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支付变迁杂谈

    周慧虹 来源:上海金融报 2019-02-19 10:29:15 移动支付 手机支付 网络支付
    周慧虹     来源:上海金融报     2019-02-19 10:29:15

    核心提示“一机在手,走遍神州

      某天,陪妻子上街,临出门时,她随口叮嘱了一句,“别忘了带钱啊”,我冲她眨巴一下眼睛,晃晃手中的手机,“放心吧,都在这里呐。”

      的确,现在是“一机在手,走遍神州”。无论是在富丽堂皇的各大商场,还是在摩肩接踵环境嘈杂的自由市场,在消费中,现金的使用频率越来越低。最常看到的支付情景是卖者指一指手边的二维码,或者习惯性地拿出扫码机,买者则在自己的手机屏幕上熟练地轻点几下,“嘀”的一声,双方交易即告完成。

      以前,这种支付方式根本不可想象。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笔者刚参加工作,在基层人民银行担任货币发行库的管库员。那时候,老百姓上街买东西根本离不开现金。当时许多家庭的经济收入还不算高,尤其是当地村民,虽然多数已逐渐从窘困中走了出来,可毕竟生产生活当中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有些人进城赶集,一小卷零币攥在手心,即使攥得汗津津仍然是这家店铺转转、那家店铺问问,试着能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那种条件下,大家不舍得花钱,总是反复摩挲口袋里的钞票,钞票也跟着“遭罪”。印象中,那时笔者所在机构经常要回收、复点各种面额的残币,常常一天工作下来,不仅累得腰酸背疼,而且,鼻子、喉咙被残币的异味呛得难受。即便基层人民银行货币发行人员加班加点,市面上流通的票币整洁度依然不高,百姓兜里的零钱往往又脏又破。

      钱能为人们带来幸福,但也能制造烦忧。记得在工作中,有两件事让笔者记忆犹新。一次,有位做买卖的中年男子捧着一包纸币到了笔者工作的单位,当他打开包钱的纸包,笔者惊讶万分:那是一堆怎样的钞票啊,黏黏腻腻,散发着霉味,并且附带着一些花花绿绿的碎渣渣。该男子紧锁双眉道出原委,原来他将自己的辛苦钱“珍藏”在屋角暗洞,结果钞票受潮加鼠咬,沦落成这番模样。笔者几个同事花费一个多小时,总算清点完这堆残币,按标准给其兑换。看着他千恩万谢地离去,我们不知该欣慰还是叹息。

      还有一次,一位村里的老大爷赶着辛苦喂养大的几只羊去集市上卖,没想到却被羊贩子狠狠“涮”了一把。到手的一千元,其中有六张百元钞属于假钞。蒙在鼓里的老大爷去信用社存钱,假币被临柜人员当场收缴,他不相信并与之理论,于是双方来到笔者所在单位要求鉴定。在得知鉴定结果为假钞后,老大爷顿时瘫坐在椅子上,目光呆滞,老泪纵横。

      很多情况下,时光是最好的治愈剂。现在,钞票给百姓带来的伤痛越来越少了。一方面,人民币的防伪技术大为提升,造假殊为不易,加之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联手各金融机构,持续加大人民币反假宣传力度,严厉打击制贩假币的违法犯罪行为,人民币市场环境得到了明显净化;另一方面,银行卡的不断普及,以及支付宝、微信支付日渐趋于常态,“去现金化”态势减轻了市场上现金流通的压力,促使票币流通质量大为提高,为百姓少遭假币侵害提供了坚实的依托。

      如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尤其近年,国民收入进一步向好,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百姓从改革中获得了更多红利,大家的钱袋子更鼓了。而且,与过去相比,我们不必再为如何处置袋子里的钱而犯愁,那些钱,正逐渐由“有形”化为“无形”,体现为银行卡里的数字以及基金、股票以及其他种种投资理财工具的多元化应用。此外,为了把更多金融科技的便利带给百姓,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目前,我国已着手加快数字货币研发,相信不久的将来,在电子钱包助力之下,人们的支付生活会愈发洒脱。

    责任编辑:方杰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