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银行账户分类两年考:银行卡发展迎“拐点”

    包慧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7-12-18 10:16:16 银行卡 银行动态
    包慧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7-12-18 10:16:16

    核心提示2016年成为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史上的一个拐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浙商银行和浦发银行获悉,目前其I类账户和II类账户占比基本持平,各占一半。III类账户则微乎其微,浦发银行甚至根本没有开放III类账户的申请。在浦发银行相关人士看来,“III类户和II类户除了有限额,其他没有任何区别,所以没有必要做III类户。”

      2016年成为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史上的一个拐点。

      此前的中国银行卡产业经历了十余年狂飙突进,每年发卡量均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央行支付体系报告显示,2017年二季度末,全国银行卡在用发卡数量63.47亿张,同比增长8.9%,这是发卡数量增速首次从两位数下跌到个位数。

      2016年二季度末,全国银行卡在用发卡数量58.28亿张,同比增长15.83%;2015年全国银行卡在用发卡数量54.42亿张,同比增长10.25%。2014年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49.36亿张,同比增长17.13%;2013年为19.23%,2012年为19.8%,2011年为22.1%。

      2016年发生了什么?这一年央行有两大新规落地。

      其一为2015年12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下发的《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 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将银行个人账户分为不同权限等级的三类账户。

      其二为2016年9月30日,央行发布261号文明确规定,自2016年12月1日起,每个人在每家银行只能开立一个I类账户,并于2016年11月25日发布302号文细化账户分类管理。

      银行卡是支付结算的基础介质,支付结算又是所有金融业务不可或缺的环节,银行卡开户渠道和分类的根本性变化,产生的影响远非限额和场景限制这么简单。

      一张薄卡片背后的生意经

      银行卡虽小,背后代表的银行账户却是所有金融活动的基石。

      一位国有大行的零售银行业务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央行这两个新规出来后,几个国有大行差点哭晕在厕所,因为以往几大行以点多面广、持卡人遍布城乡为傲,如今,新规可能让持卡人更专注于一家银行,大行过去召之即来的数量庞大的客户群体,如今可能要没了,一年新发卡几千万张的规模可能要少了。”

      随着发卡量的减少,其背后带来的银行卡相应收入也必然要减少。“比如说基于借记卡规模的工本费、年费、小额账户管理费等,一年几十亿,可能就没了。”前述人士称。

      被称为宇宙行的工商银行2015及2016年年报的数据显示,在其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之中,银行卡的业务手续费收入在2016年出现微负增长,2014年为351.33亿元,2015年为376.84亿元,2015年同比增长7.3%,2016年则下降为376.7亿元,减少了1400万元。

      同时其结算、清算及现金管理收入也出现了下滑,2015年为279.86亿元,2016年降至261亿元,同比下降了6.6%,减少了17.67亿元。对此工行解释为,向实体经济和消费者减费让利,加大了结算类业务的优惠减免力度,所以个人人民币结算业务收入有所下降。

      2016年工行发行了国内首张Ⅱ类账户实体借记卡,截至2016年年末,工行的银行卡发卡量为8.3亿张,比2015年末增加8145万张。也就是说,2016年新增发卡量达8145万张,2015年的新增发卡量为8287万张。

      随着261号文的深入实施,个人冗余银行卡逐步减少,存量客户争夺战将日见激烈。可以预见,账户管理新规关闭了“账户数量疯涨”的大门,也开启了“客户精细管理”的窗口。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账户分类管理一方面有利于银行业利用Ⅱ类户和Ⅲ类户开展金融创新,对银行的网络金融和直销银行发展有利,另一方面也利于防范金融风险,打击电信诈骗。

      详解三类账户区别III类户略显尴尬

      不过分类设想与现实或有一定落差。

      目前官方未披露三类账户开立情况,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浙商银行和浦发银行获悉,目前其I类账户和II类账户占比基本持平,各占一半,III类账户开立则微乎其微,浦发银行甚至根本没有开放III类账户的申请。与此同时,I、II类账户开户数虽然在部分银行持平,但两类账户背后锁定的存款规模也有显著的差异。

      三类账户的开立情况在政策落定之初或许已经决定。根据央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将银行账户分为Ⅰ、Ⅱ、Ⅲ三类进行管理。

      其中,Ⅰ类银行账户可以办理存款、购买投资理财产品、转账、消费和缴费支付、支取现金等业务;Ⅱ类银行账户可以办理存款、购买投资理财产品、限定金额的消费和缴费支付等业务;Ⅲ类银行账户可以办理限定金额的消费和缴费支付服务。

      简单来说,Ⅰ类账户作为金库,可以作为工资账户或者个人财富主账户,用于大额的消费、资金往来、存款投资等会使用这张卡,大额资金流转、储蓄存款及投资理财。Ⅰ类账户不必随身携带,也减小了卡片遗失带来的风险。

      Ⅱ类账户当做“钱包”。Ⅱ类账户投资理财功能齐全,从Ⅰ类账户向其转入资金没有累计转入限额,既能满足日常使用,又可避免大额资金损失,可以作为日常的“钱包”。

      Ⅲ类账户存放“零花钱”,这样安全方便、随充随用。主要用于小额高频交易,适合用于绑定支付账户,及日常小额高频交易(如二维码支付、手机NFC支付等)。

      不过落地到银行业务开展而言,浦发银行相关人士的看法则是,“III类户和II类户除了有限额,其他没有任何区别,所以没有必要做III类户。”

      央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对Ⅱ类户和Ⅲ类户分别设置了10000元的单日支付限额和1000元的账户余额的规定。

      对此,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通过电子渠道开立的个人银行账户,核实手段相对单一,开户申请人开户意愿的核验难度较大,不法分子利用此渠道假冒他人名义开户的风险相对较高。如不设置单日支付限额或限额过高,一旦发生不法分子冒名开户的风险事件,有可能给其带来较大的资金损失。”

      《通知》也对三类账户对应的开户提出了具体要求:对于通过柜面提交银行账户开户申请的,存款人可开立Ⅰ类户、Ⅱ类户和Ⅲ类户;对于通过远程视频柜员机和智能柜员机等自助机具提交银行账户开户申请,银行工作人员现场核验身份信息的,存款人可开立Ⅰ类户;银行工作人员未现场核验身份信息的,存款人仅可开立Ⅱ类户或Ⅲ类户;通过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提交银行账户开户申请的,存款人仅可开立Ⅱ类户或Ⅲ类户。

      一位股份行副行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账户分类管理后,过去银行业的一些做法被规范了是好事,但远程开户的要求非常严格,业务受理也有限,对我们而言,机会会多一点。”

      新规为银行对抗第三方支付利器?

      新规正在影响银行业与互联网金融企业之间的竞争格局。

      乐观者认为,账户分类之后,银行卡的“虚拟化”和申请渠道的“线上化”可以释放银行网络金融业务潜力,大象开始起舞。

      理由是,从三类账户的属性和区别来看,经过面对面确认用户身份的Ⅱ类户,除了特定交易有限额以外,和Ⅰ类户并无区别,可以满足客户几乎所有的用卡需求,且具有易注销、易管理和安全性更高等特征。Ⅱ类户将引领银行卡结算体系逐步步入虚拟化时代,没有了实体银行卡的束缚,银行线上业务的潜力将得以充分释放。

      此前,银行系互金业务囿于流程和体验的较大差距,并未被互联网金融企业视作竞争对手。

      悲观者则持有相反的态度,“对于银行账户,并没有放松多少,央妈还是管得太死太严了。”一位股份行电子银行部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吐槽称,“比如说二维码支付,某股份行电子银行部2013年就推出了基于二维码的异度支付,市场反响很好,2014年央行一纸文件暂停,银行和银联很听话不敢玩,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还在做,造成现在的局面,能仅怪银行、银联不创新吗?”

      新规带给银行一个可以看得见的好处是,获客壁垒被打破,业务量和客户数有望迎来高速增长期。

      来自银行人士的分析,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业务面向所有银行卡客户不同,银行的线上业务通常只对本行客户开放。银行要拓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先要把潜在客户发展为持卡客户,需要客户去网点申请一张借记卡或线上申请一张信用卡,最终还是受制于线下物理网点的数量和服务效率,发展速度与互金企业没法比。

      第三方支付企业的账户本质上还是绑定的相应银行账户,没有银行账户,支付账户就是无源之水。比如说用户在第三方支付的账户资金实际上只是虚拟账户的资金信息,而实际的资金存放在支付平台在银行设立的银行账户上。同时,对支付账户也同样有分级管理的规定。

      而现在Ⅱ类户可通过简单绑定本行或他行银行卡开户,与第三方支付企业的账户开立过程一样简单,银行业务拓展不再受制于本行持卡客户规模,有望迎来高速增长期。

    责任编辑:方杰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