是使用移动设备进行金融行为,人脸投屏的位置很不确定,所以会要求采用整张脸40%的数据识别出是否本人。

    其次,数据的搜集和传输过程中,安全性、合规性和加密型也是很大的挑战。在银行运作的过程中,任何数据都会流水线式不停传输,目前银行还是有专线对接的,保证了安全性,但在开放的环境中,会不会信息被截流和劫持,是否数据面临盗取危机?“5G大规模应用要解决全新的安全标准的定义和重构。”施奕明表示。

    责任编辑:韩希宇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