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香港金融科技正发力追赶,大湾区可帮助吸引人才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8-04-19 14:40:46 香港 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8-04-19 14:40:46

    核心提示林家礼认为,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中心,很容易吸引来自全球的最好的创新人才,但香港在全球也有很多的竞争对手,粤港澳大湾区会是进一步提升香港吸引力的解决方案。

    香港金融科技正发力追赶,大湾区可帮助吸引人才

      香港数码港主席林家礼认为,尽管香港在金融科技方面是个“后起之秀”,但是发展却非常迅速,尤其是数码港的多方面资源对接能够为一些在外部发展受限的创新企业提供“创新沙盒”。

      “香港有着稳定的金融体系,这让其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市场需求并不强烈,但金融科技的浪潮已经冲击全球,我们再不投资未来,就得被淘汰了。”香港数码港主席林家礼在4月11日于香港举行的亚太商业论坛(AisaPacificBusinessForum)上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

      林家礼认为,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中心,很容易吸引来自全球的最好的创新人才,但香港在全球也有很多的竞争对手,粤港澳大湾区会是进一步提升香港吸引力的解决方案。

      “大湾区如果要成为我们想象中的全球领先的湾区,人口的流动性应该大大提升,下一步则是将大湾区真正变成一个‘双创’(创新创业)的命运共同体,湾区内的城市可以紧密联系、分工、分享成果等。”在林家礼看来,在发展创新科技的同时,香港还应把握机遇,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的数据中心。

      新经济正在成为香港发展的新动力

      在林家礼的感受中,香港社会对待创新经济的氛围正在改变,“气氛好了”。

      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过去的五年里可以看到,香港正在由传统经济转向新经济,从传统思想转到开放的思想。”

      林家礼举例称,从他接触的香港投资者来看,过去他们只会投资房地产等传统经济领域,现在投资到新经济的数量和金额明显多了,包括大型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投资资金会有一半甚至更多的钱投往新经济、数字经济,“这在以前是绝对不会有的事情”。

      此外,如果在五年前在香港市民当中提到创新的话,没什么人会“感冒”,林家礼表示,过去香港人会更鼓励自己的子女从事会计师、律师、医师等安稳的工作,但现在大家的态度都更开放。在专访的次日,便是由香港特区政府和香港数码港主办的“互联网经济峰会”,峰会的主题便是“新经济新动力”。

      在林家礼看来,新经济应该是“互联网+”,像金融科技就应当发挥香港金融服务业的优势,从而成为香港发展的新动力。林家礼指出,金融服务业在香港GDP的占比很高,是香港的主业。“如果连香港都不去做、不去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的话,我们的主业就会受到冲击,也就会失去新经济的红利。”

      从统计数据上看,在目前香港的GDP构成中,金融服务、旅游、贸易及物流、专业服务及其他工商业支援服务等四大支柱产业占比接近六成。具体而言,香港2015年时金融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17.6%,在2012年时这个数据是15.9%,此外,从事金融服务的就业人数占比也从2012年的6.3%上升至2015年的6.5%。

      “香港的主业之一就是金融,如果不做好金融科技,那就保不住主业,更何谈新经济的红利?”林家礼表示,希望能够聚焦社会方方面面的资源来推动香港金融科技的发展,“这是香港当前的‘危、困、机’,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对香港而言刻不容缓。”

      而香港数码港作为香港特区政府全资持有的公司,目前正在做的就是全力配合政府创新经济的策略,并希望能够大力推动香港迈向新经济、数字经济。

      林家礼透露称,目前在香港数码港有1000余家创业公司,集中发展四个数码科技领域,这包括金融科技、电子商贸、物联网/可穿戴科技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目前占比大概在三分之一左右,未来这个比例将会上升至50%,甚至更多。”

      除了金融科技外,林家礼认为,香港在数据方面或者说数字资产方面也应该大力运营。因为香港有完善的法规保护数据,在保护用户数据,尤其是隐私方面,香港政府也有专门的团队来把关。

      此外,在包括光缆、铁塔、互联网数字中心等数字基建上,香港较为完善,能与世界各地连接,林家礼表示,除了可以作为一个“一带一路”倡议的投融资中心,香港还能够在“数字丝绸之路”上有所作为,下一步香港还应该在数字基建上加大投资力度。

      沙盒机制鼓励创新

      在林家礼看来,数码港的创业生态环境能够为创新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

      为了扶持创新企业,香港数码港对创新企业扶持分四步走。在第一阶段,在创新企业的概念经审核通过后,企业可获得10万港元“创业微型基金”,而企业必须在6个月内提交产品原型,才能进入下一阶段。

      而进入第二阶段的企业,则进入“数码港培育计划”,创新企业可获得33万港元补助,但企业的产品需要在12到18个月内进行营销,并且获得至少1年的运营资金以维持业务。进入第三阶段——“数码港加速支援计划”的企业则能够再次获得最高30万港元的补助,但企业必须开拓海外市场。

      在这前三个阶段,数码港均只出钱而不参股、分红,但在第三阶段数码港会接洽天使创投对创新企业进行投资。

      在经过前三个阶段的培养,创新企业获得外部投资,并被投资市场认可后,数码港才会对已获得首轮天使资金的创新企业提供100万港元的投资,并开始成为创新企业的股东。

      在资金方面,2016年香港数码港获得2亿港元的拨款成立了“数码港投资创业基金”,而在香港新一届特区政府的预算案中,数码港再次获得2亿港元的拨款以支持创新企业。

      林家礼认为,在香港特区政府的支持下,数码港有了一个健全的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在资金、人才培训、企业合作以及市场对接上,能够提供大量资源来支持,企业所要做的就是做好他们的创新。

      目前港交所已经对生物科技的公司在资金募集上提供了便利,而在其他的新经济公司中,林家礼说,“我想下一步也会扩大到数字经济方面。”

      林家礼认为,尽管香港在金融科技方面是个“后起之秀”,但是发展却非常迅速,尤其是数码港的多方面资源对接能够为一些在外部发展受限的创新企业提供“创新沙盒”。

      林家礼坦言,如果没有监管部门的配合、支持、鼓励和信任,很多创新企业的创新是难以实现的。尤其是在金融领域,对技术上的弱者以及市场都需要进行保护,这就会有一些条例限制到相关的创新。

      “香港金管局已经成立了金融科技促进办公室,团队也从几人变成了几十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势头。”林家礼表示,香港数码港能够沟通香港金管局、香港证监会、大学、科研机构等方方面面的资源,促使监管的力量和创业的力量协调一致,也就能解决创新上的规则限制问题。林家礼表示,金融科技的推动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如果没有政府配合,金融法规不与时俱进,那么技术将很难跳开法律框架取得进步。“而沙盒技术则能够在既有科技也有法律框架的情况下,发展创新科技,尤其是金融科技。”他说,像区块链技术等更是如此。

      大湾区可提高香港对人才的吸引力

      作为具有成熟的金融服务业体系的国际化都市,香港在吸引国际化人才和资金方面的优势明显,但在包括新加坡、北京等都开启人才争夺战的环境下,香港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吸引力?在林家礼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

      林家礼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口总数近7000万(6800万),2017年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元,与世界三大湾区之一的纽约大湾区相近,同时区内各城市具有相似的语言文化、饮食文化、情感文化等,但“如果要做到我们想象中的全球领先的湾区,人口流动性还应该大大提升。”

      大湾区拥有共同的文化和语言,各城市之间的联系也可以更加紧密,林家礼认为,这就好比一支足球队,团队协作才能拿冠军。林家礼举例称,做无人机的大疆创新科技公司创始人汪滔便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在广东创新创业,“这就是大湾区内各地优势互补带来的成效”。

      林家礼认为,目前民间层面在打通市场、跨境投资、人才自由流通和合作上已经先行一步,尤其是跨境金融上有很多创新的想法和机会,给大湾区带来了很多的机遇,但仍有规章制度上的差异等问题需要解决。为此,林家礼表示,希望看到更多的绿色通道,打破更多的障碍,促使大湾区内各城市更加亲密合作。

      此外,林家礼认为,香港数码港培育的创新企业应该兼顾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数码港可以作为国外企业进入内地市场的跳板,也能助力大湾区内的更多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林家礼指出,在香港数码港的创业团队都会有一个全球化的视野,团队也不会是由单一某个地区的人员组成,“现在在数码港的一千多家科技和初创公司,成功的都是混合团队。”

      混合人员的团队优势明显。林家礼举例称,来自国外的人才有国际市场的资源和想法,香港地区的人则懂得香港的营商文化,在贸易上灵活,而内地的人才则知道内地市场需要什么,如何适应内地法规等,这样综合起来的团队竞争力便非常强。

    责任编辑:Rachel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