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被互联网渗透程度取决于行业的三个主要特征

    徐尧东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2016-05-26 15:49:55 互联网 徐尧东
    徐尧东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2016-05-26 15:49:55

    核心提示一个行业是否存在如下几个特征,以及特征的显著程度决定了该行业被互联网渗透的程度。

    一个行业是否存在如下几个特征,以及特征的显著程度决定了该行业被互联网渗透的程度。这三个主要特征分别为:产品供应充分、产品现有流通环节存在较大差价、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接下来对几个主要行业逐一做些分析。

    电子商务领域 互联网的应用在电子商务行业是最早发展起来的,并对线下产生很大冲击。狭义上的电子商务有四个要素构成:商城、消费者、产品和物流,核心是产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大部分零售领域产品已经进入品种和数量相对充足,个别甚至过剩阶段。这给线上销售提供了必要条件。在上世纪90年代商品紧俏凭票供应,实体店商品都供不应求,就轮不到线上了。这就是产品供应充分性特征得到满足。

    中国零售业布局相对非常分散,在零售领域没有几家超大型跨区域集中经营企业。这是多年来区域分割、城乡分割造成的,也是多年来传统做小买卖思想决定的。这种环境下造成了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端链条特别长,流通环节加价现象严重,最终消费者付出相对较高成本。而互联网增加了供需信息撮合度,由于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这给在电商端与线下实体店相比低价经营同类产品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这也是电商发展的基础。而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什么电商发展没这么快,与线上线下的价差有悖于商业道德理念有关,这是第二个特征。

    电商零售商品虽然品种繁多,但对大多数商品的功能描述供需双方基本无异议,相对来说标准化程度较高,并且这些商品的使用不需要专业知识。对于价值稍大的商品后续服务大多由生产厂家统一维保(如家电等)。从另一个层面理解,越专业的领域,互联网渗透的程度越低。

    除传统服务C端为主的电商外,服务B端,特别垂直类电商行业,涉及较多的是基础类大宗商品行业,如钢铁、化工原料等,以及如丝绸、面料等基础商品。这些商品都有共同的特点是物理特征稳定,便于存贮、运输的原料级产品。但为什么有些行业可以做得比较容易,而有些则非常困难,原因还是在以上三个特征之中。如钢铁行业交易型网上服务这几年相对较成功,首先取决于钢铁本身特征:型号标准;其次近几年产能过剩现象严重,生产厂家有意愿缩短交易环节,即产品供应量充分;以及以往存在多级经销商参与其中分享利益格局,即中间环节流通成本高。而如面料等行业交易型网上服务相对不发达,交易产品最多也是基础布料,为什么?因为面料品种由于其颜色、纹理、手感等特征,交易基本采用现场方式进行,电商最多是意向初步获取,再进行样品寄送的信息服务为主。这就是产品标准化程度决定了是否适合电商。

    互联网金融行业 近三年来最热门的互联网相关行业非互联网金融莫属。金融行业又分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等。

    商业银行提供存、贷、汇业务,以经营管理风险资产,利用期限错配获取利润。前几年随着电子商务迅速发展,提供交易支付服务的第三方支付也随之发展起来。电商行业有别于传统线下面对面,以及利用银行环节支付的方式,由于交易双方互信问题,中间信用账户(第三方平台账户)应运而生,并根据实体银行账户与客户第三方账户对应关系,与各家银行开通直连通道。这样一来,客观上通过第三方平台账户,打通了各银行间的资金出入通道。随着电商交易量的大增,沉淀在第三方平台资金池金额越来越大,这一笔无需支付利息给客户,且可以向银行获取利息的资金成为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最大的原动力,有的国内主流平台还以议价方式向银行索取高息回报。在此利益驱动下,就有了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服务原电商以外,争相作为支付产品进行输出。与此同时,一些纯第三方支付平台也相继出现,希望通过服务电商以获取免费资金池。尽管央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严格监管,但出于技术和银行监管的差异性,导致客户备付金被挪用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直接导致了几家第三方支付牌照被取消和整个行业趋于监管从紧现状。传统银行业汇兑支付业务是第一个被互联网金融渗透的领域。参照行业三大特征,由于支付产品本身基础属性决定市场需求量大,支付产品标准化,且各金融机构由于各自原因,系统互联互通上存在壁垒和支付代价,客观上促使互联网支付领域迅速壮大。随着限制第三方支付直连银行,并接入统一平台的监管意向,以及传统银行在移动支付领域的能力提升,和彻底放弃支付手续费等,第三方支付渗透程度也将趋向平稳。有需要说明的一点,第三方支付渗透银行支付的领域仅限于零售端支付,对于企业端支付,在目前企业支付业务真实性和税务等特殊性要求情况下,银行支付的地位依然无法撼动。按2014年民生银行个人用户网银及手机端交易量13.87万亿(占民生银行总体交易量97%),以及民生规模占银行业2.19%比例来推算,个人用户在银行业交易量估计在633万亿左右,而同期第三方支付交易量在7.5万亿左右,总体占比在1.18%左右。而根据相同模式估值,2014年企业用户在银行交易量在2013万亿左右,而第三方支付在企业用户支付交易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互联网渗透到银行领域的第二个层面是互联网融资。电商平台希望通过做大交易量来获取更大的成功,而交易量取决于供需双方提供产品和购买产品的能力。平台第一反应是引入银行对其供需双方进行融资。如2008年前后中国最大电商平台“淘宝网”与工行、建行进行商户端融资合作,由于国有银行本身成本问题,被国有银行忽略的小额融资业务(300万以下),部分股份制银行也有着极大的兴趣而竞相约谈。但最终导致电商平台与银行无法长期合作下去的原因,在于双方对客户信息的获取及定价问题等理念上相差悬殊。实力较强的平台尝试利用客户交易信息,以自身成立小贷公司(如阿里重庆小贷公司)等方式正式介入客户的融资领域,通过交易信息为客户提供融资服务(信用贷款),由于其放贷迅速,且单笔额度相对较小,期限较短的特点,客户比较容易接受相对较高的利率。从特征上看,首先互联网融资业务需求很大;其次融资产品相对标准化,具备了线上交易的要求。但这类互联网融资存在一个比较明显的短板,即平台由于没有吸收公众存款的条件,自身资本金无法满足做大业务量需求,对于旺盛需求来说,供应的严重不足制约了其发展,如重庆阿里小贷也存在类似情况。当第三方平台资金用完时,将货款以较低的价格批量打包卖给商业银行,出表后,再提供网上贷款。这样还可以获取贷款差价(小额贷款成本一般比基准上浮较高,利用银行迫切获取平台沉淀资金需求,作为条件以基准价卖给银行,赚取差价)。但这种模式涉及到贷款转让过程中无法落实实际借款人数据(只给银行打包数据),尽管平台可以提供一定比例的劣后风险准备金,但从贷款转让角度,资产信息的缺失和不规范,使这一模式无法大规模开展。

    从另一方面讲,基于互联网的交易本身也存在一定风险。因此,基于平台的自身条件及对风险的容忍度,非银行机构基于互联网的融资业务在较长时间里无法对银行业形成真正的挑战。

    互联网投资是互联网渗透银行传统领域的最后一个层面。基于互联网的投资可分为两类:第一是基于支付账户购买货基的“宝宝”类产品,其次是要承担一定风险以获取相匹配风险溢价的产品,如当前众筹(公益类除外)及P2P就属于这类领域。

    这里先分析第一类互联网投资产品的形成原因。从前面提到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看出,支付是商业活动的基础,起信用中介作用的中间账户体系是电子商务开展的基础。但是,基于平台账户的支付本身没有意义,也创造不了价值,只是为电商服务的工具,如支付宝服务淘宝、财富通服务腾迅系业务一样。平台账户理论上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账户了,因为资金是客户的,但该账户资金不计息也不能计利息给客户(因为第三方平台不是银行)。在互联网商品交易中,买方将资金从银行转入平台对应账户,即资金进入同一银行的平台账户上(除非该行不是该平台存管或合作银行)。卖方发货,待货收妥后,平台将相应资金转入卖方账户,即平台从与卖方相同银行的平台账户向卖方转账。也就是平台利用在各相关银行间账户余额增减来完成整个交易过程。举个例子,买方为浙江农行客户,卖方为深圳工行客户,资金从买方农行卡转入平台农行资金户,再从平台在工行的资金户转入卖方的工行卡中,平台在各银行间的资金可以按规定再进行划拨。这就是为什么在央行清算系统停业期间,支付宝平台号称可以跨行转账的原理。

    随着支付业务量快速增长,一些规模较小的电商没有力量建设自身支付平台,转向其它平台申请加入支付业务,由此,催生了大量的以开发支付业务为主的公司,央行根据行业情况开展了第三方支付机构相关牌照管理。

    支付业务由于其基础性,以及众多电商大量需求,给这个行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加上传统银行间受各自利益的考虑,跨行支付通道并不流畅,且收费相对较高,也给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机会。符合需求大,市场成本高,且产品标准化的特点。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而言,该项业务的开展在支付端并不存在流动性要求,业务发展能够获取更多的无成本沉淀资金。

    上面提及过,由于第三方平台大量沉淀资金是支付公司发展的原动力,同时,根据央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以及2010年央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第三十条规定:支付机构实缴货币资本与客户备付金日均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10%,这一刚性约束,使得客户备付金增长必须由支付机构实缴资本不断增长相支撑。在2009年左右调研数据测算支付宝余额稳定在90亿以上。在余额宝推出时点,2013年6月6日北京青年报测算支付宝余额大致在300亿元左右,当然这个数字无法得到证实,但无论从量上还是从增长速度来看支付宝实缴资本压力很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余额宝的推出是一种泄洪措施,不但大大缓减了资本压力,借天弘基金为客户提供了互联网投资渠道,也可从中收取相应费用,顺便打压下银行,何乐而不为呢。这里从另一侧面解读了余额宝出世的深层次原因,也由此拉开了互联网投资的序幕。

    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投资领域,其投资标的为货币基金,产品具有流动性强、保本收益等特点,符合产品标准化要求;货币基金需求量大,符合产品供应充分特征;同样绝对收益相比银行活期存款货币基金收益相对较高。这三个特征使“宝宝”类产品当时大行其道,各类互联网公司借助这一模式推出各种“宝宝”类产品,在市场上赚足了眼球。但这类基于货基互联网产品随着利率市场化,无风险利率下行,以及银行存款的理财产品化,单从收益率上看将最终失去竞争力而市场规模日益萎缩。进一步分析,银行真正活期存款一般以企业结算资金、个人代发工资户、银证通等要求流动性强的投资资金及日用备付金为主,这块资金留存在银行是银行作为平台提供基本服务所决定的,很难向互联网渠道转移。而银行吸收其它客户不同流动性要求的资金都通过不同期限理财产品销售来获取。由于银行基于成本考虑,理财产品存在起点资金要求,同时,保证银行不垫付资金的正常规则情况下,资金退出有结算周期要求。这给投资资金的低起点、平台垫付资金(T+0)互联网通用模式兴起提供了竞争条件,尽管T+0蕴涵了极大的流动性风险。现在,这两个亮点也在被个别银行所采用,这也可以说“宝宝”类产品还是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银行的传统作业理念和模式。

    P2P平台的大量涌现一方面基于投资者有获取高额投资回报的强烈需求,而投资渠道相对有限。另一方面线上融资需求同样强烈。但从融资方来分析,大部分是无法通过正常渠道从银行贷款,又没有实力通过信托产品进行募集,借高利贷无法偿还高息存在较大人身风险的群体。因此,融资者给出的回报率介于民间高利贷与信托产品之间。两年前P2P网贷平均年利率在25%左右,平均期限为4个月。广东、浙江、山东、北京、江苏和上海6个地区的平台占据P2P网贷行业80%以上的市场份额,虽然没有当前最新数据,但平均利率应该不会低于15%。

    当这一回报率对于大多数民众而言非常有吸引力时,产品供需双方交投活跃,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同时,这类投资产品标准化程度高,适合互联网交易。从这几年市场运行情况来看,除了少数短期小额融资标的外,极大部分标的融资端要支付如此高的回报率,必须要有高于融资回报率的投资收益作为前提。而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这基本没有持续性可言。

    反过来说,如果项目本身有确定性的高收益率,银行是会介入的,即便没有资产可以抵押,银行也可以用收益权作抵押品以及其它产品组合提供融资产品。退一步,如果银行不介入,也有资本会介入。融资者也可以通过股权方式来实现融资,现在社会上流动性还是很充分的。因此,这类融资端(除少数消费类融资外)是缺乏相对高的回报率作为基础的,或者说以冒高风险来获取高回报,有的甚至于根本就是以虚拟项目来骗取投资者资金。同时,平台方无论从人员、机制、经验以及社会资源上都无法与当前主流商业银行相提并论。平台是否存在资金池、项目与平台是否存在关联方交易,甚至存在虚假标的可能性将极大地摧毁这一行业的生存环境。

    商业活动存在的基础之一是交易双方实现共赢或者双方风险偏好的互换。可以说,P2P市场最好的结果也就是经过大浪淘沙,能够生存下来几家,形成双寡头或三寡头格局,在平台特色商业模式、风险控制和资金实力下实现相对差异化的业务发展模式。

    与银行比较,由于基金业、信托业、保险业等总体体量相对较小,互联网业务渗透率不高及对社会的影响程度不大。相比较而言,互联网对证券业的影响会比较大和深远,在中国参与证券市场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庞大,线上开户认证和交易将成为主流作业模式。存续了250年的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今年将关闭纽约交易大厅,相关交易过渡到电子化,这在一个层面召示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医疗和教育是两个一直以来被社会关注的热点行业,也是被社会所诟病的行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资本对这两个行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也是可以理解的。

    互联网医疗 在论述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渗透情况之前,首先了解一下医疗行业的现状与运行流程。医疗行业市场主要参与者有:政府、医院、医护人员、药品器械供应商、患者。运行流程是挂号、就诊、诊断及提供治疗方案、付费与治疗、治疗终止。现状是医疗资源的极度不均衡,医患对医治结果期望值的差异,对治疗过程的质疑及费用承受的超预期。互联网对医疗行业的渗透期望解决的也是这些痛点。

    政府是医疗行业资金的提供者之一,通过向医疗机构拨款和医保支付来实现。对医疗机构的拨款仅针对于各卫生机构下属医院,额度也只能部分满足医疗机构运行资金需要。政府实行医保制度的出发点是在有限的财力范围内尽可能多地覆盖受保人群,并逐年增加覆盖率,这就要求对医疗支出项目、每次医疗支出额度作出限制。政府也是药品价格和各项治疗项目的价格制定者。

    由于对三级医院的信任和交通的便利性,在当前分级医疗体制未严格实行前,三级医院的医疗资源非常紧张,体现在医疗运行流程各个环节中。在挂号环节,由于专家号资源紧张,从原先彻夜排队,到电话挂号为该环节提供了便捷;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专家挂号则是将挂号简便性进一步提升,这是互联网渗透到医疗的最早领域,也是相对最为成功的切入。但由于专家号资源本身的稀缺性,以及还存在与医院合作单位特殊通道的分流,网上挂号服务获得的效果并不理想,这也制约了这一领域的互联网发展。

    在就诊环节中互联网介入的思路如下:首先通过在线付款,或一定额度的信用支付等方式解决了收费与检查治疗之间多次的来回奔波;其次在平台上查询检查结果,或通过平台通知检查结果,方便了患者;最后,通过临床医师与患者的线上互动,及时得到病情确认与治疗方案的确定。这个环节渗透性决定于相应的三个方面,第一, 如果需要信用支付,如何解决患者信用度的问题,以及违约的处理问题。同时,由于存在身份验证等问题,医保卡的线上支付短期内实施困难很大;第二,医院HIS等系统相对封闭,诊治环节与对应系统关系相对较复杂,患者数据与医治数据敏感性较大,如何较高程度实现与互联网平台系统对接存在一定难度;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就是国内三级医院临床医师普遍超负荷工作,几乎没有时间与患者在线上进行互动,即便能够有机会互动,患者对病症能否有效描述,以及疾病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和不同患者感受度的不一致性,均需要线下检查予以确认,如平安好医生咨询结果,最后均被告知以实际检查为准作为结束标志。

    就诊环节的互联网渗透,通过掌上APP在许多医院正在积极尝试,应用的覆盖面也在日益加大,但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三级医院为支持这项工作,仅在门诊量相对压力较小的科室进行试用,其它临床医生端也是象征性地使用。门诊量小的医院本身医疗资源相对有余,患者端互联网应用迫切性较低。

    另一个医疗环节的互联网应用是在医院与医院之间,或医院与医生之间的线上互动。如通过互联网进行会诊,医院间医疗场地等资源共享,或者在大型救灾现场的远距离线上快速诊断,及医疗资源的快速调配。

    综上,由于医疗行业的专业性强,医疗资源的紧缺,决定了该行业互联网渗透的程度很低。

    与医疗行业相关联的是医药行业。实体药店由于配备药师,药品处方当面审核及具备医保支付功能,发展成相当大的规模。由于药品使用专业性强,医保线上支付限制,面向C端的医药行业互联网渗透程度注定不会太高。

    互联网教育 教育是培养被教育者具有学习能力、一定专业知识和解决问题方法论的综合训练。当前高校教育更多的出发点是如何通过拿到好的文凭,以及求学阶段广泛的组织与社交能力,来找到一份好工作,以及如何利用学校教育时期的人脉资源。这在当前大学阶段基本都能满足,或通过后期MBA、EMBA等教育得到实现。从传统的教育过程来看,良好的教育来自优质的师资和一群有着求学精神的学生的互动来实现,这同样需要面对面的教育。因此,无论从功利主义的教育,以及传统意义上的教育,互联网没有渗透的可能。与高校教育相衔接的是普通高中阶段教育,这一阶段学生基本处于半军事化状态,烦重的课堂教育与课外练习占据了几乎所有时间。任课教师主观上还是认为自己的教育方法最适合学生,客观上不会留有学生过多的空余时间。因此,尽管市场上推出各类教育云平台及网上教育课程,对于高中学生的使用没有太大空间。另一大职业教育体系,是以学一门专业技能为目标,同样需要面对面的教育和培训。留给互联网教育宝地并不多。有些课程,如外语类课程,线上的教育不足以弥补线下的实践与互动。在国外,高校的公开课是唯一适合在互联网上进行授课的内容,这基本是免费的市场。但在国内是否能够提供高质量的网上教育课件,是否有特定的受众,以及为之支付报酬的意愿,这些不确定性无法支撑这一领域的持续互联网化。

    制造行业互联网应用 相比较而言,制造类行业的互联网应用将是一个值得研究与实践的领域。首先,制造业贡献占GDP第一位,并超出第二行业农牧渔、第三行业批发零售均2倍以上。由于制造业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发展,形成的生产模式是批量化流水线作业方式。这一方式比较适合于产品的指令性计划或订单模式。但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产能的不断释放,批量化的结果是产品库存增加,这是导致成本上升的最大因素。过高的成本降低了企业收益率。而且在这种状况下更加无法通过扩大生产降低单件成本方式来解决。由于无法创造真实的用于扩大生产的融资需求,所以利用制造业实体名义进行融资的资金自然而然地进入其它领域,是脱实向虚的根源。

    解决制造业困境,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去库存。而去库存最有效的解决方式是以需定供,互联网为供需方信息连接创造了条件。

    以服装鞋帽生产行业为例,提供给客户的某一种商品,有着不同尺码、不同颜色之分。生产是按各款式、尺码、颜色批量生产,通常的营销是在各个地区、各个门店分别将不同尺码、不同颜色商品同时上架销售。由于无法确定消费者具体情况,最后出现断货和积压共存的情况,总体上积压较为严重。如果通过互联网,将C端需求直接与制造车间对接,那么按需制造就能实现,大大降低了库存而极大地提高了生产销售效率。这方面的工作已经逐步展开,业内称为M2C。对制造业而言,技术上就是要实现90年代初期提出的柔性制造理念。而要实现柔性制造除需求信息对接外,还需要改造传统流水线,完善数控加工中心建设与运行工作。

    这样类似的行业还有很多,如家具制造行业。由于整体房地产行业进入了较长时期的调整阶段,对建材和家具行业影响很大。伴随着个性化装修及住宅格局的局部差异性,传统标准化家具经营非常困难,而定制式家具则越来越受到青睐。通过互联网介质,实现按需定制将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可选途径。

    从另一个视角,满足创造性的需求,也能改变行业的传统作业模式,提升行业的竞争力。如在电子化时代受到冲击的传统出版业,当前发展受到很大影响,但传统的纸质读物由于其独特的手感、适合珍藏、可多场合随时阅读等特点,有其特有的市场。如果通过互联网将客户需要的书籍、刊物等按自己喜欢方式进行汇编,并通过出版社进行按需出版,实现客户独特的多样化需求,这也是行业发展的一个思路。

    过剩行业需求与生产对接的定制化,附合产品供应充分,消除中间环节两大特征,而定制化客观上提高了标准化,使制造者与使用者对产品的理解趋于高度一致。

    当前,中国正在进行一场“互联网+”浪潮,资本也在寻找各行业的互联网化方向,作为创业者和投资者更应该理性看待互联网渗透行业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只有适合产业发展的互联网化,才能真正将互联网技术发挥到极致,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