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人工智能“入侵”银行业,什么样的员工会继续留下?

    王晓丽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2017-09-21 07:58:36 人工智能 银行 原创
    王晓丽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2017-09-21 07:58:36

    核心提示在将来的某一天,人工智能是否会彻底替代380余万银行人?

    当人脸识别、智能机器人、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等等黑科越来越真实的时候,人工智能对银行人饭碗的威胁,也变得越来越真实。

    那么,在将来的某一天,人工智能是否会彻底替代380余万银行人?

    “来自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威胁将改变‘后端办公室’,未来5年内,银行业30%的工作岗位将会消失,”现年60岁的花旗集团前CEO潘伟迪(VikramPandit)表示。

    潘伟迪的预测与花旗的看法基本一致。去年3月,花旗曾在一份报告中预测,银行业30%的工作岗位将会消失。不过花旗报告中给出的时间期限是10年,而不是5年。为此,花旗已经成立了新的中心,在整个银行内部部署机器人。

    其实,早已有多名银行家都曾表达过类似的担忧,即人工智能将导致大量工作岗位消失。上月,瑞银集团首席运营官艾克赛尔·莱曼(AxelLehmann)表示,人工智能将从根本上改变银行业务,传统银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

    如何驾驭人工智能?世界顶尖银行都在“搞事情”

    随着金融科技时代的到来,众多银行纷纷拥抱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在这个数字化、数字驱动、万物互联的竞技场中展开新一轮激烈角逐。最近的资料显示,几大世界顶尖银行都已经在人工智能方面“大搞事情”。

    高盛

    在高盛工作是一种什么体验?相信很多人会说,一名高盛的交易员无疑是这个星球上最好的职业之一!因为,高盛员工的月薪不但是行业最高的,年终还能领取一大笔奖金。据悉一位员工在高盛工作3年后,便可在北京三环内全款买房。

    然而,这样的“金饭碗”也有不保的时候。作为银行业变革进程中的领头羊之一,高盛正转向由人工智能驱动的系统,以预测市场趋势,从而做出更好的交易决定。他们利用复杂的交易算法(有些算法具有机器学习能力),在货币和期货等交易领域实现大规模自动化。由此,高盛集团纽约总部的美国现金股票交易员工数量从2000年的600个下降到现在仅有两个,其余的工作全部由200名计算机工程师所维护的自动交易程序完成。

    金融数据服务商Kensho 是高盛2014年投资的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其CEO丹尼尔·纳德勒(Daniel Nadler)称:“Kensho开发的程序,做分析工作只需一分钟,而拿着高达35万美元年薪的分析师们,需要40小时才能做完同样的工作。十年后,高盛员工肯定比今天还要少很多。”

    此外,高盛利用机器学习平台“Kensho”来挖掘国家劳工统计局的数据,并将所有信息汇编成定期摘要。该摘要有13个模型,来参照过去类似的就业变化,以预测股票走势。并且,在国家劳动统计局发布数据后仅仅9分钟就能通过模型呈现结果。

    摩根大通

    华尔街第一大投行摩根大通专门设立了技术中心,聘用约4万名技术工作者,专攻大数据、机器人和云基础设施,期望借此找到新的收入来源,降低费用和风险。据悉,近几年,摩根大通每年在科技上的投入达90亿美金,根据摩根士丹利分析师 Betsy Graseck 的数据,摩根大通今年在技术上的预算更是占到了总预算的 9%,达到了行业平均水平的2倍。

    摩根大通的技术投入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2016年1月上线的摩根大通程序 X-Connect,会自动检查雇员的邮件,帮助他们找到与潜在客户关系好的同事,让雇员能够发现新的生意。

    2016年6月,摩根大通推出的智能合同平台(COIN)出尽风头。律师和贷款部门的员工每年在这些合同上耗掉的时间加起来有 36 万个小时,COIN在数秒之内便可以迅速完成,而且正确率要比人工审理更高。

    除了这些处理对外业务的程序以外,摩根大通还有些相对没那么复杂的程序来解决内部工作,他们的机器人会代替人类员工,给雇员使用某个软件的授权,或者是解决部分技术问题,比如重设密码。根据摩根大通首席运营官 Matt Zames 的说法,预计今年机器人会处理 170 万次请求,这相当于 140 个人的工作量。

    富国银行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很多传统金融机构都在寻求机会升级转型。据悉,全球市值最高的银行——富国银行每年的科技支出约70亿美元,这些支出不仅包括该行自身的科技研发支出,还包括对外部一些人工智能公司的投资与合作,如2016年11月,富国银行和美国智能投顾平台SigFig宣布合作推出新的智能咨询服务roboadvisor。

    今年2月,富国成立了一家新的人工智能公司,研究如何为银行客户提供更个性化、人性化服务。同时,富国银行表示,将逐步关闭400家线下门店,将其替换为自动化系统和在线银行产品

    今年 4 月份,富国银行开始试点一款基于 Facebook Messenger 平台的聊天机器人项目,虚拟助手通过与用户交流,为客户提供账户信息,帮助客户重置密码。

    今年7月,富国银行宣称今年下半年将正式对外发布其智能投顾平台“Intuitive Investor”,据悉,该平台届时将把目标客户定位于“千禧一代”,致力于为其人生第一笔投资提供专业的智能投顾服务。而于明年上半年将推出一个试验版的机器人理财顾问服务,明年一季度末左右开始向少数客户提供这一服务。

    美国银行

    美国的银行利用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用得很深,用人工做决策的已经比较少。据报道,美国银行自2010年1月以来累计已裁减7.5万名员工。美国银行营运长Tom Montag 今年7月表示,将设法找出更多通过科技(例如:大数据)去取代人力的方式。

    其实,美国银行的科技应用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如,今年8月,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与Fintech创业公司High Radius达成合作,将人工智能应用于企业应收账款处理。该应用程序专为大型、复杂的公司管理大笔支付业务,因这些公司常常发生回款信息丢失或一方单独收到付款的情况。使用此解决方案可自动识别付款人,以及发票的汇款数据。

    此外,不久前,美国银行的智能虚拟助手 erica 也正式亮相。用户可使用语音和文字与Erica互动,Erica可以帮助用户查询信用平分、查看消费习惯、随着银行收支流水的变化为4500 多万客户提供还款建议、理财指导等。该银行称,Erica旨在成为用户“可信任的金融咨询师”。据悉,Erica将2017年年底大规模投放使用。

    事实上,不仅上述银行在人工智能应用层面取得重大进展,世界上很多银行亦是如此。如西班牙对外银行已经使用机器学习技术判断信用卡欺诈问题;瑞士瑞信银行已经部署了基于机器学习的高频交易平台;汇丰银行已经使用基于人脸和语音的生物识别技术来验证消费者身份;德意志银行利用新闻舆情分析进行金融预测;苏格兰皇家银行使用“LUVO”虚拟对话机器人为客户获取最适合的房屋贷款;西班牙国际银行使用图形分析方法为客户全方位画像;瑞士银行(UBS)正寻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观察客户的面部表情来帮助他们进行投资等等。

    人工智能助力银行业变革 哪些人适合继续留下?

    其实,人工智能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这一概念最早在1956年被提出。算法的持续革新、硬件的发展成熟和更大量级的数据共同驱动人工智能在沉寂了几十年之后再一次卷土重来。

    只不过,人工智能给银行业带来的变化从未像现在这样猛烈。例如北欧联合银行已经推出了名为Nova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聊天机器人和虚拟助理,Nova能够顺畅地理解挪威语,并回答与养老金和保险业务相关的问题。目前,Nova已经开始服务于该银行位于挪威等地的网点。这样的人工智能助理在欧洲已经开始逐步取代现实中的网点雇员,很多银行已经开始关闭线下的实体网点,例如北欧的大型商业银行在过去的十年内已经关闭了大约30%的线下实体网点。

    事实上,在中国,银行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趋势也很明显。如,2015年,交通银行推出的智能网点机器人 “交交”,可以人机进行语音交流,还可以识别熟悉客户,在网点进行客户指引、介绍银行的各类业务;2016年招商银行在其APP 中正式上线摩羯智投,把智能投顾这个概念推向了大众的视野;平安运用人像识别技术,在指定银行区域进行整体监控,识别陌生人、可疑人员和可疑行为,提升银行物理区域安全性,该套系统还能识别银行VIP客户等,实现个性化服务等等。

    虽然说人工智能颠覆银行业还尚言之过早,但如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很显然已经显著帮助传统金融机构解放了人力、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那么未来,当众多银行岗位被人工智能技术替代,什么样的人适合继续留在银行?

    “人工智能对一些银行工作岗位的替代性很大,但被替代的并不是特别简单的工作,反而是知识密集性较高的工作。那些需要温度的工作岗位很难被替代,比如营销、公关、谈判这类软性技能,始终是落在人的肩上。”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银行的主要业务脱离不了‘销售’,偏向市场端的对公对私岗位是创造价值的‘源头’。柜员、理财经理、客户经理是‘销售’链条中脱离不开的三个职位,以柜员为例,作为维护和开发客户的重要渠道之一,人工智能的出现,让柜员摆脱了技术操作的束缚,那些思维灵活的员工,会充分利用时间提高服务意识,对客户进行差异化服务,因此,他们这类人更适合继续留在银行。”一位业内人士补充道。


    责任编辑:晓丽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