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为何外媒经常戴有色眼镜看我国银行业

    董希淼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2018-01-30 12:29:03 银行 董希淼
    董希淼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2018-01-30 12:29:03
    董希淼

    核心提示美国少数评级机构和部分媒体不时拿着一些错误的数据和老掉牙的理由,对中国银行业指手画脚,而且谬误百出。

    近年来一股逆全球化思潮涌动。美国少数评级机构和部分媒体不时拿着一些错误的数据和老掉牙的理由,对中国银行业指手画脚,而且谬误百出。

    一是将我国银行业正常的理财业务发展,说成“隐藏不良资产”。如美国某媒体去年9月发表《中国最危险的银行》文章,就此说三道四,颠倒是非。事实上,随着经济增长方式和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变,以及个人投资理财需求增加,传统的存贷款模式难以完全满足企业和个人多元化的金融需求。这就要求银行围绕客户需求进行交易设计和安排。这是银行理财的主要优势,也是过去几年来理财业务快发发展的重要原因。我国大部分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健康,业务处理遵照监管要求和会计规则,不存在隐藏不良贷款的情况。当然,我国银行理财业务过快增长也存在一些问题。去年以来,我国银行业主动采取措施,加快业务转型,理财业务增速明显下降,全年规模少增了5万亿元,未来将更加稳健。

    二是将我国银行业向零售银行转型,说成“绝望之下的无奈之举”。如美国某媒体今年1月发表《中资银行业务转型并非万全之计》,对此主观臆断,横加指责。相比批发银行业务,零售银行业务更强调专业服务和智力投入,受宏观经济、利率变化等影响较小。因此,零售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的“稳定器”,如果以强大的零售银行业务作为支撑,商业银行可以相对自如地面对金融业不断走向市场化的各种挑战。我国银行业零售业务的占比相对较低,发展潜力还非常大。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经济增长动力和消费转型升级,我国更多银行将主动向大零售银行转型。

    其实,美国很多银行过去也曾主动向零售银行业务转型,如富国银行、美国银行,零售银行业务收入是这两家银行最主要的盈利来源。从全球范围看,向零售银行转型是银行业的一大趋势。

    三是将我国银行因业务发展需要补充资本,说成“被迫注资”。不少外媒对此过度解读,上面提到的两篇报道更是捕风捉影,无中生有。银行资本补充的需要,一方面取决于银行的风险加权资产,另一方面取决于资本补充的来源。从银行的风险加权资产看,通常银行业务占用的风险加权资产越少,对资本补充的压力就越小。2017年下半年以来,我国不少银行零售贷款占比提升,而零售业务的资产比对公业务的资产在银行表内风险加权资产的占比更低。从资本补充来源上看,随着越来越多的银行逐渐实行新的巴塞尔协议III,银行通过推进上市、发行可转换债券、二级资本债等外部方式及时补充资本。2017年三季度,我国银行业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较上半年均有所提高。从整体上看,我国银行业2018年资本补充压力并不大。

    还有一些评级机构和国外媒体,对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也是忧心忡忡。事实上,2016年下半年以来,我国银行业资产质量压力逐步缓解,信用风险水平保持稳定。2018年,随着宏观经济复苏迹象显现,实体经济基本面得以修复,我国银行业资产质量将进一步趋于稳定,整体上将延续不良贷款余额上升、不良贷款率下降的“一升一降”趋势。尽管对部分区域和行业仍需重点关注,但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爆发的高峰已经过去。

    那么,这些海外评级机构和媒体,为何如此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银行业呢?首先,世界政治经济竞争格局的重塑,给西方经济大国带来一定压力。我国银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在英国《银行家》发布2017年全球银行1000强中,来自中国的126家银行榜上有名,其中前10强有4家中资银行。

    其次,在全球经济下行的环境下,对中国银行业现状缺乏了解甚至一知半解。近年来,根据国际金融体系的框架,我国构建更加平稳有序的货币金融体系,促进金融部门改革,以更好预防和应对金融体系中出现新风险和脆弱性,这些都是对全球金融业的贡献。同时,我国还不断完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促进普惠金融发展。

    再有,市场投机牟利所需,妄图通过唱空中国银行业谋取不为人知的利益。对于投机者而言,可以通过先唱空、再做空、后收割等一系列步骤,谋取投机利益。去年以来,随着我国上市银行股价快速上涨,唱空者频频被打脸。

    1月24日,中国工商银行股价再次大涨,市值突破2.6万亿元,再次登上全球银行业市值第一的“宇宙行”宝座。尽管去年以来我国银行业受到了“强监管”,但银行股估值较低,在资产质量趋于稳定、业绩增长相对确定的情况下,持续上涨有其内在的逻辑。“强监管”将可能引致“良币驱逐劣币”,长期而言对银行业的发展是积极正面的。

    2018年,世界经济整体复苏有望,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我国银行业将迎来新的机遇,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未来值得期待。(董希淼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