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迎接银色经济,银行业需练好三项内功

    来源:银行家 2018-03-21 10:22:10 银行业 养老 银行动态
         来源:银行家     2018-03-21 10:22:10

    核心提示为解决我国养老金融业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银行需要练好“树品牌”“搭平台”“强管理”三项内功,加快转型。

      我国属人口大国,且老龄化趋势还在加快。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的通知》,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2021~2030年增长速度将明显加快,到2030年老年人口占比将达到25%左右。而联合国预测我国到2050年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36.5%。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60岁及以上老人最多的国家。人口规模与结构的变化将对我国的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服务老龄人口的养老产业将蓬勃发展,养老金制度将加速完善,个人养老财产占比将明显上升,预计我国将形成世界最大的银色经济,银色经济浪潮也将为我国银行养老金融业务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为解决我国养老金融业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银行需要练好“树品牌”“搭平台”“强管理”三项内功,加快转型。

      人口老龄化的三大影响

      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结构。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优势之一,即传统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减弱,将对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为满足老龄社会需要,我国针对老年人医疗、健康、居住等产业的投资比例将明显上升,政府会更加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产业。老龄人口占比增加,老年人群体消费总额占比将上升,以满足中老年消费需求为特征的产品和服务将引导未来消费品市场。因传统的人口红利削弱,“中国制造”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降低,需要培育新的以创新、高新技术为驱动的竞争优势。由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导致的经济结构调整,将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和结构产生较大影响,为我国银行养老公司金融业务带来新的巨大机遇。

      促进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加速完善。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我国养老保障“三支柱”制度将加速完善。首先,政府将着力建设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提早实现基本养老全国统筹,努力提升养老保险基金收益,并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其次,政府将继续大力鼓励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2017年底政府下发了《企业年金办法》,预计2018年职业年金也将全面开展。最后,政府积极推进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将在试点基础上推出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为化解老龄化危机,我国政府养老金制度积极“补短板”,预计我国养老金规模将加速增长,会为银行带来更多养老金管理业务。

      家庭养老资产占比会明显提升。目前我国家庭养老资产在家庭总财产中的占比还比较低,既与我国针对个人的税优养老储蓄和投资制度匮乏有关,也与青年普遍基本养老金意识不高有关。相信在政策和社会舆论引导下,中青年人将更加注重养老资产的积累,养老资产在我国居民总资产中占比将明显提升,同时也将促进银行等金融机构供给更多针对家庭养老资产管理的产品与服务。吸收更多闲置资金成为养老金,通过金融体系配置到实体经济,可为实体经济供给更多长期资本。

      银行养老金融业务现状和问题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出台了多项重大应对举措。如对生育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全面放开二孩;持续发展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划拨国有资产充实养老金,推出职业年金;大力扶持养老产业发展,给予税费减免优惠;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完善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我国银行以2004年出台《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以及2005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第一批企业年金资质为契机,纷纷成立专门的养老金业务部门。经历十多年探索,我国企业年金市场总规模不断扩大,虽然总体规模不及预期,但有企业年金资质的银行对该业务的激烈拼抢程度充分表明了养老金融业务的重要性。有的银行专门成立独立法人的养老金公司,专门承担发展养老金业务职责,还有多家银行纷纷扩大养老金融部门职责,除了提供传统的企业年金服务外,还以权益账户管理为依托研发新产品。

      从总体角度看,我国银行可提供的养老金融服务包括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和老年金融服务,分别对应银行养老金金融业务、养老公司金融业务和养老个人金融业务。这其中,既有竞争激烈的“红海”,如企业年金业务,也有方兴未艾的“蓝海”,如试点的个人延税养老保险以及养老相关产业。虽然我国银行养老金融服务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从银行推动养老金融业务发展、实现养老金融业务转型角度看,主要存在以下三个内部问题:

      第一,缺乏养老金融服务市场知名度。养老金融业务作为银行一种综合性服务,较少银行将其包装成整体品牌在市场上进行推广,造成养老金融服务的品牌效应不明显,既不利于金融消费者选择,也不利于银行向目标客户群体精准推介。

      第二,养老金融服务平台不完善。养老金融业务涵盖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既服务对公客户,又服务个人客户。银行养老金融平台的效率十分重要,我国银行长期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但在养老金融业务领域,银行相关的服务平台还远没有做到差异化、个性化,还没有能让客户感觉到被充分关怀。

      第三,养老金融业务管理水平还有待于加强。银行养老金融服务的内部数据管理还比较薄弱,从近些年上市银行年报看,银行披露养老金融业务信息十分有限,主要以基本养老金托管和企业年金业务为主。

      养老金融业务转型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必然包含高质量的养老服务,高质量的养老服务需要养老金融支持。迎接银色经济,解决好我国养老金融业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银行应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天职,苦练“树品牌”“搭平台”和“强管理”三项内功。

      树品牌。银行应着力打造养老金融服务品牌,建立一个养老金融品牌体系。首先,品牌是一面旗帜。品牌对银行发展养老金融非常重要,品牌可有效提升外部客户对银行养老金融服务的认知度,明显区别于同业竞争者,能积极促使银行对金融产品进行重新组合包装和服务方式创新。其次,品牌是一套体系。养老金融品牌可根据银行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中间业务的不同以及目标客户群体的不同分别设立子品牌,既可体现银行养老金融服务整体性,又便于客户在选择某项养老金融服务时准确识别。此外,品牌还需要持续推广。品牌需要更多外部人认知、认可,银行应当持续投入一定资源,保持养老金融品牌的市场热度,可借助各种媒介渠道,特别是养老相关媒体、重大活动等进行推介。最后,养老金融服务品牌不是银行管理的一个孤立品牌。养老金融品牌内涵应注意与银行总体发展战略衔接,养老金融业务自身也是银行战略内容一部分。应吸收国际养老金融最佳实践,展现服务先进性,还应充分响应国内养老金融需求特点和趋势,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总之,树立养老金融服务品牌,有助于银行在养老金融业务转型过程中建立服务体系,保证服务质量,提升市场吸引力,增加银行美誉度。

      搭平台。银行养老金融业务服务对象涉及政府、企业和居民,客户群体的异质性以及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银行金融服务容易碎片化。解决碎片化问题,提高养老金融服务效率和能力,银行应着力搭建一个紧密衔接内部服务资源和外部养老金融客户需求的高效便捷的养老金融业务平台。首先,养老金融业务平台应当是一个综合性的逻辑集中的平台。养老金融业务横跨银行公司金融、个人金融、中间业务三大板块,纵向连接银行前台客户部门、中台产品部门、后台操作部门,业务性质差别较大,业务处理链条长短不一。因此,需要搭建一个逻辑集中的养老金融综合业务平台,统筹银行各项养老金融业务,满足内部高效协同需求。其次,伴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银行养老金融综合业务平台应充分利用先进的“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将线下的物理网点和线上的应用平台无缝结合,量身提供养老金融服务。再次,除银行自身直接提供之外,养老金融服务还包括与外部机构合作提供的相关养老金融或者养老附加服务,搭建养老金融服务平台时,也需为第三方养老金融和养老服务供应商预留承载空间,实现与外部机构高效对接。最后,养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应集生产平台和客户服务平台为一体。对于外部客户而言,该平台直接展示养老金融产品,应充分照顾客户的用户体验,让客户感到方便快捷;而银行内部对应支撑平台的各种生产系统不直接面对用户,应持续丰富功能,满足客户需求响应的时效。总之,具有较强竞争力、生产力的银行养老金融服务平台应既体现养老金融的专业经验和能力,又充分展示银行最高最新的金融科技水平。

      强管理。强化银行内部养老金融业务管理和人才培养,对业务转型十分重要。第一,强化业务管理需要数据支持。彼得·德鲁克曾说过:“只有能被衡量的,才能被管理。”准确及时的养老金融业务数据才能充分反应养老金融业务绩效。“一行三会”和民政部还专门发文《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各金融机构要逐步建立和完善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专项统计制度,加强对养老领域金融业务发展的统计与监测分析”。银行应明确界定养老金融业务的范围,直接提供的服务可按养老金金融、养老公司金融和养老个人金融分类,做到按产品、客户、收入等口径进行数据统计。还应充分利用银行现有业务系统数据资源,积极借助信息科技手段实现标准化的业务统计,定期采集分析非标准化养老金融业务,生成可信的集团口径的养老金融业务统计,甚至在年报中能更加充分地披露相关数据。作为强化内部养老金融业务管理的重要抓手,银行应加强养老金融业务的绩效考核。在完善养老金融业务数据统计基础上,银行应科学设置考核养老金融业务的指标体系,将养老金融业务发展的压力传导到集团成员单位及相应各层级,通过正向激励,为银行养老金融业务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争先进位氛围。第二,养老金融业务发展需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养老金融服务将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金融科技应用于银行机构的重要业务场景,将充分展示银行综合服务效率与能力。养老金融服务需要专业养老金融人才与科技金融的紧密结合,需要既了解客户养老金融需求,又熟悉金融产品,还能运用银行金融科技手段的专业人才,银行应加强此类相关人才队伍建设。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好银行养老金融业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转型发展,需要一个埋头苦干、持之以恒的过程。若银行真正做到以满足客户养老金融服务需求为第一要务,就一定能够抓住转型机遇,并在即将到来的银色经济浪潮中胜出。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供职单位意见。)

    责任编辑:方杰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