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私行业务排排坐:农行增至10万私银客户跃居榜首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8-06-14 09:23:15 私人银行 农业银行 银行动态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8-06-14 09:23:15

    核心提示这几年一方面利差空间缩小,另一方面市场上非银机构财富管理中心以及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纷纷崛起,对银行的私行业务形成竞争压力。

    私行业务排排坐:农行增至10万私银客户跃居榜首

      “如果说过去10年是中国私人银行跑马圈地的阶段,那么下一个 10年就是行业洗牌的关键时期。”麦肯锡在其刚刚发布的新一季《中国银行业CEO季刊》中如此表示。

      中国银行2007年在北京成立了第一家私人银行部,标志着中国私行业务正式起航,到如今已经正式跨入第二个十年。

      中国银行业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启动的转型过程中,零售业务以及私人银行业务扮演着“挑大梁”的角色。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整理A股上市银行发布的2017年报披露的信息,发现有13家银行披露了私人银行业务指标。包括客户数量、管理的资产规模等,其中,各家银行管理的资产规模都较前一年保持增长,比如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北京银行等增速接近或超过20%。另外,多家中小银行机构去年开始,也宣布挂牌私人银行或财富中心,比如宁

      农行夺冠,增至逾10万客户

      2017年,相比于传统业务的艰难处境,银行业的私行业务相关指标仍保持着较高速的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在公布了相关数据的上市银行中,去年农行的私行业务增速最为亮眼,其私行客户数量达到了10.6万,同比前一年增长61%,在所有银行中排名第一。管理的资产规模为10286亿元,同比增长25.7%。

      从银行所管理的私行业务资产规模排名来看,招商银行排名第一,为19053亿,同比上年增长14.81%。私行管理资产规模在1万亿以上的银行有4家,除了招行农行外,另外两家分别为,工商银行13400亿,同比增长10.7%;中国银行12000亿,同比增长20%。

      从客户数上看,有8家银行公布了私行客户数,分别为,招商银行6.7万,工商银行7.6万,农业银行10.6万,建设银行6.8万,浦发银行1.8万,兴业银行2.3万,光大银行3.1万,上海银行1.2万。

      私人银行业务已经成为各大银行最为重视的资产管理业务之一,总计超过10万亿规模的私人银行市场主要是四大国有行和招商银行几大巨头相争的格局。

      存量规模上,仍然是招商银行居于首位,但几大行的增速均不可小觑,农行尤为突出,于去年成为第四家跻身“万亿俱乐部”之列的银行。相较于其他三家(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行的私行业务起步相对较晚,于2010年9月成立,随后客户数和管理资产规模均稳步增长。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自2011年-2017年,农行成立私人银行部的数量分别为14家、19家、21家、30家、34家、37家(全部);私行客户数量分别为3.1万、3.5万、4.5万、5.7万、6.9万、7.0万和10.6万;管理的私行资产规模分别为3400亿、3960亿、5050亿、6400亿、8077亿、8184亿、10286亿。

      对于农业银行私行业务的稳步增长,农行私人银行业务部总裁孙宁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农行作为全国综合业务网点最多且分布最广泛的机构,个人客户数已近5亿,庞大的客户保有量是私行客户自然增长的基础。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中给私人银行客户定义是指金融净资产达到6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的商业银行客户,但各家银行针对私行客户设定的门槛并不一致,招商银行的门槛最高为1000万,国有大行中,工行和中行设定的门槛为800万,其余银行达到600万甚至300万即可被视作私人银行客户。

      在转型阶段,私人银行成为银行越来越重视的业务领域。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2017年的调查,个人金融业务发展中,私人银行已经取代信用卡业务,成为关注度的第三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不断有新的银行加入这一领域分食蛋糕。比如,2017年,南京银行就宣布挂牌私人银行品牌,成立了17家私行中心或财富管理中心,常熟银行也宣布组建财富管理中心,打造三大私人银行产品体系。

      从跑马圈地到行业洗牌

      虽然,私人银行经历了“黄金十年”,中国银行业的私人银行业务仍相对粗放。兴业银行和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2017中国私人银行报告》指出,中国特殊的宏观环境及高净值客户的共性,使得中资私人银行机构往往选择了同质的业务模式,即零售升级、产品驱动。

      关于中国私人银行发展普遍存在的同质化竞争问题,究其原因,兴业银行与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私人银行报告》表示,首先,与大多数金融机构整体的发展思路类似,中资私行机构通常重视“量”的增长、以规模为导向。多数私行机构将客户数、管理资产规模作为最重要的考核指标。

      其次,由于“刚性兑付”的客观存在,导致客户普遍对金融机构为本金和预期收益进行隐性担保有着很强的心理预期,从而只看重投资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不考虑风险。这导致资产配置建议失去了意义,产品收益率和销售规模的比拼成为私行机构的制胜关键。另外,分业监管为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造就了独特的产品基因,这些机构依赖特定产品的护城河就可以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因而缺乏提供综合财富管理服务的动力和竞争环境。

      一位股份制银行私人银行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国内私人银行的做法主要就是兜售理财产品,高端点儿的就是家族信托产品,盈利模式上赚的就是利差,与国外提供资产配置以及财税规划等服务为主的模式相差较大。这几年一方面利差空间缩小,另一方面市场上非银机构财富管理中心以及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纷纷崛起,对银行的私行业务形成竞争压力。

      民生银行私行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或许能体现出这种市场变化。民生银行是国内最早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银行之一,2008年挂牌成立。自2011年—2014年,其私行客户数量增速分别为77%、102%、37%、11%,此后就未再公布私人银行客户量;2011年至今,其所管理的金融资产规模增速为51%、87%、50%、20%、18%、8.7%、3.4%。

      上海地区一家大型券商财富管理部门总经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虽然财富管理市场确实增长很快,但是整个市场就那么大池子,银行私行、券商、信托、财富管理等做法又都类似,都是以提供产品为主,银行的优势在于渠道资源,产品丰富全面,其他各有侧重。比如券商在面向资本市场的产品上更有竞争力。另外,资管新规落地,要求银行理财打破刚兑向净值化产品转型,这可能导致一批私行客户从银行转移至非银机构。

      银行业整体转型的大背景下,私人银行业务也面临着转型问题。

      “总体而言,相比于国外市场大私人银行经营模式,国内市场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转型趋势上看,国内私行业务可能出现两大变化,一是财富管理业务模式将从目前的以产品为主转向提供更加综合多元化服务,包括资产配置、家庭财税规划等;二是,机构上,那些目前已经有多元金融业务的金融集团或将胜出。”上述券商财富中心总经理表示。

    责任编辑:Rachel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