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从银行辞职后,你还能干什么?

    来源:洪言微语 2017-05-22 11:01:29 辞职 跳槽 银行动态
         来源:洪言微语     2017-05-22 11:01:29

    核心提示其实,很多职场达人都会告诉你,职场人要保持一种能随时离开的能力。因此,这个问题的重心并非离开,而是还有没有离开的能力。

      01

      这是知乎上的一道题目,题主是某银行的一位客户经理(从柜员岗位转岗不久),因为工作上的各种心塞,于是便起了离职的心思,之后便有了这个可能令每个人都为之一震的问题,“离职后你还能干什么”?不妨先静思三秒钟,咱们再接着往下说。

      其实,很多职场达人都会告诉你,职场人要保持一种能随时离开的能力。因此,这个问题的重心并非离开,而是还有没有离开的能力。

      这个暂且按下不提,想想当初刚毕业的时候,我们会积极地向不同的行业或企业投递简历,几乎从不会基于能不能干好来限定自己,我们看的是这份工作薪酬如何,能不能解决户口,发展前景如何,平台如何等等,在尝试之前,我们不会自我设限,说我能不能配得上一份好工作?我能不能干好?并因此就不再投递简历。

      以我当时的情况为例,毕业求职时,我和我的同学们会同时向银行、证券、基金、信托、保险、财务公司、私募等各个细分行业投简历,我们总是先找到几份工作,然后再去挑挑拣拣。

      那个时候,我们只是上了四年大学外加三年研究生而已,都是纸面上的知识,外加几个实习经历,我们为何会如此勇敢,从未担心过,我离开学校还能干什么。

      而当你终于去到一家还不错的单位,工作了几年,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和职场经验后,对于同一个领域内的更换工作,却要自我质疑,我离开后,还能干什么?

      我认为,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当然,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你刚毕业时没得选,你总得找份工作;而你跳槽时,则有的选,可以走,也可以留。破釜沉舟的一方,自然更勇敢,但这远非事情的全部。

      没有退路会让你义无反顾地迈出找工作这一步,但不会给你能做好任何一份工作的信心。而刚毕业的我们和工作几年面临跳槽的我们,最大的区别恰恰是对未来的信心,而非勇敢不勇敢。

      刚毕业时,我们为何会有信心?而工作几年后,为何就没了信心?

      因为刚毕业的我们,信心的对象是我们的学习能力。我们知道,去了单位,自己是新人,一张白纸,需要从头学起。而做了二十几年的学生,我们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所以,无论要干什么样的工作,都自信可以胜任。

      所以,你在一家银行看到学物理、化学、生物、机械制造等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一点也不用奇怪,对这些毕业生而言,跨领域找工作并非他们多勇敢或多牛逼,只是他们想进入这个行业而已。

      反观工作几年后的我们,别说跨领域,在同一个领域内更换工作,都会纠结好久,担心自己离职后还能干什么,对自己没有信心。原因在于,此时信心的对象并非学习新事物的能力,而是现有能力能否适应新的工作岗位的问题。

      在这次权衡中,我们忘记或忽略了自己还有学习能力,甚至是不愿意再学习或成长,只想用现有的技能去应付未来的一切。

      这是一种负责任的思维模式么?任何两份不同的工作,其工作能力要求不可能完全一致,不匹配或差别很大才是常态。意识到这种新旧工作能力要求的不同甚至差距很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忽略或拒绝新的成长。

      前几天在知乎上做了一次LIVE分享,题目就是“跳槽互联网金融,你想好了吗”?大多数人关心的只是这两个行业到底会有多么不同,如果差异不大,OK,那可以去;如果差异很大,对不起,我要慎重考虑。

      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这两类机构的确差异比较大,但能不能去呢?看你自己。你若能适应文化的差异、机制的差异,当然可以去;你若不能适应,或不愿暂时放弃“熟悉一切、不需学习”的舒适区,那的确不必去。

      所以,当你考虑离职时,“跳槽后还能干什么”这个问题本质就是“跳槽后你还能不能吃苦?还有没有学习能力?”如果都没问题,那其实不必担心跳槽后还能干什么的问题。毕竟,任何一个行当,勤奋+学习几乎就等于成功。

      我们这个时代,一个特别好的地方就在于,只要肯干,总能找到一碗饭吃,并且大概率总能混得还不错。所以,要感谢这个时代。

      最后再来说说银行。毕竟,题目除了说离职,还说了从银行离职。说到这里,从银行离职和从其他机构离职有何不同呢?

      最大的区别不在收入,也不在行业前景,而在铁饭碗上。一直以来,在银行上班不仅仅一份工作,更是一个铁饭碗,是一种体制内的工作。所以,当银行人考虑是否离职时,不仅仅是换工作的问题,更多地其实是“是否愿意抛弃铁饭碗”、“是否愿意拥抱变化”的问题。

      若你没有体制内工作经验,只是从一个市场机构跳槽至另一个市场机构,你要考虑的也许只是“是否能吃苦”、“是否具备学习能力”;但你从体制内离开时,还要考虑与“铁饭碗”、与“稳定的预期”告别的问题。

      我也是银行人,也有过离职经验,更是看到或经历过不少同事离职或想离职的状态。多数情况下,大家只是抱怨下现状,憧憬下离职后的情景,然后也没有然后了。我想,也是止步于“离职后还能干什么”的这种质疑。

      在我看来,绝大多数银行人的吃苦精神和学习能力都没有问题,好多人的这种“离职后还能干什么”的自我质疑,并非对未来的恐惧,也非对新岗位的恐惧,实质上是对“变化”本身的恐惧。

      不过,现在这个时代,“拥抱稳定”才是最大的不稳定。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行业兴衰,两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而你的企业却一直很稳定,你的人生却一直很稳定。仔细想一想,这种稳定难道不是一种假象吗?你所寄予厚望的稳定真的能带给你持续的稳定感吗?

      如果稳定本身就是假的,对于“变化”,又何惧之有呢?不惧变化,你又在怕什么?

      02

      关于职业发展,一个支行行长的苦恼

      上文讨论了《从银行离职后,你还能干什么?》,一个银行业的朋友联系到我,和我聊了下他对基层银行工作的一些看法,我觉得一些讨论还是挺有意义的,便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下。

      叫他小A吧,小A是个85后,坐标在沿海发达省份。小A虽然年轻,但很勤奋,也很聪明,做事很有章法,深受其领导喜爱,他的发展也很顺利,大概三年前(入行3年左右)就做到了支行副行长。

      原本以为,对银行业的去能力化讨论、对是否要离职的忧虑等等,不会成为他的选项,但今天和他聊过后才发现自己错了,突然意识到,行业性的问题,可能不会只影响到特定的一批人,而是会影响到业内的所有人。

      说白了,三年前,并没有这么多人会讨论银行业的去能力化,也不会有那么多的银行人忧虑要不要离职,而近两年,这些问题之所以会引发这么多的关注,主要的原因还是行业发展遭遇到困难,盈利增速下降,遇到了转型瓶颈,所以这是个行业性因素引发的问题,不仅基层银行的柜员、客户经理们在谈焦虑,在犹豫是否要离开,基层机构的领导们似乎也不轻松。

      在小A眼中,作为支行副行长,他遇到的问题是什么样的呢?

      一是压力与收入的不匹配

      现在的基层机构,尤其是基层行的领导,风控压力在提升,业务压力在提升,但收入在下降,员工队伍稳定性在下降,所以这两年面临的就是压力与收入越来越不平等。“我们是拿着跟员工差不多的收入,承担着比员工多几倍的责任和压力。”这是他的原话,想想,也是挺辛苦的。

      二是越往上,升职空间越窄

      在基层机构,升职是需要业绩的。从支行副行长做到行长再做到二级行的领导,每一步都需要扎实的业绩支撑。但这几年,在基层机构做出成绩非常难。

      “民营企业除了上市公司和个别大企业还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其他中小企业因为贷款和担保圈等问题已经死了很多了,剩下很多也是在苦苦支撑。并且经过了这一波,银行基层已经开始变的谨慎,怕担责任,惜贷,宁可不做业务也不能出不良。”

      不做业务就谈不上业绩。另外,在最底层的机构,平台天然就低,一个总行或分行的员工,可能工作几年就自然顺进的职位,到了基层机构,可能就需要鲤鱼跳龙门的努力和运气才成。

      顺利如小A,年纪轻轻就做到了副行长,他的自我评估也不过是最后升为支行行长而已。原话是“实际上我这个年龄能走到目前的职位已属幸运,以自身的能力和资源,就算做最好的打算以后能做到一个综合性支行的行长就不错了。”

      三是视野受限,能力难以有效提升

      “说句实在,在这种三线城市谈不上金融,我们只是在做一些低端的低技术含量的工作,说好听点叫金融。”

      对这种状态,我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除了银行外,证券、基金、信托等其他金融业态根本不会下沉到三线城市,所以,在三线城市的所谓金融业,主要就是银行业。

      同时,最近这些年,银行有技术含量的环节、业务都已经上收,要么收到总行,要么收到省分行,在二级行甚至支行,更多地已经演变成为纯操作性的技能。

      所以,虽然是支行副行长,如果听到别人谈投行、谈资产证券化、谈不良资产的处置手段等,他们也会懵,甚至也会怀疑自己的能力。

      四是如果有一天跳槽,希望不再从事银行业

      小A苦笑着和我讲了一句话“好多辞职的同事都说过一句话让我很哭笑不得,他们说辞职之后这辈子都不会再做银行”。就他自己而言,他也这么认为,如果将来有一天要跳槽,希望能尝试下金融业内的其他业态。

      以上是他分享给我的问题,以下是我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未尽事宜,欢迎留言继续讨论交流。

      在我看来,银行业从基层员工到管理层的面临的上述种种焦虑,其实反映了一种状况,便是基层银行业生态出了问题,这背后自然是行业发展遭遇瓶颈后的自然结果。

      大家的抱怨虽然都谈到压力、谈到上升空间、谈到视野和能力,其实最根本的问题是收入,毕竟压力、上升空间等等问题,在基层银行机构一直存在着。为何这两年开始变得突出,那是因为收入下降了。

      昨天那篇文章发布后,便有个读者在后台留言,先说他要从银行离职了,最后说了下核心原因“目前银行收入确实比较差,和互联网企业一样,绩效第一,很多人工作10多年,薪资等级下降很多,收入只有几万块,也是和经济形势有关 ”。

      在年景好的那些年,一个支行行长,年入上百万甚至几百万并不稀奇。在这个收入预期下,无论多大的压力、无论是多么窄的上升空间,其实都不是问题,因为高额收入可以弥补这些问题。下面的客户经理、柜员等,也是如此,虽然辛苦,但收入水平在当地而言,的确不错了,所以任何问题都可以忍耐。

      但这些年,随着不良资产的快速暴露和银行盈利增速的快速下滑,银行基层员工的收入水平降幅非常大,而一旦收入下降,平台缺陷、职业发展缺陷等问题便开始集中显现。当这些因素集聚在一起,便产生了银行基层员工的整体焦虑和密集的离职潮问题。

      生活要继续,消费升级在继续,而收入却在下降,所以大家通过跳槽去选择另外一种生活,并无可厚非,但涉及到的一些误区或情绪化因素,还是有必要指出来。

      首先是普遍存在的对自己能不能干好下一份工作的焦虑

      我的意见是,在一份工作中,专业和知识的积累重要,但并不是关键。毕竟任何知识都是可以积累的,可以学习的,需要的只是时间而已。职业经历或某个平台给你最大的价值,不在于让你掌握了很多知识。而是你在这段工作中积累的资源和形成的工作思维、工作方法。

      就像你读大学,最有价值的并不在于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毕竟,大学里很多知识你现在都忘得一干二净不是吗?有价值的只有三点:一是你积累了校友人脉;二是你的思维方式得到提升,视野得以开阔;三是对某个学科形成了基本的思维框架。

      所以,如果想要改变,不要仅仅因为缺乏某些知识而畏惧做出改变,因为,所有的知识都是可以通过学习习得的。

      其次是再也不做银行的问题

      我个人倾向于,这只是一种情绪化的表达,是长期压抑下一朝解放后的情绪宣泄而已。虽然银行业的发展遭遇到一些瓶颈和问题,但其实是行业周期使然,只不过过惯了好日子,大家一时对这种周期性的变化还不能适应。

      在可预见的未来,银行业仍旧是金融体系的支柱,也是资金融通的核心枢纽,银行业走出当前的困境是迟早的问题。所以,不要轻易离开这个行业,尤其是如果你已经把你的青春和汗水留在了这里。

      最后是一句祝福语,也是一句建议

      祝福大家都能在职业发展上找到新的天地,同时,也建议大家在决定跳槽前,务必三思后行。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后悔药,玩不起的游戏,不要去玩。很多时候,所谓的铁饭碗远比你想象地来得重要。

      来源:公众号洪言微语

    责任编辑:方杰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