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新资管下城商行理财业务转型策略

    来源:银行家 2018-03-20 11:32:49 资管 城商行 银行动态
         来源:银行家     2018-03-20 11:32:49

    核心提示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2017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达到29.54万亿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已经成为资产管理行业的龙头

      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2017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达到29.54万亿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已经成为资产管理行业的龙头。在这一过程中,城商行理财业务也同步快速发展。截至2017年末,有126家城商行开展理财业务,存续理财产品规模达到4.72万亿元,相当于城商行总资产规模的31.52%,是城商行重要的业务领域。银行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主动适应市场竞争、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创新成果,自诞生起就自带创新基因,为银行服务客户投融资需求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工具。然而,在银行理财业务不断创新发展的同时,潜藏的各类问题也不断积累,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去年以来的强监管大潮对银行理财业务冲击较大,并将促生银行理财业务新的发展模式和逻辑。在此背景下,城商行必须顺应趋势、主动作为,在新竞争格局下谋求新发展。

      银行理财业务在创新手段、风险暴露、不断规范中快速发展

      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史,可以说是创新手段、风险暴露、不断规范的历史,从时间上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创新迸发阶段:2004年至2007年。2004年被称为理财元年,当年光大银行推出中国第一款理财产品——阳光理财A计划,通过在外币存款的基础上嵌套衍生品,为客户实现更高的资金收益。同年,中国首个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B计划推出,以债券资产证券化的方式打通了个人投资者与债券市场的通道。随后,信用违约互换、QDII、打新、实物期权等新兴理财投资模式不断涌现,创新迭出。这一阶段,银行理财业务的创新基因得以充分体现。2007年人民币理财产品共发行1347只,年末存量达5000亿元,但当时的理财产品还未上规模,存续规模不到银行业总资产的1%,银行对其重视程度不高,理财业务并未全面铺开。

      监管套利阶段:2008年至2013年初。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推出“四万亿”刺激计划,然而在信贷额度限制和资本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商业银行迫切需要找到突破口,此时银信合作的理财业务模式开始迅猛发展。2008年共发行理财产品6749只,规模达到3.7万亿元,其中银信合作类理财产品数量占一半以上。这一阶段,银行理财业务的“表外信贷”特征开始受到各家银行的重视,开启银行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在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套利的同时,多层嵌套现象开始出现,同业理财也开始兴起,资金空转现象逐渐严重。此外,银信合作理财业务模式是银行传统信贷的模仿和延伸,由于资产端期限较长,而资金募集端期限偏好较短,以滚动发售、集合运作、期限错配、分离定价为主要特征的资金池运作模式开始流行,造成资产风险不断向后递延,风险隐患也不断积累。

      强化监管阶段:2013年至今。为规范银行理财业务发展,银监会出台了8号文件对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非标资产比例、独立核算、资金池运做等作出要求,直接冲击银行理财运作模式,标志着银行理财业务开始进入强监管阶段。随后同业业务监管开始加强、银信合作不断规范,银监会不断推动银行理财业务潜藏的监管套利、资金空转、风险隐匿等问题的整改,并积极酝酿出台理财业务新规,推动银行理财回归本源、稳健发展。2017年以来,同业强监管也带动了银行理财业务治理,2017年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与2016年末基本持平,而同业理财存续规模下降51.13%,银行理财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取得新进展。

      回归本源是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大趋势

      银行理财本质是“受人之托、代客理财”,所谓银行理财回归资管本源,是对投资者、银行权责的进一步明确界定,建立完善买者自负、卖者尽责的市场运行机制,推动银行理财稳健、高效地服务实体经济。理财业务发展与理财监管发展是同步的,理财业务创新虽适应了市场需求,但是创新的滥用也给理财业务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为了规范业务发展,银监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规范理财业务运作。2017年11月,五部位联合发布了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拟通过推动资管行业统一监管、打击监管套利、弥补监管短板,实现降低金融风险水平、疏通金融服务实体渠道的目标,促进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该征求意见稿是迄今为止对银行理财业务最为严格、最为全面、最为系统的监管意见,目前即将正式落地,这将引起银行理财业务运作模式的重构。此次征求意见稿围绕推动银行理财回归本源提出了六大重点转型领域,可以概括为“三破三立”,指明了银行理财未来转型发展的方向。

      “三破”指打破刚性兑付、规范资金池业务以及消除多层嵌套。其中,打破刚性兑付旨在避免原本应由投资者承担的风险在金融体系内不断累积;银行保本理财或将被取缔,银行理财业务的资产筛选和运作能力受到考验。规范资金池旨在减少资产风险以击鼓传花的形式向后传递,短期限理财资金错配长期限非标资产或将被逐步规范。消除多层嵌套旨在清理非必要的交易结构,推进投资链条透明化,引导资金流向实体。

      “三立”指统一产品体系、推动净值化转型、设立资管子公司。其中,统一产品体系旨在推动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资产管理机构的监管统一,减少监管套利。伴随着公募和私募产品的划分、不特定投资者和合格投资者资质的界定,大众银行理财产品起售点、销售模式限制可能会放松,原本高净值客户理财的起购标准会大幅提高。净值化转型旨在推动理财产品风险充分、及时披露,银行理财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资产估值、信息披露体系,并培养理财客户投资习惯。允许设立资管子公司旨在推动资产管理业务与母公司的风险隔离,银行理财或将获得实质上的基金牌照。

      “三破三立”直指银行理财业务目前存在的核心问题,也是银行理财业务能否回归本源、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应对好“三破三立”的冲击,也就抓住了银行理财业务转型的方向。

      新资管背景下,城商行理财业务独特的优劣势或将被重塑

      相对于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理财业务具有较为个性化的优劣势。一方面,城商行扎根地方,与地方实体经济结合得较为紧密。从理财产品投资端来看,更倾向于投资当地的融资项目、企业债券等,基础资产来源稳定,风险情况清晰,这也是为何在去嵌套、去杠杆的强监管背景下,2017年城商行理财业务规模仍然保持一定增长的原因。从理财产品募集端来看,城商行网点下沉相对于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更容易,在市、县的网点覆盖更为全面,部分城商行大力推动普惠金融将网点布设到了乡、镇,在募集资金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理财产品设计方面,城商行是地方法人银行,灵活性高,反应速度快,能够迅速捕捉当地企业和居民的个性化需求进而定制理财产品,抓住市场机会。

      另一方面,城商行普遍规模较小,投研队伍较弱,在产品运作方面相对于国有大行和股份制行有一定弱势。从基础资产种类来看,城商行理财业务的基础资产多为债权类资产,债券等标准化产品的发行能力也相对较弱,股权、衍生品、商品等产品类型少有涉及,创新能力相对不足,这也使得城商行理财业务等非标占比指标的压力较大。从产品类型来看,城商行理财产品中净值型、开放型的占比偏低,面临的转型压力更大。从投资运作来看,由于城商行理财业务的人员配置一般较少,使得城商行理财业务在金融资产优化配置、交易获利、金融工具运用等方面与其他资管机构有较大差距,影响理财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激励机制上来看,城商行的激励机制市场化程度较弱,理财业务从业人员的薪酬水平低于北上广等金融聚集区域,更低于基金等资管机构,更重要的是很多城商行“多赚钱,多发工资”的激励并不能很好的实现。从理财服务来看,网点理财经理普遍不具备足够专业的资产配置咨询顾问能力,且城商行代销的资管产品丰富程度也进一步限制了理财服务能力的提升。

      在资管行业统一监管、统一竞争的趋势下,城市商业银行将面临新的挑战。一是关于非标资产投资问题。一旦非标资产期限错配严格禁止,由于投资者普遍不愿意接受中长期理财产品,那么投资长期限非标资产的难度增加;此外,公募型产品是否允许投资非标资产、允许投资具有何种特征的非标资产仍未给出明确规定,非标资产未来的发展空间不确定。二是关于保本理财问题。城商行保本理财占比为24.28%,相当于城商行总负债的4.1%,一旦保本理财被叫停,一方面保本理财不能再作为城商行主动负债工具,这对表内流动性风险管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城商行需要设计新理财产品来满足低风险偏好的客户需求。三是关于净值化转型的问题。目前许多城商行未推出净值化产品,若推动净值化转型,城商行需要建立完善的估值模型、估值系统、信息披露机制等。四是关于去嵌套的问题。受限于银行理财的投资主体资质问题,城商行理财多层嵌套的比例可能较高。

      在未来新资管竞争格局下,城商行的优劣势将面临重塑。一方面,在产品体系、业务资质、投资范围、销售模式统一化的趋势下,银行代销的资产管理产品必然会更加丰富,城商行理财原有的渠道和资产优势或将被弱化。另一方面,城商行理财过去的运作能力、创新理念、激励机制、服务能力等劣势,在更加平等、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可能会更加凸显。

      城商行要打造四大能力,推动理财业务全面转型

      在当前的监管趋势下,回归本源、专注实体、合规经营、稳健发展的新资管时代即将到来,城商行要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弥补劣势,培育新竞争格局下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推动理财业务转型升级。打造城商行理财业务核心竞争力,要重点通过人才、机制、考核等有效安排,提升四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资产运作能力,优质资产是为客户谋求稳定较高收益的关键,投资运作能力是提升客户收益的保障;二是产品服务能力,具有较强的产品设计能力才能够推出适合客户个性化需求的理财产品,专业化的理财服务能力是未来银行理财业务独立化运营后银行本体资产管理服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三是系统支撑能力,协同有效的业务板块联动能力是银行理财业务相对其他资管机构的独特优势,强大的信息系统是理财业务健康发展的基础;四是风险管理能力,安全性是理财品牌建设的核心。

      资产运作。基础资产获取方面,一是发挥银行在债权类资产领域的领先优势,以及城商行在深耕地方实体经济的独特优势,通过行外联动、行内联动,拓展非金融企业债券等标准化债权产品应用,创新非标资产业务模式,不断丰富理财业务的基础资产库;二是加大创新、深化学习,不断拓展现有资产类型边界,组合利用各类金融工具,探索从以债权为主的资产配置模式向涵盖权益、商品、衍生品、贵金属等全市场、全品种的资产配置模式转变。投资运作方面,一是强化基础研究,加强对宏观经济金融走势、金融市场波动趋势、信用风险形势的研判,为优质资产筛选、交易机会把握提供指引;二是提升策略投资能力,基于趋势研究,运用投资组合的理念精确单个资产和资产组合的风险收益计量,通过精选资产、分散投资,实现同等收益的较低风险、同等风险的较高收益;三是构建基于收益风险的考核体系,以均值和方差为核心指标,科学测度理财产品资产运用风险收益,科学计量产品投资运作水平,提升投资运作能力。

      产品服务。在产品端,要不断丰富产品体系,现阶段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加强非保本理财产品体系建设,创新策略保本理财产品体系,加强投资者教育,引导客户按照风险承受能力投资不同类型的非保本理财产品;二是适应资管业务发展趋势,推动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在资产端要适应趋势探索产品形式和基础资产的有效对接。一是针对长期资产,加快债权资产的证券化,推动非标转标,化解非标资产接续问题;二是加快提升投行业务能力,以标准化产品对接企业融资需求,不断拓展新型标准化债权产品应用;三是以多种手段提升合格投资者客户基础,发行私募产品对接非上市企业股权类融资需求,拓展业务范围。在服务端要发挥城商行贴近客户的优势,在客户资产配置顾问和销售渠道两方面,不断提升理财服务和销售能力。一是运用金融科技和大数据模型精准识别和刻画客户投资实力、投资经验、投资偏好,科学评估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做好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与理财产品的适配。二是建立客户端和产品端的反馈机制,全面整合客户需求,开展“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持续提升全面综合解决客户投资服务问题的能力,增强客户体验。三是拓展产品销售渠道,抢抓资管监管统一的机遇,构建涵盖直销银行、互联网平台、银行及资产管理机构等多层次的销售网络。

      系统支撑。未来理财业务板块的独立化程度会不断提高,子公司化是趋势,建立完善的城商行本体和理财业务协同联动机制是继续发挥城商行理财业务优势的基础,一是加强理财业务与客户部门的产品销售联动,通过完善市场化内部计价提升销售能力,并将销售渠道向本行理财产品倾斜;二是强化投行业务、公司业务与理财业务的联动,继续巩固发挥城商行在获客基础资产的优势,并通过完善综合金融服务,不断提升城商行服务地方实体经济的能力。强大的信息系统是城商行理财产品业务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一是推动理财业务系统功能建设,以开放式、可扩展、易兼容的理念完善系统架构;二是推动净值化理财业务系统建设,按照监管趋势建设适应净值化产品发行运作的信息系统,内嵌多种估值模型,实现自动化估值、自动化信息披露;三是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动实现资产端、投资者、业务管理、监管报表、信息披露等信息的自动统计、自动关联,以信息系统替代人工操作,降低操作风险,将人才资源从简单统计转移到产品设计、投资运作等领域,推动人才价值最大化。

      风险管理。操作风险是城商行银行理财产品的生命线,一旦发生,其引发的声誉风险或将影响银行生存。加强操作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强化销售端风险管控,严格把控销售各环节,杜绝“飞单”事件;二是加强交易对手管理,强化交易对手名单制管理,确保资金流向安全;三是加强投资运作流程管理,坚决杜绝“萝卜章”类事件。此外,城商行理财业务风险管理除了基础资产投资时的风险评估外,还要密切关注在强监管环境下的市场风险。一是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开展多场景、多层次的流动性压力测试,加强交易对手协作和基础客户联动,应对保本理财停发、非标资产清理、同业理财萎缩等冲击;二是全面摸排基础资产风险,尤其关注在当前强监管形势下融资客户的经营风险、资金链风险变化情况,避免“踩雷”事件。三是严格按照监管导向调整业务模式,在非标占比、资产穿透、独立核算、资金运作等方面严守监管红线。

    责任编辑:方杰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