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英媒:中国金融科技规模全球居首 主导数字支付、网贷领域

    来源:经济参考网 2017-03-22 09:37:19 金融科技 数字支付 金融科技
         来源:经济参考网     2017-03-22 09:37:19

    核心提示新企业和旧企业并不是不能共存的,而是银行如何吸纳蓬勃发展的金融科技创新的问题。中国,作为最早使用算盘的国家,经历了漫长的蛰伏,再次在金融领域开辟出一条新道路。

    英媒:中国金融科技规模全球居首 主导数字支付、网贷领域

      英媒称,中国的银行业走出算盘时代并不算太久。20世纪80年代,他们还在用算盘这种古老的工具处理业务。如今,算盘更多的是作为一个符号,出现在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品牌Logo上。

      据英国《经济学人》2月25日报道,不管以哪个维度衡量,中国金融科技(fintech,金融科技,本文指基于互联网的银行和投资业务)的规模都处在全球首位。中国在数字支付领域遥遥领先,占全球市场规模近一半。中国也主导着网络借贷,占全球市场四分之三。去年,全球前五家最创新的金融科技公司中,中国有四家。中国最大的金融科技公司蚂蚁金服估值600亿美元,和瑞士最大的瑞士银行(UBS)比肩。

      中国的金融科技为什么能发展到这么大规模?简单点说: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做了正确的事。过去十年,中国成为全球“触网”人数最多的国家,网民增长到7亿多人。一场变革正在酝酿。

      今天,金融科技在中国的前景很好。多年来,中国都在向发达国家学习如何管理金融系统。但谈到金融科技,则轮到世界向中国取经。

      金融科技崛起在三个领域

      中国金融科技的崛起集中体现在三个领域。首先是日常生活中的移动支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国的中产阶级从互联网起步时就开始青睐网上购物,形成了早期数字支付的庞大用户群体。中国还有后发优势。发达经济体很早就用卡(信用卡、借记卡)替代了现金,而中国直到十年前,还是一个现金社会。

      很多中国人还没拥有过个人电脑就迎来了智能手机,这也加速了数字支付的发展。如今95%的中国网民通过手机端上网。作为电商巨头阿里巴巴的支付业务,支付宝很快成为人们的移动钱包。但没过多久支付宝就遇到了挑战,腾讯在其极受欢迎的手机APP微信里向5亿用户推出支付功能。中国主要的搜索引擎百度也紧跟着推出了自己的钱包。

      竞争激发出一系列的创新,尤其是手机应用可以将线上和面对面的交易连接起来。二维码这种在西方流行不起来的支付技术,在中国餐厅和商店里已经无处不在。手机本身也可以当作一张支付用卡,用户只要点一下,个人专属的二维码就会出现,店员扫一下就可以完成支付。人与人之间相互转账也跟发短信一样容易。

      事实上微信或支付宝的很多支付功能在世界其他地方也存在,但比较分散:Stripe和PayPal专注网购支付,苹果和安卓支付则服务那些把手机当钱包用的人;脸书Messenger钱包和Venmo钱包专注朋友间转账。而在中国,所有这些功能都被集中到一个平台并被广泛使用。中国工信部数据显示,对中国4.25亿居民或者65%的手机用户而言,手机就等于钱包,这样的渗透比例是全球最高的。去年,中国移动支付从五年前的几乎为零增长到38万亿元(约5.5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市场规模的50多倍。

      中国领先全球的第二个领域是网络借贷。大多数国家的银行都会忽略小额贷款的市场需求,这个问题在中国尤为突出。

      金融科技则填补了这一空白。电商再度成为跳板:网购平台推出贷款业务,利用消费者的交易记录和个人信息创建信用评分。在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阿里巴巴和京东上,购物者可以很方便地获得小额贷款,通常不到1万元。根据蚂蚁金服(阿里巴巴的金融关联公司)的数据,60%使用小额贷款的网购用户从来没有用过信用卡。蚂蚁和京东也给卖家提供贷款,这些卖家大都是小微企业。

      但是,这种为卖家提供贷款的做法是相对谨慎,风险较小的,因为大型电商平台对自己平台上的卖家十分了解。相比之下,中国网络借贷领域更激进的是P2P贷款。2011年,中国仅有214家P2P借贷公司,到了2015年已经超过3000家。由于处在监管空白领域,P2P很快成为中国金融行业的蛮荒之地,融资模式充满了欺诈和危险。如今超过三分之一的P2P公司已经倒闭。

      改变传统金融模式

      这里开始涉及中国金融科技第三个领先的领域:投资。直到最近,中国的储户在管理个人资金时,仍面临两个极端的选择:要么存在银行,利息很低,但很安全;要么投资股市,而炒股的风险不言而喻。蚂蚁金服副总裁黄浩说:“这两者之间一片空白”。金融科技打开了中间那片空白领域。

      历史上最大的突破发生在2013年,阿里巴巴推出了在线基金余额宝。余额宝让消费者留在电商账户里的钱可以产生收益。事实证明这一诉求其实非常广泛。作为货币市场基金,余额宝提供跟银行同业拆借市场一致的收益,该市场利率自由浮动,这意味储户能获得比存在银行高三个百分点的利息。因为资金仍在银行手中,余额宝的风险被最小化。18个月的时间里,余额宝吸引了1.85亿用户,管理资产规模达到6000亿元。

      在中国这个市场,模仿者和竞争者往往出现的很快。2014年,腾讯推出理财通,这是一个和微信打通的网络基金平台。一年内,理财通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1000亿元。与此同时,P2P起家的陆金所开始转型做金融“超市”,提供个人贷款、资产支持证券(ABS)、共同基金、保险等业务。智能投顾公司(利用算法和调研帮用户建立资产组合的企业)开始在中国出现。

      这些不仅仅服务于高净值投资者。在西方,投资货币基金等产品的人一般都要有雄厚的财力。在中国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只花1块钱也可以买到基金产品。拥有8亿活跃账户的微信和4亿账户的蚂蚁金服都有这样的产品。

      如何估计金融科技在中国的影响?比照中国庞大的金融体系,各种金融科技业务都很小。手机应用和网络贷款公司可能都有庞大的用户基础,但他们主要都是消费者和小企业。P2P贷款余额仅仅是银行总贷款余额的0.8%。电商提供的贷款合计占比更少。移动支付企业的收入仅占银行收入的2%。

      研究机构伯恩斯坦的分析师侯炜表示,到2020年,金融科技公司能占取到银行业不到5%的业务量。这个规模仍不容小觑,因为它相当于1万亿的收入。

      不过,光看金融科技的规模是不够的。在他们涉足的细分领域,金融科技公司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中国,数字支付占非现金支付的近三分之二,远远超过信用卡和借记卡。P2P贷款占所有消费贷款的五分之一。

      此外,金融科技公司的竞争也引来了对手的回应。以中国大银行的客户体验为例:过去几年,中国几大银行的客户体验都有很大的改善。一度很难用的网络银行现在用起来容易多了。

      更重要的是,银行也在改变自身的商业模式。部分由于网络投资基金的影响,银行的重心转移到财富管理产品,而不再是单一地吸收存款。他们通过手机应用向客户推销类似存款的理财产品。收益水平和支付宝、腾讯平台上的产品差不多。这些理财产品管理的余额规模超过26万亿元,是五年前的四倍。财富管理产品也给金融系统带来了新的风险,尤其对于银行资金的稳定性而言。银行也开始懂得利用自己的优势:网点、声誉以及风控水平。

      中国模式走向世界

      中国金融科技的领军者正在拓宽疆域。微信的移动钱包在海外也能用,目前主要是在亚洲。蚂蚁金服投资了印度、韩国、泰国的移动金融公司。不过这些公司想在其他市场复制在中国的成功并没有那么容易,他们的很多业务都是专门针对中国金融体系的不足而设计的。任何涉及国外银行业核心业务的举动都需要遵循当地的监管——这是全球化中的阻力。

      中国金融科技巨头给全球市场还能带来很大的间接影响。它们已经展示了能做些什么。新兴市场应该学到的是:只要有合适的技术,弯道超车实现新的银行业务模式是可能的。而发达市场应该看到平台化带来的巨大想象空间:一个应用可以装下支付、贷款和投资等,成为一个平台。

      中国市场提供的最重要的一课:新企业和旧企业并不是不能共存的,而是银行如何吸纳蓬勃发展的金融科技创新的问题。中国,作为最早使用算盘的国家,经历了漫长的蛰伏,再次在金融领域开辟出一条新道路。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