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金融工作会议预期升温:学者热议一会三委监管模式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7-02-10 09:08:13 金融工作会议 监管 政策速递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7-02-10 09:08:13

    核心提示有关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向的讨论,仍然有可能成为此次会议备受关注的议题。

    金融工作会议预期升温:学者热议一会三委监管模式

      五年一次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或于今年召开的预期正在升温。

      而有关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向的讨论,仍然有可能成为此次会议备受关注的议题。

      事实上,在连续两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这一改革要点就已被列入。

      “抓紧研究提出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案”,这在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而在2016年,经济工作会议则再次表示“要深入研究并积极稳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改革。”

      无独有偶,许多专家学者对此也认为,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世纪》记者)采访时就指出,进一步改革与完善金融监管体系“非常必要”,而其在采访中建议提出合并“三会”,设立“一会三委”的模式改革金融监管体系。

      而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则在采访中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金融监管体制还未推行的情况下,首要任务仍然应当是完善现有制度,并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以实现对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一会三委”模式

      《21世纪》:从2015到2016年,当下分业监管的弊端主要暴露在哪些方面?

      曹凤岐:目前新的金融工具如银证合作、银行与基金合作、投资连接保险产品、互联网金融等在中国不断涌现,混业经营大势所趋,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的不断发展,这对现行分业金融监管的有效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首先,在分业监管的实施中,缺乏一套合理有效的协调机制。

      其次,分业监管易产生监管真空和监管套利。再次,分业监管易导致重复监管,增加监管成本。同时,现行的金融监管模式很难适应金融混业经营和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需要,难以对金融创新进行有效监管。

      2015年发生的股市波动,2016年险资大肆举牌上市公司事件,都说明目前金融监管的脆弱性和各监管部门协调性很差。

      《21世纪》:就目前而言,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一个方向可能是怎样的?

      曹凤岐:目前,基本有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主张恢复由央行“大一统”监管的格局。即撤销“三会”合并到央行中去,由央行进行统一的金融监管;第二种意见是合并“三会”成立新的金融监管机构,与央行共同监管,即“双峰”监管模式。

      我们认为,可以合并“三会”,在此基础上建立中国金融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金监会),进行综合金融管理,负责统一制定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规划。中国金监会对中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进行统一监管。

      潘向东: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方向是构建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为核心,而监管统一以及防范和化解混业金融带来的风险是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一个方向。未来监管当局应该从协调监管、功能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三个方面对混业金融带来的风险进行防范和化解。

      《21世纪》:一个统一的“金监会”应该怎样对金融监管职能进行有效分工?

      曹凤岐: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国金监会的作用,建议在金监会下设立三个委员会,一是成立金融审慎监管委员会,将原来“一行三会”的宏观与微观审慎性监管职责转到该委员会,该委员会更多的负责起宏观审慎性监管职能。

      二是成立投资者保护委员会,负责业务运作与投资者保护,该委员会对金融衍生产品进行审查,对投资者进行提示与告知,协助投资者投诉的仲裁甚至诉讼。

      三是成立金融稳定委员会。原来在中国人民银行下属有一个金融稳定局,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它很难但当起金融稳定的职责,可考虑将其合并到金融稳定委员会中,负责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性,同时制订金融监管的各项法规和政策。

      中央银行仍然承担部分金融监管职能。即中央银行除了制订和执行货币政策、进行宏观经济与金融调控外,还负责监管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形成金监会为主与中央银行分工协作,共同进行金融监管的格局。

      现有体系亦需完善

      《21世纪》:2015年的股市波动和2016年的国债期货暴跌让市场两度经历了较为剧烈的风险体验,应如何从宏观层面防范和应对系统性和局部性的金融风险?

      潘向东:自2015年以来,国内外金融市场波动加剧,金融风险不断积聚,系统性金融风险大幅度上升,由此暴露出当前的金融监管构架以及不适应国际金融环境和国内金融业态变化的新形势,难以实现风险监管全覆盖,严重影响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宏观层面,需要进一步强化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加强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协调。建立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协调统一的体制机制,以此来防范和应对系统性和局部性的金融风险。

      《21世纪》:在混业金融加剧的情况下,是否需要专设机构来关注并防范金融风险?

      潘向东:在混业金融加剧的情况下,中国目前的部门分割的金融监管体制并不能很好地管理和防范相应的风险,近年来混业金融风险的暴露也愈演愈烈。因此,专设机构,构建国家层面的协调机制,来监管混业金融确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由于目前对于混业金融的监管由多个监管部门协调进行,职责划分不清必然会导致金融监管中的“公地悲剧”现象,而专设机构则可以增加金融监管中的确定性,以较好的避免该方面问题。

      但另一方面,在专设机构监管还没有推行的情况下,首要做的应是尽快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各监管部门要加强协调,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并基于宏观、逆周期、跨市场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在此基础上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以更好的防范金融风险。

      《21世纪》:金融监管体制在适应新的混业化发展过程中,所需要克服的最大阻力是什么?

      潘向东:随着金融混业化经营趋势不断加强,目前的分业监管模式日益显露出监管空白、滞后和失灵等问题。由于各监管机构目标各异,部门法律法规分散,信息沟通协调不畅,缺乏达成一致行动的决策和执行机制。

      分业监管导致“地盘意识”,银、证、保监管部门各管一摊,而三会以各自行业的改革发展为己任,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的容易充当本行业的“保护者”。从这方面来看,跨界的监管协调成为难题。

    责任编辑:Rachel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