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平安银行资管部副总经理郭新忠:理财转型难点仍在打破刚兑 净值化并非唯一方向

    杨晓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7-06-21 09:01:52 郭新忠 理财 银行动态
    杨晓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7-06-21 09:01:52

    核心提示银行理财转型难主要在如何有序打破刚兑预期。在这个过程中,一是必须破局,打破路径依赖的惯性思维;二是推进要有序,理财转型不是一定要净值化,关键是要逐步让客户的收益跟随投资收益的波动而波动起来。

      银行理财转型难主要在如何有序打破刚兑预期。在这个过程中,一是必须破局,打破路径依赖的惯性思维;二是推进要有序,理财转型不是一定要净值化,关键是要逐步让客户的收益跟随投资收益的波动而波动起来。

      监管大年背景下,银行理财究竟如何转型?

      平安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郭新忠有着一以贯之的理解:对于理财等创新业务应加强资本约束,强化银行表内外风险隔离,即银行承担风险的,必须受银行资本约束;投资人风险自担的,应与银行母体风险隔离。在这背后,牵扯到会计准则的明确和执行,是监管指导下的行业自律问题。

      平安银行年报显示,截至2016年末理财规模为9300亿元,其中非保本理财规模7400亿元,全年资产管理规模日均9800亿元,较2016年初增长88%。

      平安银行资管业务经历了两年的规模高速扩张,调整理财负债结构的挑战在业内颇具代表性。郭新忠表示,借平安银行零售转型的东风,目前理财负债中,零售占比已超过一半;同业理财占比已大大下降,不再构成流动性压力。

      银行理财转型之难

      《21世纪》:你对今年的宏观判断是什么?

      郭新忠:总体来说,宏观基本面并无显著变化,过剩产能淘汰和房地产调控带来一定下行压力,但同时基建在托底,外围经济复苏带来外贸领域的改善,中国经济的韧性还是比较强的。

      所不确定的是去杠杆的力度和路径,我们感觉去杠杆过程中的资金成本上升已开始向实体经济传导,反映在债券、广义信贷等资产的价格逐步抬升,资金获取难度有所加大。若这个过程过于剧烈或耗时过长,可能对整体经济运行构成向下压力,特别是部分负债过高的行业或企业受影响比较大。

      《21世纪》:怎样理解“去杠杆”中的“杠杆”?

      郭新忠:首先,国内企业负债率上升较快且缺乏约束。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统计,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中国非金融部门(包括政府、家庭和企业)债务率是255.6%,其中非金融企业的债务率是166.2%,私有非金企业负债率是209.5%,指标均高于统计的新兴经济体,当然整体负债率截至去年三季度末仍低于统计的发达经济体。但还要考虑到我国的企业资本来源中,有一部分是名股实债的结构。

      其次,金融机构的资本需要进一步夯实,如果承认我国金融机构所发行的资管产品存在广泛的刚性兑付预期,那么目前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水平还需再评估。

      第三,各类资产管理产品的资金还不够稳定,目前各类资管产品的资金来源中,同业存单、同业理财、债券回购等稳定性较差的批发资金仍占据相当比例,其压缩过程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21世纪》:一方面是金融从抑制到过度,社会整体负债率偏高,要去杠杆;另一方面居民理财的需求很大,银行理财前景究竟如何?

      郭新忠:整个理财市场的潜力依然很大。去年大资管规模超90万亿元,去掉通道、相互投资等虚增部分,估计在60万亿以上,不到GDP的100%;而欧美国家这一比例有2倍多,这和融资结构不同也有关,美国直接融资占比较大。

      我们的银行理财需转变模式。目前主要问题仍是刚兑预期没有被打破,没有把风险真正转移出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代客理财。只有把风险真正转出银行母体,才能不受银行表内资产规模的约束,才能在出现问题时不侵蚀到银行资本。

      《21世纪》:从短期角度怎么看2017年银行理财的规模增长?

      郭新忠:过去银行理财增速较快有两个因素:一是利率向市场化转轨过程中的存款理财化,二是过去几年资产荒背景下的同业理财增长。

      目前,随着存款利率上限打开、以及大额存单等主动负债品种的推出,对保本理财和结构性存款形成替代作用,存款理财化在边际上的增量增速在下降。在去杠杆和严监管背景下,同业理财面临持续压缩。因此,判断今年银行理财的规模增速可能出现明显下降。

      2017年上半年,借零售转型东风,平安银行零售理财增幅超过1000亿元,目前零售资金占比已超过一半,零售和企业法人资金占比超过80%。

      《21世纪》:银行理财转变模式可能的路径是什么,转型之“难”在哪里?

      郭新忠:银行理财转型难主要在如何有序打破刚兑预期。一方面,机构和监管都希望稳定,另一方面如不打破,系统性风险的积累不容忽视。

      在这个过程中,一是必须破局,打破路径依赖的惯性思维;二是推进要有序,理财转型不是一定要净值化,关键是要逐步让客户的收益跟随投资收益的波动而波动起来;三是在监管主导下完善对资管法规的修订,形成包括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和会计师等中介机构在内的行业自律机制,其中关键在于会计准则的明确和执行。

      比如在理财产品估值方面,按照会计准则精神,如果摊余成本法和盯市法的估值偏离达到一定程度,就应转为盯市;在资产分类方面,持有至到期的资产实际卖出达一定比例,就应全部重新归类;在刚性兑付产品管理方面,若能够证明其占比超过一定比例,就不能在表内终止确认等。如果这些会计准则的要求能够严格执行,相信会重塑资管业态,当然这需要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的共同努力。

      大类资产无明显趋势性行情

      《21世纪》:今年资管的主题词是什么?

      郭新忠:做强中场、两端突破、科技引领、占领先机。中台的运营管理能力(包括组合管理能力)是决定一家资管机构能够走多久的关键因素。提升中台的效率和前瞻性,进而在投资端、产品端有所突破。借FinTech东风,在渠道和销售端,对客户精准画像和匹配产品,不断提升客户体验;在投研环节逐步尝试对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提高投研和风控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等。

      《21世纪》:今年的大类资产配置策略是什么?

      郭新忠:总体来看,主要大类资产很难看到有明显的趋势性行情。一是在管好自身流动性的同时,关注在去杠杆用力过猛的区域或时点存在的超调机会;二是,随着债券市场的深度调整,部分信用债券的收益已进入可配置区间,在仔细甄别信用风险的前提下逐步介入;三是,关注股票市场的结构性行情,在平淡期加强布局,随着价值投资理念回归,侧重选股能力强的权益委外机构的引入。最后,特别重要的是,从整体组合整体管理的角度,要让组合有充分的灵活性,预留充足的流动性资产,同时积极拓展资产销售交易渠道和证券化渠道,让不可交易的资产可交易起来。

      《21世纪》:今年在产品端会有哪些变化?

      郭新忠:产品端,常规的产品要顺应监管变化,做成开放式,减少错配,向公募基金靠拢。常规产品要减少只数,具体做法是同质化产品合并同类项。

      同时,产品端的收益要在一定程度上波动起来,如约定固定的管理费率和超出业绩基准部分的分成比例(参照行业惯例,银行分成比例不超过20%),客户的收益直接反映投资端的收益波动,逐步改变投资者对银行理财的刚兑预期和购买习惯。

    责任编辑:韩希宇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